柱形碳罐及烟气处理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06  5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特别涉及一种柱形碳罐及烟气处理系统。


背景技术:

1、因自身优良的吸附性能,活性炭罐被广泛地应用在烟气处理系统中,烟气经过静电场和活性炭的双重吸附之后,通常就能达到排放标准进行排放。

2、但是现有的活性炭罐中,活性炭通常是单层或者是多层排布。但是常规排布如公告号为cn114471076a的申请文件中公开了活性炭净化装置及活性炭净化装置的活性炭组件更换方法,在该活性炭净化装置中,活性炭直接和壳体的内壁接触,高温烟气和外壳的内壁的接触面积有限,烟气降温效果差,烟气将加热活性炭而使得活性炭温度较高,导致活性炭的吸附能力下降。同时脱附过程中高温氮气在经过活性炭净化装置时,高温氮气和壳体接触,高温氮气中的热量传递到壳体,壳体再传递到外面的空气,造成热量散失,热氮气降温幅度较大,导致活性炭脱附时间更长,氮气需要加热时间更长,能耗较大。

3、因此,现有技术还有待于改进和发展。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柱形碳罐及烟气处理系统,用以改善烟气加热活性炭使得活性炭温度过高导致活性炭吸附性能下降过快的问题。

2、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了以下技术方案:

3、柱形碳罐,包括:

4、支架;

5、壳体,安装在所述支架上,所述壳体的顶部设置有第一开口,所述壳体的底部设置有第二开口;

6、柱形的活性炭,安装在所述壳体的内部,所述活性炭的底部与所述壳体的底壁抵接,所述活性炭的顶部远离所述壳体的顶壁,所述活性炭与所述壳体的侧壁之间间隔有空腔,所述活性炭上设有通孔,所述通孔贯通所述活性炭的顶部和底部;

7、挡板,安装在所述活性炭上,并且所述挡板隔断所述通孔;

8、所述第一开口与所述空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通孔连通,所述第二开口与所述空腔隔断,所述第一开口处连接有第一管道,所述第二开口处连接有第二管道,所述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连接有第二阀门,所述第一阀门用于通入烟气,所述第二阀门用于排出烟气。

9、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通入热氮气,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排出热氮气。

10、优选地,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用于通入冷氮气,所述第五阀门用于排出冷氮气。

11、优选地,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活性炭的内壁上,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活性炭的顶部。

12、优选地,所述柱形碳罐还包括第一加强框架,所述第一加强框架抵接在所述活性炭的内壁上。

13、优选地,所述柱形碳罐还包括第二加强框架,所述第二加强框架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性炭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框架的一侧与所述活性炭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加强框架的另一侧和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14、优选地,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方管架,所述方管架用于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

15、本实用新型还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如上述的柱形碳罐。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17、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柱形碳罐,包括支架和壳体,壳体安装在支架上,并且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壳体的底部设有第二开口。壳体的内腔安装有柱形活性炭,并且活性炭小于壳体的内腔的体积。活性炭的底部抵接在壳体的底壁,活性炭的顶部远离壳体的上开口,活性炭的侧壁和壳体的内壁之间间隔有空腔。活性炭上设有通孔,并且通孔贯通活性炭的顶部和底部。活性炭的内腔设有挡板,并且挡板隔断该通孔。第一开口和空腔连通,第二开口和通孔连通并且第二开口和空腔隔断。第一开口处安装有第一管道,第一管道上安装有第一阀门,第二开口处安装有第二管道,第二管道上安装有第二阀门。当含有voc的烟气从位于上方的第一阀门进入第一管道后,烟气将被挡板阻挡而进入到空腔中,而后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后将进入到通孔中然后从第二阀门处排出。空腔中的高温烟气将与外壳充分换热而后进入到活性炭中,进入到活性炭的温度降低,进而使得活性炭被加热后的温度降低,活性炭的吸附能力更强。

18、此外,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烟气处理系统,烟气处理系统包括上述的柱形碳罐并且具备该柱形碳罐的所有优点。



技术特征:

1.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三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第四阀门,所述第四阀门用于通入热氮气,所述第三阀门用于排出热氮气。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道上还安装有第五阀门,所述第二管道上还安装有第六阀门,所述第六阀门用于通入冷氮气,所述第五阀门用于排出冷氮气。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挡板安装在所述活性炭的内壁上,所述挡板远离所述活性炭的顶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碳罐还包括第一加强框架,所述第一加强框架抵接在所述活性炭的内壁上。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形碳罐还包括第二加强框架,所述第二加强框架设于所述壳体和所述活性炭之间,所述第二加强框架的一侧与所述活性炭的外壁抵接,所述第二加强框架的另一侧和所述壳体的内壁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柱形碳罐,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的底部安装有方管架,所述方管架用于连接所述壳体与所述支架。

8.一种烟气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处理系统包括如权利要求1-7任一项所述的柱形碳罐。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烟气净化技术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柱形碳罐及烟气处理系统。柱形碳罐包括支架和壳体,壳体安装在支架上,壳体的顶部设有第一开口,底部设有第二开口。壳体内安装有柱形活性炭,活性炭的底部抵接于壳体底壁,顶部远离第二开口,侧壁和壳体内壁之间间隔有空腔。活性炭上设有贯通其顶部和底部的通孔。通孔内设有隔断该通孔的挡板。第一开口和空腔连通,第二开口和通孔连通并且第二开口和空腔隔断。第一开口处设有第一阀门,第二开口处设有第二阀门。含有VOC的烟气从第一阀门进入空腔并被挡板阻挡,烟气经过活性炭吸附后进入通孔并从第二阀门处排出。空腔中的烟气将与外壳换热降温,净化烟气时活性炭被加热后温度更低,活性炭吸附能力更强。

技术研发人员:谭发勇,张炯辉,卢建宇,简小文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佛山市科蓝环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3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96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