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03  8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基桩,具体是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


背景技术:

1、高速公路的建造不可避免地要跨越山川河流,当支撑路面的桥墩桩基建造在河流中时,由于流经山区的河流具有水流急、含沙量大、夹杂石块等特点,河流对桥墩桩基的冲击、磨蚀非常严重。通常在两到三年内,桥墩桩基表层的混凝土就会被磨蚀,使桥墩桩基的钢筋外露进而被锈蚀,严重危害着桥梁的安全;

2、相关技术中,授权公告号为cn109235370b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带导流型挡板的装配式桥墩防冲刷装置,包括桥墩本体、固定桩和防冲刷挡板,若干个所述的固定桩固定在桥墩本体的前方并且排列成v字型,所述的防冲刷挡板的结构形态为v字型,所述的防冲刷挡板固定在固定桩上,所述防冲刷挡板远离固定桩的一面上均匀设有若干条凸棱。

3、针对上述中的相关技术,由于挡板位于水中,长时间使用容易局部锈蚀,从而需要定期更换挡板,而形管技术中的挡板是焊接在固定桩上的,且挡板有一定高度,从而挡板在拆卸过程中比较麻烦。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包括多组防冲刷组件,每组所述防冲刷组件包括四组第一连接柱、四组第二连接柱和护板,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完成均开设有一组插孔,所述第二连接柱插接在插孔内,所述护板焊接在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壁,所述护板的外侧壁设置有玻璃纤维复合层,所述耐磨涂层的外侧壁设置有耐磨涂层,所述护板的后侧安放有固定组件。

3、优选的,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插销,所述插销的底部焊接有配重柱,所述插销的顶部焊接有限位盘,所述限位盘的顶部焊接有把手。

4、优选的,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呈矩形分布,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中位于斜对角的两组第一连接柱及其内腔插接的第二连接柱的外侧壁均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插销插接在定位孔内。

5、优选的,相邻两组所述防冲刷组件中的两组护板的相对侧均相互贴合,所述护板位于第一连接柱的外侧。

6、优选的,所护板的后侧安放有混凝土基桩,所述第一连接柱远离护板的一端浇注在混凝土基桩的内部。

7、优选的,所述配重柱位于第一连接柱的下方,所述限位盘位于第一连接柱的上方,所述配重柱的直径与插销的直径相同。

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9、本实用新型,通过将护板后侧的第二连接柱插接在混凝土基桩前侧的第一连接柱内,以此完成护板与混凝土基桩的初步固定,利用插销可以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进行进一步固定,通过配重柱可以提高插销在水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护板与混凝土基桩的连接稳定性,当需要更换护板时,只需将插销拔出,便可快速取下护板,以此提高护板的更换效率,玻璃纤维复合层采用玻璃纤维加树脂复合而成,可以经受住大的应变,具有粘弹性和弹塑性,耐磨涂层为环氧树脂高分子耐磨涂层胶,通过护板、玻璃纤维复合层和耐磨涂层相互配合可以有效缓解水流对混凝土基桩冲刷,同时可以防止水流中夹杂的泥沙和碎石对混凝土基桩进行撞击。



技术特征:

1.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包括多组防冲刷组件,其特征在于:每组所述防冲刷组件包括四组第一连接柱(11)、四组第二连接柱(12)和护板(13),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11)的完成均开设有一组插孔,所述第二连接柱(12)插接在插孔内,所述护板(13)焊接在第二连接柱(12)的外侧壁,所述护板(13)的外侧壁设置有玻璃纤维复合层(14),所述玻璃纤维复合层(14)的外侧壁设置有耐磨涂层(15),所述护板(13)的后侧安放有固定组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组件包括插销(16),所述插销(16)的底部焊接有配重柱(17),所述插销(16)的顶部焊接有限位盘(18),所述限位盘(18)的顶部焊接有把手(19)。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11)呈矩形分布,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11)中位于斜对角的两组第一连接柱(11)及其内腔插接的第二连接柱(12)的外侧壁均贯穿开设有定位孔,所述插销(16)插接在定位孔内。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相邻两组所述防冲刷组件中的两组护板(13)的相对侧均相互贴合,所述护板(13)位于第一连接柱(11)的外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护板(13)的后侧安放有混凝土基桩(1),所述第一连接柱(11)远离护板(13)的一端浇注在混凝土基桩(1)的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配重柱(17)位于第一连接柱(11)的下方,所述限位盘(18)位于第一连接柱(11)的上方,所述配重柱(17)的直径与插销(16)的直径相同。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混凝土基桩技术领域,具体是一种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本技术水下混凝土防冲刷基桩结构,包括多组防冲刷组件,每组所述防冲刷组件包括四组第一连接柱、四组第二连接柱和护板,四组所述第一连接柱的完成均开设有一组插孔,所述第二连接柱插接在插孔内,通过将护板后侧的第二连接柱插接在混凝土基桩前侧的第一连接柱内,以此完成护板与混凝土基桩的初步固定,利用插销可以将第一连接柱和第二连接柱进行进一步固定,通过配重柱可以提高插销在水中的稳定性,进而提高护板与混凝土基桩的连接稳定性,当需要更换护板时,只需将插销拔出,便可快速取下护板,以此便可提高护板的更换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王金海,王勇,冯剑,白金香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兴安盟水利事业发展中心
技术研发日:2023110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952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