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热交换,具体涉及一种热交换器。
背景技术:
1、热交换器对于不同的介质,不同的条件,不同的温度,热交换器的不同的压力,结构类型是不同的,热交换器的传热原理分类有:间壁式换热器、蓄热式换热器、流体连接间接换热器、直接接触式热交换器和复式换热器。
2、间壁式换热器是温度变化以及对于不同的两种管理工作流体在被壁面分开的空间里流动,通过壁面的导热和流体在壁表面形成对流,两种方法计算流体技术发展之间存在信息系统进行换热,壁间换热器有管壳式,套管式等结构式,换热器,间壁式换热器是目前研究很广泛的热交换器。
3、蓄热式换热器可以同时通过分析研究固体污染物质世界文化发展构成的蓄热体,把热量从高温流体传递给低温流体,热介质先通过各种不同加热固体化学物质生产达到一个具有一定温度后,冷介质再通过我们这些固体物质被加热,使之达到有效减少热量传递的目的,具有旋转,开关阀等再生热交换器。
4、流体连接间接换热器是一种换热器,其中两个表面换热器通过高温流体热交换器与低温流体之间的热载体循环相连,高温流体接受热量,低温流体热交换器将热量释放到低温流体中。
5、直接接触式热交换器也被称为混合式换热器,这种换热器是在与两种流体,该混合装置的直接接触,例如彼此的热交换,冷却塔,气体冷凝器。
6、复式换热器进行结构可以兼有汽水面式间接换热及水直接混流换热两种换热方式的设备,与蒸汽-水面间接传热相比,具有更高的传热效率。与汽水系统相比,具有较高的稳定性和较低的工作噪声。
7、以上几种换热器中,间壁式换热器的冷、热流体被固体间壁隔开,并通过间壁进行热量交换的换热器,因此又称表面式换热器,这类换热器应用最广,间壁式换热器根据传热面的结构不同可分为管式、板面式和其他型式。
8、传统的间壁式换热器,管间连接点较多,容易产生滴漏;结构不紧凑,占地较多,因此它较适用于流量不大、所需传热面积较小而要求承压能力较高的场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为解决传统间壁式换热器,管间连接点较多,容易产生滴漏;结构不紧凑,占地较多,因此它较适用于流量不大、所需传热面积较小而要求承压能力较高的场所的技术问题,提供了一种热交换器。
2、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在于:包括安装底座,安装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罐体,所述罐体的上端设置有泄压阀,罐体内安装有第一交换部,所述第一交换部套装在第二交换部上,所述第二交换部固定安装在罐体的底面上,所述第一交换部包含热油管和冷油管,冷油管的油液入口和油液出口均穿过于罐体连接在外部装置上,所述热油管的输入端穿过于罐体连接在外部装置上,其输出端连接在第二交换部的底面上,并与第二交换部连通。
3、进一步地,所述第二交换部包含热交换结构,所述热交换结构安装在罐体内,热交换结构的下方安装有集液箱。
4、进一步地,所述热交换结构包含筒体,筒体的下端面通过支架固定安装在筒体底面上,筒体的下端面与热油管连通,所述筒体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置安装有滤网。
5、进一步地,所述筒体外部小径位置安装有集液套,集液套的下端安装有用于临时存储油液的缓冲管,所述缓冲管远离集液套的一端与集液箱相连。
6、进一步地,所述集液套与筒体之间安装有密封板,所述密封板为隔热材质,其安装在集液套的收口处,所述密封板、集液套、筒体和缓冲管组成真空腔。
7、进一步地,所述集液箱包含管体,所述管体的一端与缓冲管连通,管体的另一端连通有用于油液收集的箱体,所述箱体固定安装在罐体的下端面上,所述箱体上设置有用于油液排出的排放管。
8、进一步地,所述管体的外部套装有隔热套。
9、进一步地,所述筒体的下端面安装有排油管,排油管穿过于罐体的底面。
10、进一步地,所述罐体上设置有用于罐体内压力和温度显示的显示表。
11、进一步地,所述滤网的最上端低于筒体的顶面,滤网的上端通过连接环与筒体的顶面固定连接。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3、本装置整体为罐体结构,所占用空间较小;
14、本装置热油管和冷油管采用螺旋式交替布置,热交换面积更为广泛,进而热交换效果更好;
15、本装置的热油管出口连接有第二交换部,能够将热油管流出的仍有余热的油液再次与冷油管进行热交换,使热量利用率更高;
16、本装置进行热交换变冷的油液进行过滤排泡处理进行集中收集排出。
1.一种热交换器,包括安装底座(1),安装底座(1)的上端设置有罐体(2),所述罐体(2)的上端设置有泄压阀(6),罐体(2)内安装有第一交换部(3),所述第一交换部(3)套装在第二交换部(4)上,所述第二交换部(4)固定安装在罐体(2)的底面上,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交换部(3)包含热油管(31)和冷油管(32),冷油管(32)的油液入口和油液出口均穿过于罐体(2)连接在外部装置上,所述热油管(31)的输入端穿过于罐体(2)连接在外部装置上,其输出端连接在第二交换部(4)的底面上,并与第二交换部(4)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交换部(4)包含热交换结构(41),所述热交换结构(41)安装在罐体(2)内,热交换结构(41)的下方安装有集液箱(4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热交换结构(41)包含筒体(411),筒体(411)的下端面通过支架(412)固定安装在筒体(411)底面上,筒体(411)的下端面与热油管(31)连通,所述筒体(411)的上部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位置安装有滤网(413)。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11)外部小径位置安装有集液套(414),集液套(414)的下端安装有用于临时存储油液的缓冲管(415),所述缓冲管(415)远离集液套(414)的一端与集液箱(42)相连。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套(414)与筒体(411)之间安装有密封板(417),所述密封板(417)为隔热材质,其安装在集液套(414)的收口处,所述密封板(417)、集液套(414)、筒体(411)和缓冲管(415)组成真空腔(416)。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集液箱(42)包含管体(421),所述管体(421)的一端与缓冲管(415)连通,管体(421)的另一端连通有用于油液收集的箱体(423),所述箱体(423)固定安装在罐体(2)的下端面上,所述箱体(423)上设置有用于油液排出的排放管(4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421)的外部套装有隔热套(42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筒体(411)的下端面安装有排油管(418),排油管(418)穿过于罐体(2)的底面。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罐体(2)上设置有用于罐体(2)内压力和温度显示的显示表。
10.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热交换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滤网(413)的最上端低于筒体(411)的顶面,滤网(413)的上端通过连接环与筒体(411)的顶面固定连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