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大池引流装置

专利2025-05-01  7


本发明涉及医用器械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腰大池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腰大池引流,即腰大池脑脊液外引流,是将引流管放置到腰大池内引流脑脊液,是治疗交通性脑积水、总数神经系统感染、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疾病的一种方法。通过放置引流管引流脑脊液,可减轻血性脑脊液对脑和脑膜的刺激,促进脑脊液的循环和吸收,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脑缺血状态,减轻脑水肿和脑梗死的发生。

2、腰大池引流所用引流器如图1所示,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管、滴壶、第二导管和引流袋,引流时第一导管端部的针刺入腰大池,将滴壶挂起。脑脊液进过第一导管进入滴壶,再经过第二导管流入引流袋。

3、腰大池引流需要严格地控制引流量,具体是每天控制量在200~300ml左右,即每小时10ml左右。目前控制引流量的主要方式是调节滴壶的高度,滴壶高度越高,脑脊液进入滴壶的难度越大,引流速度越慢;滴壶高度越低,脑脊液进入滴壶的难度越小,引流速度越快。由于颅内压等因素往往常有变化,会导致腰大池引流速度变慢,因此往往需要时常调节滴壶的高度。

4、人工调节滴壶高度不仅增加了劳动强度,也容易调节不及时,因此出现了一些可自动调节滴壶高度的腰大池引流装置。申请号为202120420372.5、202120528388.8的专利即公开了此类装置。这些腰大池引流装置通过检测引流实际速度并与要求速度对比,以此为依据来自动调节滴壶的高度。调节滴壶高度的方式来调节腰大池引流速度必然需要设置一个较高的可升降的悬挂结构来悬挂滴壶,适合固定使用。但一些清醒患者进行腰大池引流时,患者不会一直躺在病床上,而要起床活动;而且患者活动时,腰大池引流速度更容易频繁变化,腰大池引流速度调节装置可能需要频繁的动作来调节滴壶高度;这都使得这种装置不适合病人携带使用。

5、由于病人下床活动要实现匀速引流很难,而间歇夹闭引流管,引流管内的脑脊液处于静止状态,而脑脊液本身含有糖、蛋白质等营养物质,静止状态的脑脊液极易受到外界微生物侵袭,引起中枢感染,后果严重。有研究证实,持续匀速控制脑脊液可有效降低腰大池引流并发症。因此设计一种适合清醒病人活动时使用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很有必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更便携的腰大池引流装置。

2、为解决上述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腰大池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器和引流速度控制器,引流器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管、滴壶、第二导管和引流袋;引流器包括抽吸筒和控制阀;滴壶上具有滴壶进气管;抽吸筒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位于筒体内并与筒体配合,活塞杆穿过筒体并与活塞连接,活塞两边的筒体的内腔分别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控制阀上具有控制阀进气管,滴壶、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通过第一气管、第二气管和第三气管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能够控制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任一个与滴壶连通同时另一个与控制阀进气管连通;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抽吸筒驱动器、控制阀驱动器、三个固定结构和两个管夹;滴壶、抽吸筒和控制阀分别固定在三个固定结构上;抽吸筒驱动器与抽吸筒连接,抽吸筒驱动器能够驱动活塞往复运动且运动速度可调;控制阀驱动器与控制阀连接;第二导管和滴壶进气管分别放入两个管夹。

3、进一步的是:固定结构包括四个固定柱和与固定柱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的压紧螺母;滴壶、抽吸筒和控制阀的四角均具有固定孔;第一个固定结构的四个固定柱分别穿过滴壶的四个固定孔,压紧螺母压紧滴壶;第二个固定结构的四个固定柱分别穿过抽吸筒的四个固定孔,压紧螺母压紧抽吸筒;第三个固定结构的四个固定柱分别穿过控制阀的四个固定孔,压紧螺母压紧控制阀。

4、进一步的是:抽吸筒驱动器包括第一驱动器架、导向杆、丝杠、移动架和抽吸筒驱动电机,导向杆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平行设置,导向杆的两端与第一驱动器架连接,丝杠与导向杆同向设置并位于两个导向杆之间,丝杠安装在第一驱动器架上,移动架套装在两个导向杆上并与丝杠螺纹连接,抽吸筒驱动电机安装在第一驱动器架上并与丝杠连接;活塞杆与移动架连接。

5、进一步的是:活塞杆上具有活塞杆孔,移动架上具有驱动杆,驱动杆插入活塞杆孔。

6、进一步的是:控制阀包括阀体和阀芯,阀芯设置在阀体内并与阀体配合,阀体上具有四个以阀芯为中心圆周均布的阀体孔,阀芯上具有两个阀芯孔,一个阀芯孔能够连通相邻的两个阀体孔;滴壶、有杆腔、无杆腔和控制阀进气管分别与四个阀体孔连通。

7、进一步的是:控制阀包括控制杆,控制杆与阀芯同轴设置,控制杆穿过阀体并与阀芯连接;控制阀驱动器包括第二驱动器架、控制阀驱动电机、驱动套、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驱动套和控制阀驱动电机均安装在第二驱动器架上,主动齿轮与控制阀驱动电机连接,从动齿轮与驱动套连接,主动齿轮和从动齿轮啮合形成减速传动副;控制杆插入驱动套,驱动套能够驱动控制杆转动。

8、进一步的是:管夹包括管夹架、移动夹板、移动杆和电动伸缩缸,管夹架上具有夹闭条和与夹闭条垂直的导向孔,移动杆穿过导向孔并与导向孔配合,导向孔限制移动杆旋转,移动夹板与移动杆连接,电动伸缩缸安装在管夹架上并与移动杆连接,夹闭条与移动夹板组成夹闭结构。

9、进一步的是:滴壶上设置有能够向滴壶外单向开启的单向阀,单向阀与控制阀连通。

10、进一步的是:抽吸筒上具有两个测压孔,两个测压孔分别与有杆腔和无杆腔连通;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两个测压探头,两个测压探头分别插入两个测压孔并与测压孔间密封;任一测压探头测值大于设定值时,抽吸筒驱动器停止工作。

11、进一步的是: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测速探头,测速探头朝向丝杠,测速探头检测丝杠转速,丝杠转速超出设定值时抽吸筒驱动器停止工作。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工作过程以如图2为例说明如下:管夹夹闭滴壶进气管和第二导管;控制阀调节至无杆腔与滴壶连通,有杆腔与控制阀进气管连通;滴壶和无杆腔形成一个封闭的空间。脑脊液引流入滴壶,占据了空间,使得滴壶和无杆腔内气压增加,从而会阻碍脑脊液继续进入滴壶。抽吸筒驱动器驱动活塞杆和活塞缓慢匀速上移,使得无杆腔体积缓慢增大,能够降低滴壶内气压,脑脊液又能够继续进入滴壶。基于该原理,控制活塞匀速上移的速度,即可控制腰大池引流速度。例如需要每小时引流8ml脑脊液,则活塞移动使无杆腔体积每小时增加8ml;需要每小时引流10ml脑脊液,则活塞移动使无杆腔体积每小时增加10ml。由于前述气压的作用,若引流量大于无杆腔体积增加量,则气压增加会限制引流量,因此可使引流量基本符合要求,误差在合理范围内。

13、当活塞上移至极限位置时,一次引流流程完成,两个管夹打开,滴壶进气管和第二导管开放,外界气体进入滴壶,滴壶内脑脊液流入引流袋。随后管夹夹闭滴壶进气管和第二导管;控制阀调节至有杆腔与滴壶连通,无杆腔与控制阀进气管连通;抽吸筒驱动器驱动活塞杆和活塞缓慢匀速下移,即开始下一次引流流程。

14、可见,本发明能够自动且较为精确地控制腰大池引流速度,无需人工参与。本发明不采用调节滴壶高度的方式调节,引流速度控制器体积小,重量轻,不仅适用于长期卧床病人固定使用,也适用于清醒病人活动时使用。


技术特征:

1.腰大池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器(1)和引流速度控制器(2),引流器(1)包括依次设置的第一导管(12)、滴壶(11)、第二导管(13)和引流袋(14);其特征在于:引流器(1)包括抽吸筒(15)和控制阀(16);滴壶(11)上具有滴壶进气管(111);抽吸筒(15)包括筒体(151)、活塞(152)和活塞杆(153),活塞(152)位于筒体(151)内并与筒体(151)配合,活塞杆(153)穿过筒体(151)并与活塞(152)连接,活塞(152)两边的筒体(151)的内腔分别为有杆腔(1511)和无杆腔(1512);控制阀(16)上具有控制阀进气管(163),滴壶(11)、有杆腔(1511)和无杆腔(1512)分别通过第一气管(17)、第二气管(18)和第三气管(19)与控制阀(16)连接,控制阀(16)能够控制有杆腔(1511)和无杆腔(1512)中的任一个与滴壶(11)连通同时另一个与控制阀进气管(163)连通;引流速度控制器(2)包括抽吸筒驱动器(21)、控制阀驱动器(24)、三个固定结构(25)和两个管夹(22);滴壶(11)、抽吸筒(15)和控制阀(16)分别固定在三个固定结构(25)上;抽吸筒驱动器(21)与抽吸筒(15)连接,抽吸筒驱动器(21)能够驱动活塞(152)往复运动且运动速度可调;控制阀驱动器(24)与控制阀(16)连接;第二导管(13)和滴壶进气管(111)分别放入两个管夹(2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固定结构(25)包括四个固定柱(251)和与固定柱(251)一一对应设置并连接的压紧螺母(252);滴壶(11)、抽吸筒(15)和控制阀(16)的四角均具有固定孔;第一个固定结构(25)的四个固定柱(251)分别穿过滴壶(11)的四个固定孔,压紧螺母(252)压紧滴壶(11);第二个固定结构(25)的四个固定柱(251)分别穿过抽吸筒(15)的四个固定孔,压紧螺母(252)压紧抽吸筒(15);第三个固定结构(25)的四个固定柱(251)分别穿过控制阀(16)的四个固定孔,压紧螺母(252)压紧控制阀(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抽吸筒驱动器(21)包括第一驱动器架(211)、导向杆(212)、丝杠(213)、移动架(214)和抽吸筒驱动电机(215),导向杆(212)的数量为两个,两个导向杆(212)平行设置,导向杆(212)的两端与第一驱动器架(211)连接,丝杠(213)与导向杆(212)同向设置并位于两个导向杆(212)之间,丝杠(213)安装在第一驱动器架(211)上,移动架(214)套装在两个导向杆(212)上并与丝杠(213)螺纹连接,抽吸筒驱动电机(215)安装在第一驱动器架(211)上并与丝杠(213)连接;活塞杆(153)与移动架(21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活塞杆(153)上具有活塞杆孔(1531),移动架(214)上具有驱动杆(2141),驱动杆(2141)插入活塞杆孔(1531)。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阀(16)包括阀体(161)和阀芯(162),阀芯(162)设置在阀体(161)内并与阀体(161)配合,阀体(161)上具有四个以阀芯(162)为中心圆周均布的阀体孔(1611),阀芯(162)上具有两个阀芯孔(1621),一个阀芯孔(1621)能够连通相邻的两个阀体孔(1611);滴壶(11)、有杆腔(1511)、无杆腔(1512)和控制阀进气管(163)分别与四个阀体孔(1611)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控制阀(16)包括控制杆(164),控制杆(164)与阀芯(162)同轴设置,控制杆(164)穿过阀体(161)并与阀芯(162)连接;控制阀驱动器(24)包括第二驱动器架(241)、控制阀驱动电机(243)、驱动套(242)、主动齿轮(245)和从动齿轮(244),驱动套(242)和控制阀驱动电机(243)均安装在第二驱动器架(241)上,主动齿轮(245)与控制阀驱动电机(243)连接,从动齿轮(244)与驱动套(242)连接,主动齿轮(245)和从动齿轮(244)啮合形成减速传动副;控制杆(164)插入驱动套(242),驱动套(242)能够驱动控制杆(164)转动。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管夹(22)包括管夹架(221)、移动夹板(224)、移动杆(222)和电动伸缩缸(223),管夹架(221)上具有夹闭条(2211)和与夹闭条(2211)垂直的导向孔(2212),移动杆(222)穿过导向孔(2212)并与导向孔(2212)配合,导向孔(2212)限制移动杆(222)旋转,移动夹板(224)与移动杆(222)连接,电动伸缩缸(223)安装在管夹架(221)上并与移动杆(222)连接,夹闭条(2211)与移动夹板(224)组成夹闭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滴壶上设置有能够向滴壶(11)外单向开启的单向阀(112),单向阀(112)与控制阀(16)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抽吸筒(15)上具有两个测压孔(1513),两个测压孔(1513)分别与有杆腔(1511)和无杆腔(1512)连通;引流速度控制器(2)包括两个测压探头(23),两个测压探头(23)分别插入两个测压孔(1513)并与测压孔(1513)间密封;任一测压探头(23)测值大于设定值时,抽吸筒驱动器(21)停止工作。

10.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腰大池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引流速度控制器(2)包括测速探头(27),测速探头(27)朝向丝杠(213),测速探头(27)检测丝杠(213)转速,丝杠(213)转速超出设定值时抽吸筒驱动器(21)停止工作。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腰大池引流装置,涉及医用器械领域。腰大池引流装置包括引流器和引流速度控制器,引流器包括滴壶、第二导管、抽吸筒和控制阀;滴壶上具有滴壶进气管;抽吸筒包括筒体、活塞和活塞杆,活塞两边的筒体的内腔分别为有杆腔和无杆腔;控制阀上具有控制阀进气管,滴壶、有杆腔和无杆腔分别与控制阀连接,控制阀能够控制有杆腔和无杆腔中的任一个与滴壶连通同时另一个与控制阀进气管连通;引流速度控制器包括抽吸筒驱动器、控制阀驱动器、固定结构和管夹;滴壶、抽吸筒和控制阀固定在固定结构上;抽吸筒驱动器与抽吸筒连接;控制阀驱动器与控制阀连接;第二导管和滴壶进气管放入管夹。

技术研发人员:易小江,黄静,陈德智,梁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941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