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环保设备,尤其是涉及一种氨水蒸发器。
背景技术:
1、现阶段大多数地区的冬季供暖仍采用煤作为燃料,而煤的燃烧会产生大量的污染烟气,若直接排放到环境中会对空气造成极大的污染。因此,需要对产生的烟气进行脱硫脱硝等作业,实现对烟气的净化。
2、在脱硝作业中,现阶段大多采用添加氨水的方式实现对烟气的脱硝,而为了使氨水能够充分与烟气混合,大多采用将烟气通过氨水蒸发器,并将氨水通过喷雾的形式注入蒸发器中,通过高温烟气实现氨水的蒸发,从而实现氨水与烟气的充分混合和脱硝目的。
3、但现有的氨水蒸发器在作业时,由于管壁始终与外部环境紧密接触,使得蒸发器内接近管壁的位置的温度会产生一定的降低,当氨水喷雾附着在管壁上时,便会逐渐产生聚集的水滴,造成滴液现象,影响氨水与烟气的混合以及蒸发效率。
4、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氨水蒸发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氨水蒸发器,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氨水喷淋到蒸发器内壁面聚集产生滴液现象,影响蒸发效率的技术问题。
2、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氨水蒸发器,包括喷淋组件、外筒和内筒;所述外筒的两端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所述内筒设置于所述外筒内,所述内筒的直径小于所述外筒的直径,且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的内壁面间隔设置;所述喷淋组件的喷淋口伸入所述外筒中,且所述喷淋口位于所述外筒的进气口与所述内筒的一端之间,所述内筒能够覆盖所述喷淋口形成的喷雾面。
3、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水蒸发器,还包括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叶轮,所述第一导流叶轮位于所述外筒的进气口与所述喷淋口之间;所述第一导流叶轮包括多个有弧度的扭绞形第一导流片,多个所述第一导流片沿周向排布,以使气体经过所述第一导流叶轮形成旋流。
4、具体地,相邻的所述第一导流片中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一导流片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能够将气体导向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导流片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
5、具体地,所述第一导流组件还包括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与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的中心,所述导流锥的尖端朝向所述进气口,且所述导流锥上形成有多个过气孔。
6、具体地,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水蒸发器,还包括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筒远离所述喷淋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导流叶轮,所述第二导流叶轮与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相同。
7、其中,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水蒸发器,还包括第三导流组件,所述第三导流组件包括第三导流叶轮,所述第三导流叶轮包括多个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导流片,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片均呈弧形。
8、具体地,所述第三导流组件还包括稳流管,所述第二导流叶轮和所述第三导流叶轮均与所述稳流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叶轮与所述第三导流叶轮间隔设置;所述稳流管的一端穿过所述第二导流叶轮进入所述内筒,并向接近第一导流叶轮的方向延伸。
9、进一步地,所述稳流管的轴线、所述内筒的轴线、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的轴线、所述第二导流叶轮的轴线、所述第三导流叶轮的轴线以及所述外筒的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所述喷淋口的中心位于所述内筒的轴线上,所述稳流管穿过所述第二导流叶轮进入所述内筒的一端的端部形成有导流尖端。
10、其中,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多个连接导流片,多个所述连接导流片沿所述内筒的外壁的周向分布。
11、具体地,所述外筒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能够观察外筒的内部情况。
12、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水蒸发器具有以下优势:
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氨水蒸发器,包括喷淋组件、外筒和内筒;外筒的两端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内筒设置于外筒内,内筒的直径小于外筒的直径,且内筒与外筒的内壁面间隔设置;喷淋组件的喷淋口伸入外筒中,且喷淋口位于外筒的进气口与内筒的一端之间,内筒能够覆盖喷淋口形成的喷雾面。
14、由此分析可知,通过将喷淋组件的喷淋口伸入外筒中,并位于外筒的进气口与内筒的一端之间,且本申请提供的内筒能够覆盖喷淋口形成的喷雾面,从而当喷淋组件将氨水由喷淋口喷淋时,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保证绝大部分的氨水喷雾进入内筒中。
15、而本申请中的外筒的两端形成有进气口和出气口,高温烟气由进气口进入,并向出气口流动,在此过程中能够穿过内筒,从而对进入内筒中的氨水喷雾进行蒸发。
16、可以理解的是,由于外筒与外部环境紧密接触,因此,外筒中越接近外筒内壁的位置的温度相比于中心的温度会越低,一旦氨水喷雾附着在外筒的内壁上,便可能会产生凝结,造成滴液的问题。而本申请通过在外筒中加装内筒,并使喷淋口喷出的雾化氨水大部分进入位于高温区域的内筒中,从而能够保证氨水喷雾的蒸发效果,提高蒸发效率。
17、此处需要补充说明的是,由于喷淋口喷出的氨水喷雾呈锥形,因此,可通过将内筒的端部更接近喷淋口或通过使内筒的直径大于形成的锥形喷雾面的最大直径,以保证氨水喷雾能够进入内筒中。
18、但由于雾化后的液体仍会有一定的不规则扩散,因此,当喷雾量较大时,仍不可避免的会有一定量的氨水喷雾到达外筒的内壁上。本申请通过使内筒的直径小于外筒的直径,且内筒与外筒间隔设置,从而能够使部分高温烟气由内筒的外壁与外筒的内壁之间形成的间隙流过,进而能够使附着在外筒内壁上的少量氨水喷雾得到快速蒸发,进一步避免滴液的问题。
1.一种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喷淋组件、外筒和内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导流组件,所述第一导流组件包括第一导流叶轮,所述第一导流叶轮位于所述外筒的进气口与所述喷淋口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第一导流片中位于后方的所述第一导流片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能够将气体导向位于前方的所述第一导流片远离所述进气口的一端。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导流组件还包括导流锥,所述导流锥与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相连接,且位于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的中心,所述导流锥的尖端朝向所述进气口,且所述导流锥上形成有多个过气孔。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导流组件,所述第二导流组件设置于所述内筒远离所述喷淋口的一端,且所述第二导流组件包括第二导流叶轮,所述第二导流叶轮与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相同。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导流组件,所述第三导流组件包括第三导流叶轮,所述第三导流叶轮包括多个沿周向分布的第二导流片,多个所述第二导流片均呈弧形。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导流组件还包括稳流管,所述第二导流叶轮和所述第三导流叶轮均与所述稳流管相连接,且所述第二导流叶轮与所述第三导流叶轮间隔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稳流管的轴线、所述内筒的轴线、所述第一导流叶轮的轴线、所述第二导流叶轮的轴线、所述第三导流叶轮的轴线以及所述外筒的轴线均位于同一直线上;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筒与所述外筒之间设有多个连接导流片,多个所述连接导流片沿所述内筒的外壁的周向分布。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氨水蒸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上设有观察窗,所述观察窗能够观察外筒的内部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