一种高效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4-24  10


本发明属于金属加工工艺领域,具体涉及热轧产线粗轧工艺中的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1、在热轧产线粗轧工艺中,入出口侧导板对中控制技术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侧导板对中的准确性直接影响着轧件在轧机中的位置,进而影响整个轧制过程的稳定性和产能效率。

2、目前,国内大部分的轧机侧导板对中功能为轧件停止后进行对中动作,这种方式虽然能够实现对轧件的精确控制,但存在时间上的浪费,随着市场的变化,热轧产线生产节奏不断提升,传统的对中控制对于热轧产线的生产效率提升不利。对比国内产线粗轧机入出口的侧导板的对中方式,没有针对粗轧机入出口的侧导板的对中方式效率优化方面的具体控制方法。

3、以湛江钢铁2250热轧产线粗轧轧机入出口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时序为例,侧导板对中时轧件需要停止,侧导板开度由各道次轧件的理论宽度+250mm位置动作至轧件的理论宽度+100mm位置完成对中过程,该过程侧导板开度变化150mm,每道次对中则需要轧件停止约2-3秒钟时间,粗轧每块轧件需至少轧制6个道次,因此每块轧件在轧机前后对中过程中所花时间在12秒以上,而现场观察及通过监控数据发现轧件从启动到头部离开侧导板进入到轧机的时间在3秒以上,粗轧机入出口的侧导板的对中技术有提升空间。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专利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该方法结合现场实际生产过程情况对粗轧机入出口的侧导板的对中控制方式优化,进而在不影响对中效果的前提下提高对中效率的一种方法,该方法目的在于减少轧件在粗轧轧机的停留时间,提高生产的效率,另一方面减少轧件在热轧产线粗轧区域的温降,进而提高轧件在后道共序精轧生产时的温度,提高了轧制稳定性。

2、一种高效的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轧件采用边前进边对中的方法,无需在停止状态下进行对中,具体流程如下:

3、(1)轧件具备轧制条件后,进钢一侧的侧导板由轧件理论宽度+250mm开度开始以75-85mm/s的速度进行关闭动作,同时启动辊道,运送轧件进入轧机;

4、(2)进钢一侧的侧导板在轧件前进过程中开度由理论轧件宽度+250mm位置关闭至理论轧件宽度100mm位置后停止,完成对中过程,随后进钢一侧的侧导板停止动作,板坯尾部离开侧导板区域;

5、(3)抛钢一侧的侧导板位置打开至出口侧轧件理论宽度+250mm位置进行等待;

6、(4)轧件抛钢,继续轧制下一道次,原来的抛钢一侧的侧导板变成下一道次的进钢一侧的侧导板,重复上述对中过程,直到轧制3道次后结束轧制。

7、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通过采用轧件边运行边对中的方式进行侧导板对中动作,具备以下优点:

8、1.提高了对中效率:轧件边运行边对中的方式大幅减少了轧件停留时间,提高了对中效率。原有技术中轧件需要在停止状态下进行对中,过程中造成时间上的浪费,产线共有两台轧机,每块轧件在每台轧机各轧制3道次,采用本方法,每道次节约时间约2秒钟,6道次则节约时间约12秒,产线年度生产轧件约为24万件,总节约时间达到800小时,为产线提高生产效率、降本增效发挥了显著的作用。

9、2.提升了生产效率:减少了轧件在粗轧区域的停留时间,降低了生产节奏的受限制因素,从而提高了整体生产效率。

10、3.降低了轧件温降:减少了轧件在粗轧区域的停留时间,有利于降低轧件的温降,保证了后续工序的加工质量和稳定性。

11、4.提高了生产线的连续性和稳定性:优化了侧导板进钢联锁条件,使得生产线运行更加连续稳定,减少了生产过程中的中断和调整时间,提高了生产线的整体稳定性。

12、应当理解,前述构思以及在下面更加详细地描述的额外构思的所有组合只要在这样的构思不相互矛盾的情况下都可以被视为本公开的发明主题的一部分。



技术特征:

1.一种高效的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轧件采用边前进边对中的方法,无需在停止状态下进行对中,具体流程如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效的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所述的关闭动作以75-85mm/s的速度进行关闭。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涉及一种热轧产线粗轧工艺中的粗轧机入出口侧导板对中控制技术。现有技术中,侧导板对中操作需轧件停止,导致生产效率低下。针对此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高效的粗轧侧导板对中控制方法,即在轧件运行过程中进行侧导板对中动作,不再需要轧件停止。通过实际生产情况结合,确定了轧件边运行边对中的具体方法,并对侧导板进钢联锁条件进行了优化。该方法不影响对中效果的前提下,减少了轧件在粗轧区域的停留时间,提高了生产效率,同时减少了轧件温降,提高了轧制稳定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自强,谭文辉,豆伟晗,谢明旭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宝钢湛江钢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908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