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超高强度耐低温结构钢制造,具体涉及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
背景技术:
1、石油、天然气是社会发展的能源支柱,我国正处于高速发展期,能源需求增加、价格上涨带来石油、天然气勘探开采活动的增加。油井管是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中的必要器材之一,是一种专用材料。一般来说,一口油气井成本的20%-30%为油井管的费用。在石油工业用钢总量中,油井管占比可达40%,而油套管占油井管的90%以上。可见,油套管用量巨大,市场前景广阔。
2、当前,易采浅层油气资源逐渐枯竭,促使油气井深度逐渐增加且井深增速逐年加快,油气田开采向高海拔、极地、深地与深海地区延伸日益频繁。井深增加后,井内的压力不断提高,地质环境越发恶劣,油套管受应力状态更为复杂和严酷。油气田位置偏远化,特别是极寒环境作业的油井管,除需要承受几百甚至上千个大气压的高强负荷之外,还需避免在低温环境中发生脆性断裂,服役工况及其苛刻。大井深、极低温等服役条件对油井管提出苛刻的强韧性匹配问题。
3、现有api油套管最高级别q125钢级已经不能满足要求,深井、超深井的安全运行急需160ksi级别以上的高韧性油气开采用钢。随着强度的增加,现有的强度超过q125钢级的无缝管成分或制备工艺存在各种问题,虽然已经有产品实物的屈服强度可以达到160ksi要求,这些技术方案仍然存在添加合金元素含量高、生产工艺复杂、强韧性匹配不良等缺点,难以满足低温油井的开发需求。目前俄罗斯、法国开发的低温/超低温油井管使用环境已达-60℃以下,我国尚未开展过低温和超低温环境用各种油井管材料的研发。因此,亟待开发出极地等环境油气资源开发装备用关键耐低温材料。
4、申请号为cn200910070052.5的发明文件《耐-40~-80℃低温的高强高韧性石油套管》公开的钢管强度为1034-1172mpa,韧脆转变温度在-40~-80℃,此时横向冲击功50-80j、纵向冲击功80-120j。在成分设计上,添加0.01%-0.85%的w元素、0.001%-0.005%的b元素,与本方案不添加w、b元素有显著性差异。在生产工艺上,淬火炉加热温度860-920℃、保温时间45-70min,回火炉加热温度600-650℃、保温时间60-90min,与本发明淬火炉加热温度低于860℃、保温时间低于45min,回火保温时间低于50min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更具有工序成本优势。
5、申请号为cn201810234656.8的发明文件《一种耐低温高强韧油套管及其制造方法》公开的钢管强度屈服强度≥965mpa,韧脆转变温度在-60~-100℃,此时横向冲击功≥100j、纵向冲击功≥120j。在成分设计上,采用低碳策略,仅添加0.08%-0.14%的c元素,与本发明添加不低于0.15%的c元素具有显著性差异。在生产工艺上,热处理时奥氏体化温度控制在900-930℃、回火保温时间50-80min,与本发明淬火炉加热温度低于860℃,回火保温时间低于50min具有显著性差异,本发明更具有工序成本优势。
6、综上,现有技术中,有的成分体系为中碳体系,其韧脆转变温度较高且在此温度下韧性较低;有的含有较高的ni元素,成本较高;有点工艺温度高,生产工序成本高。本发明通过适当提高mn含量以及严格控制cu、ni元素含量范围,采用传统的实心圆坯生产160ksi级无缝管产品克服了现有技术方案的不足。通过合理的成分设计、制备工艺优化匹配,为超高强韧无缝管领域选材提供了全新技术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出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生产出屈服强度不低于160ksi且低温韧性优良的超高强无缝管,该油套管具有较好的低温韧性、较低的韧脆转变温度,并且具有较高的机械强度,满足低温开采油田过程中对油套管的耐低温高强高韧性能的要求。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本发明一种屈服强度不低于160ksi级别无缝管及其制造方法,包括炼钢和精炼、铸造、轧制、冷却与热处理工艺,可以满足允许用调质态供货的高强无缝管领域的选材需求,适合生产用于寒冷环境的深井、超深井用油管、油套管、管箍等无缝管产品。
4、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工艺路径包括:钢坯冶炼和连铸、钢管轧制、调质处理,具体包括如下内容:
5、1)钢坯冶炼和连铸:铁水先经电炉冶炼,送入lf炉精炼,并喂al线,进行vd炉真空处理后连铸成圆管坯。
6、2)钢管轧制:圆管坯加热到1100~1200℃(t1),圆管坯在炉总时长不超过4h(t1),穿孔前温度1080~1180℃(t2),斜轧前温度980~1100℃(t3),张力减径前温度850~920℃(t4)。
7、3)调质处理:张力减径后,采用两次淬火加一次回火热处理;淬火介质为水或油或其它任何一种冷却强度相当的冷却介质,第一次淬火温度可以高于、等于或低于第二次淬火温度;第一次淬火时,可以采用在线淬火或离线淬火,在线淬火在张力减径之后进行;第二次淬火采用离线淬火;第一次淬火时,在线淬火温度不低于825℃(t5),离线淬火温度为825~855℃(t6),第一次离线淬火奥氏体保温时间为t2-1;第二次淬火时,淬火温度为825~855℃(t7),第二次离线淬火奥氏体保温时间为t2-2;推荐两次淬火采用相同的淬火温度和保温时间。
8、单次离线淬火奥氏体化保温时间按照t×(1~2)min/mm计算,其中t为钢管壁厚,单位mm,计算时间不足15min按照15min保温。
9、完成两次淬火后再回火;回火时,回火温度为540~640℃(t8),回火保温时间(t3)按照t×(1~3)min/mm计算,其中t为钢管壁厚,单位mm,计算时间不足15min按照15min保温,计算时间超过50min按照50min保温。
10、所述的油套管其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 0.21%~0.29%、si 0.05%~0.35%、mn 0.65%~0.95%、cr 0.65%~0.95%、mo 0.65%~0.95%、v 0.02%~0.12%、nb≤0.05%、ni 0.65%~0.95%、al≤0.05%、ti≤0.05%、n≤0.005%、p≤0.015%、s≤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11、本发明主要合金元素作用和范围说明如下:
12、碳c:c是钢中仅次于fe的主要元素,它直接影响钢材的强度、塑性、韧性等性能。c通过固溶强化和析出强化对提高钢的强度有明显作用,但提高c含量对钢的塑性、韧性有负面影响。为此,本发明将c含量范围设定为0.21~0.29%。
13、硅si:si是炼钢过程中重要的还原剂和脱氧剂,能溶于铁素体和奥氏体中提高钢的硬度和强度。提高si的含量,可以减少fe3c的析出倾向。si含量过高,将显著降低钢的塑性、韧性。为此,本发明将si含量范围设定为0.05~0.35%。
14、锰mn:mn能提高钢的淬透性,对钢材强度有利;能消除s(硫)的影响,改善钢的热加工性能。由于mn价格相对便宜,且能与fe无限固溶,在提高钢材强度的同时,对塑性的影响相对较小。因此,mn被广泛用于钢中的强化元素。mn含量过高,会加剧连铸坯偏析,增加钢管带状组织等级、组织均匀性变差,对钢管的塑性、低温韧性不利。为此,本发明将mn含量范围设定为0.65~0.95%。
15、铬cr:cr能增加钢的淬透性并有二次硬化的作用,可提高钢的强度、硬度和耐磨性而不使钢变脆,但会降低伸长率和断面收缩率。cr在调质结构中的主要作用是提高淬透性,使钢经淬火回火后具有较好的综合力学性能。如果cr添加过多,回火过程中,含cr碳化物在原奥氏体晶界析出并聚集长大,严重损害钢管低温韧性。本发明选取cr含量范围为0.65~0.95%。
16、钼mo:mo的作用类似,因其价格昂贵,添加量不宜过高。与cr元素相比,mo元素倾向于形成m2c碳化物,碳化物的尺寸更细小,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另外,添加mo元素,还能有效的促进v元素的析出,提高v的析出强化效果。本发明选取的mo含量范围为0.65~0.95%。
17、钒v:v和c、n、o有极强的亲和力,与之形成相应的稳定化合物。v在钢中主要以碳化物的形式存在,有细化组织和晶粒、提高强度和韧性、降低过热敏感性的作用。钒可以增加淬火钢的回火稳定性,并产生二次硬化效应;在调质钢中主要是提高钢的强度。本发明选取v含量范围为0.02~0.12%。
18、钛ti、氮n:ti和c、n、o都有极强的亲和力,与之形成相应的稳定化合物,是最主要的固n元素之一。含ti的析出相结合力强,稳定,不易分解,能阻止钢在高温时的晶粒长大倾向和改善钢的焊接性能。利用ti固定n和s,有利于提高钢的强度和塑性。增加ti的含量,含ti析出相会粗化对性能造成不利影响。本发明中的ti的核心作用是固定n,避免n与v结合影响v与mo的协同析出。本发明选取ti含量不高于0.05%、n含量不高于0.005%。
19、铌nb:nb是最主要的微合金化元素之一,部分溶入固溶体,起固溶强化作用;以碳化物、氮化物和氧化物微粒形式存在时,能增加钢的回火稳定性,有二次硬化作用。微量nb可以在不影响钢的塑性或韧性的情况下提高钢的强度。由于有细化晶粒的作用,能提高钢的冲击韧性并降低其脆性转变温度。在轧制过程中,固溶nb显著提高钢材的再结晶温度,可以使钢的轧制过程在更高的温度范围内完成,从而降低钢管的内应力。本发明选取nb含量不高于0.05%。
20、镍ni:ni具有稳定奥氏体,提高淬透性的作用。钢中添加一定量的ni可以提高强度、韧性、耐腐蚀性,降低韧脆转变温度。含ni钢一般不易过热,所以它可阻止高温时晶粒的增长,仍可保持细晶粒组织。但考虑到成本因素,本发明选取ni含量范围0.65~0.95%。
21、铝al:al作为脱氧剂或合金化元素加入钢中,铝脱氧能力比硅、锰强得多。铝在钢中的主要作用是细化晶粒、固定钢中的氮,从而显著提高钢的冲击韧性,降低冷脆倾向和时效倾向性;铝还可提高钢的抗腐蚀性能,特别是与钼、铜、硅、铬等元素配合使用时,效果更好;铝的缺点是影响钢的热加工性能、焊接性能和切削加工性能。本发明选取al含量范围不高于0.05%。
22、磷p:p是由矿石带入钢中的,和s类似是有害元素之一。p虽能使钢材的强度、硬度增高,但引起塑性、冲击韧性显著降低。特别是在低温时,它使钢材显著变脆,含p愈高,冷脆性愈大。脱p至较低水平,会显著增加炼钢成本。本发明选取p含量范围不高于0.015%。
23、硫s:s来源于炼钢的矿石与燃料焦炭,是钢中最常见的有害元素之一,对钢的延展性、韧性、焊接性、耐腐蚀性不利。若s以fes形态存在于钢中还可在热加工使产生“热脆”。本发明选取s含量范围不高于0.005%。
24、本发明主要制造工艺参数控制范围原因如下:
25、本发明采用了cr、mo、v、nb、ti等元素的复合析出强化,控制连铸圆管坯加热温度在1100~1200℃之间,在炉总时长不超过4h,保证合金元素的析出相充分回溶到奥氏体中,在后续过程中充分发挥抑制再结晶、固溶强化、析出强化、细化晶粒等有利效果,为获得最终的组织结构做好成分与温度准备。低于所选温度和时间范围,固溶将不充分,影响最终的钢管强度;高于所选定的时间和温度范围,则连铸坯原始奥氏体晶粒易过于粗大,不利于钢管韧性的控制。
26、钢管轧后可以选择直接在线淬火也可以选择离线再加热后淬火。适当控制生产工艺,可以保证减径后管子温度符合淬火需求,容易实现直接在线淬火,节省能源降低生产成本、减少再加热工序提升了生产效率,经济效益显著。
27、钢管加速冷却完成后,进行回火热处理,回火保温温度高于640℃,钢管强度降低明显,对钢管的最终强韧性匹配不利;而低于540℃,淬火组织回火不充分,低温韧性偏低。回火保温时间过长超过50min,强度变差;而回火保温时间过短,低于15min,韧性不足。合适的回火温度、回火保温时间以及关键合金元素mo、v、ti含量的控制,确保有益析出相充分析出且尺寸细小,90%以上的析出相尺寸不超过20nm。从而到达了在较宽调质工艺窗口下,强韧性匹配良好且具有较好的性能稳定特征。
28、所述油套管屈服强度rt0.7≥1100mpa,抗拉强度rm≥1200mpa,延伸率a≥15%,-60℃横向、纵向夏比冲击akv分别不低于150j、180j。
29、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30、1)钢管轧制过程无需特殊控制轧制温度与变形量,只要保证张力减径前满足淬火温度即可,高温轧制与直接在线淬火相配合,可无需二次加热,节省能源,提高了生产效率;采用离线淬火工艺,钢管经历了重新奥氏体化,能进一步提升强韧化匹配效果。
31、2)采用两次淬火有助于获得细小的奥氏体晶粒,将热轧后空冷获得的粗大珠光体组织对韧性的不利效果彻底消除;采用两次回火且保证总回火时间不变,可以促进析出相数量增加,抑制已析出的析出相长大。
32、3)采用mo而非n元素促进v元素的有效析出。与v(c,n)相比,(mo,v)c具有更高的热稳定性和更接近球形的形态,可实现更宽的热处理工艺参数范围内更稳定的强韧性匹配效果。
33、4)本发明所制钢管屈服强度rt0.7≥1100mpa,抗拉强度rm≥1200mpa,延伸率a≥15%,-60℃横向、纵向夏比冲击akv分别不低于150j、180j。
1.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工艺路径包括:钢坯冶炼和连铸、钢管轧制、调质处理,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调质处理工序包括如下内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坯冶炼和连铸工序包括:铁水先经电炉冶炼,送入lf炉精炼,并喂al线,进行vd炉真空处理后连铸成圆管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钢管轧制工序中:圆管坯加热到1100~1200℃,圆管坯在炉总时长不超过4h,穿孔前温度1080~1180℃,斜轧前温度980~1100℃,张力减径前温度850~92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淬火工艺中,单次离线淬火奥氏体化保温时间按照:t×(1~2)min/mm计算,其中:t为钢管壁厚,单位mm;计算时间不足15min按照15min保温。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其特征在于,回火保温时间按照:t×(1~3)min/mm计算,其中t为钢管壁厚,单位mm;计算时间不足15min按照15min保温,计算时间超过50min按照50min保温。
6.一种采用如权利要求1-5其中任意一项所述的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所制备的油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套管其钢中化学成分按重量百分比计为:c0.21%~0.29%、si 0.05%~0.35%、mn 0.65%~0.95%、cr 0.65%~0.95%、mo0.65%~0.95%、v 0.02%~0.12%、nb≤0.05%、ni 0.65%~0.95%、al≤0.05%、ti≤0.05%、n≤0.005%、p≤0.015%、s≤0.005%,余量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元素。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采用160ksi级高强韧耐低温非标油套管的生产方法所制备的油套管,其特征在于,所述油套管屈服强度rt0.7≥1100mpa,抗拉强度rm≥1200mpa,延伸率a≥15%,-60℃横向、纵向夏比冲击akv分别不低于150j、180j。