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路安全,特别涉及一种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中的电源上电通常是电源启动及输出电压至用电设备,这种启动方式由于电流上升较快,因此在上电过程中电路容易产生火花,从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领域技术人员提出了一些技术方案。例如,专利申请号为cn201921621479.5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以进行直流电源热插拔的电路,包括dc输入接口、第一电阻、第二电阻、p沟道mos管以及第一电容,第一电阻的第一端与dc输入接口的正极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第二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dc输入接口的负极连接,第一电容与第一电阻并联,第一电容的正极与dc输入接口的正极连接,p沟道mos管的源极与dc输入接口的正极连接,p沟道mos管的栅极与第一电容的负极连接,p沟道mos管的漏极与电路的输出端连接。然而,上述现有的可以进行直流电源热插拔的电路可靠性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靠性高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
2、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包括用于与接头及用电设备连接,所述接头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中,所述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包括延时模块、过压保护模块、放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延时模块用于与所述接头及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与所述延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与所述接头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延时模块及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3、优选地,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一二极管器件,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用电设备。
4、优选地,所述延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二电容及第四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用电设备。
5、优选地,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二二极管器件及三极管,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的阴极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6、优选地,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为稳压二极管。
7、优选地,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七电阻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8、优选地,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
9、优选地,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器件及场效应管,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九电阻并联;所述第三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述第三二极管器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
10、优选地,所述第三二极管器件为稳压二极管。
11、优选地,所述场效应管为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
12、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延时模块、过压保护模块、放电模块和开关模块之间的配合,当与接头连接以给用电设备供电时,通过延时模块的延时作用,从而给用电设备缓慢上电。因此,避免现有技术中电流上升较快,上电过程中电路容易产生火花,以致导致安全事故发生的问题。此外,在使用过程中,当电压过大时可以通过过压保护模块释放电能,以对用电设备进行保护,其可靠性及稳定性较高。
1.一种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用于与接头及用电设备连接,所述接头包括第一电极及第二电极,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包括延时模块、过压保护模块、放电模块和开关模块,所述延时模块用于与所述接头及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过压保护模块与所述延时模块电连接,并用于与所述接头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放电模块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开关模块与所述延时模块及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包括第一电阻、第二电阻、第三电阻、第一电容及第一二极管器件,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及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阴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控制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二电阻并联;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用于电连接至所述用电设备。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延时模块还包括第二电容及第四电阻,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二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通过所述第二电容及第四电阻电连接至所述用电设备。
4.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过压保护模块包括第五电阻、第六电阻、第三电容、第二二极管器件及三极管,所述第五电阻与所述第三电容并联;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六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基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三电容的第二端与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电连接;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的阴极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发射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三极管的集电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二极管器件为稳压二极管。
6.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包括第七电阻及第四电容,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一端电连接,所述第七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第一电容的第二端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一端用于与所述第一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四电容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放电模块还包括第八电阻,所述第八电阻与所述第七电阻并联。
8.如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开关模块包括第九电阻、第十电阻、第五电容、第三二极管器件及场效应管,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九电阻的第二端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一端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第十电阻的第二端与所述场效应管的栅极电连接;所述第五电容与所述第九电阻并联;所述第三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述第三二极管器件的阴极与所述第一二极管器件的阳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源极用于与所述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用于与所述用电设备电连接。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二极管器件为稳压二极管。
10.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直流电源热插拔电路,其特征在于,所述场效应管为n沟道增强型场效应管,所述场效应管的漏极接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