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花园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19  12


本技术涉及道路海绵城市改造工程,特别涉及一种雨水花园。


背景技术:

1、雨水花园作为海绵城市的一个基本单元,可以对雨水进行收放控制,进而实现雨水的可持续利用。雨水花园考虑建设于现状道路人行道树池之间,一般宽度为3~5m,但在城市高密度路网街区,雨水花园设计可利用宽度不足,无足够的放坡空间。另一方面,初期雨水中存在大量污染物质,需考虑采取措施减轻雨水花园的污染负荷。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的雨水花园无法适用于城市高密度路网街区的缺陷,提供一种雨水花园。

2、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3、一种雨水花园,设置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所述雨水花园沿第一方向依次包括导流部和透水保存部,所述导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车行道的雨水经所述导流部流至所述透水保存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行道至所述人行道的方向。

4、在本方案中,通过在雨水和透水保存部之间设置导流部,雨水在流向透水保存部的过程中会经过导流部进行导向,有利于提高雨水流动的准确性,保证了雨水能够流入并保存在透水保存部内。特别的,将导流部设置为倾斜状,从而雨水在导流部流动时为重力流入,这样即使减小导流部的长度,也可以实现相同或更佳的导流效果,从而可以减小雨水花园的整体占地空间,特别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城市高密度路网街区。

5、较佳地,所述雨水花园还包括净水部,所述净水部连接于所述导流部并位于所述导流部的导流路径上,所述车行道的雨水经过所述净水部后流至所述透水保存部。

6、在本方案中,通过净化部可以减轻进入雨水花园的污染负荷。将净水部设置在导流部的导流路径上,从而雨水在沿着导流路径流动的过程中即可实现雨水的净化,即导流与净化可以同时完成,也就可以减少引流过程,进而使得雨水花园结构简单化。

7、较佳地,所述导流部具有供雨水流过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净水部包括净水围板,所述净水围板安装于所述导向面,所述净水围板与所述导向面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过滤件,所述净水围板设有若干出水孔以供雨水流出。

8、在本方案中,导向面和净水围板共同形成容纳腔,并在容纳腔内放置过滤件,从而当雨水沿着导向面流动,会自然流经过滤件,经过过滤件之后通过出水口流出,最后流至透水保存部。

9、较佳地,所述雨水花园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导流部和所述透水保存部之间,通过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导流部施加远离所述透水保存部的方向的作用力,以支撑所述导流部。

10、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避免倾斜状的导流部沿着倾斜方向倒塌,有利于保证雨水花园的结构稳定性。

11、较佳地,所述导流部和/或所述透水保存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使所述导流部和所述透水保存部朝向彼此的两侧面相互贴合。

12、在本方案中,采用上述结构形式,雨水自导流部流出后可以直接流至透水保存部,也就可以保证雨水的保存量和所保存雨水的质量。若雨水自导流部流出后先流经支撑部,则会导致一部分雨水经支撑部后无法流至透水保存部。

13、较佳地,所述导流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钢筋混凝土填充部和支座,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顶面形成所述导向面,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下方以抬高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

14、在本方案中,将导流部分为上下两部分,上部分为钢筋混凝土填充部,并在钢筋混凝土填充部设置导向面,这样在制造时方便形成所需要的倾斜的坡度。下部分的支座可以将钢筋混凝土填充部抬高,以使得导向面与透水保存部存在高度差,从而便于雨水进入透水保存部。

15、较佳地,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底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16、在本方案中,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底面也呈倾斜状,从而当雨水渗透至钢筋混凝土填充部内部,可以沿着倾斜状的底面流向透水保存部,也就起到了二次导向的作用,有利于保证雨水的保存量。

17、较佳地,所述透水保存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壤层、透水土工布、碎石排水层和防渗膜,所述碎石排水层与所述防渗膜之间或所述碎石排水层设有集水管,雨水依次经过所述种植土壤层、所述透水土工布和所述碎石排水层进入所述集水管。

18、较佳地,所述防渗膜由所述碎石排水层朝所述导流部延伸并包裹于所述导流部的下方。

19、在本方案中,由于少量雨水会渗透至导流部,采用上述结构形式,可以避免雨水渗透至导流部之后流失。

20、较佳地,所述雨水花园还包括路缘石,所述路缘石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导流部和所述车行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21、本实用新型的积极进步效果在于:

22、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雨水和透水保存部之间设置导流部,雨水在流向透水保存部的过程中会经过导流部进行导向,有利于提高雨水流动的准确性,保证了雨水能够流入并保存在透水保存部内。特别的,将导流部设置为倾斜状,从而雨水在导流部流动时为重力流入,这样即使减小导流部的长度,也可以实现相同或更佳的导流效果,从而可以减小雨水花园的整体占地空间,特别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城市高密度路网街区。



技术特征:

1.一种雨水花园,设置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沿第一方向依次包括导流部和透水保存部,所述导流部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车行道的雨水经所述导流部流至所述透水保存部,其中所述第一方向为所述车行道至所述人行道的方向。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还包括净水部,所述净水部连接于所述导流部并位于所述导流部的导流路径上,所述车行道的雨水经过所述净水部后流至所述透水保存部。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具有供雨水流过的导向面,所述导向面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净水部包括净水围板,所述净水围板安装于所述导向面,所述净水围板与所述导向面形成容纳腔,所述容纳腔用于容纳过滤件,所述净水围板设有若干出水孔以供雨水流出。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还包括支撑部,所述支撑部设置于所述导流部和所述透水保存部之间,通过所述支撑部向所述导流部施加远离所述透水保存部的方向的作用力,以支撑所述导流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和/或所述透水保存部具有沿所述第一方向或与所述第一方向相反的方向延伸的延伸段,以使所述导流部和所述透水保存部朝向彼此的两侧面相互贴合。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导流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钢筋混凝土填充部和支座,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顶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所述支座设置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下方以抬高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筋混凝土填充部的底面沿所述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水保存部从上至下依次包括种植土壤层、透水土工布、碎石排水层和防渗膜,所述碎石排水层与所述防渗膜之间或所述碎石排水层设有集水管,雨水依次经过所述种植土壤层、所述透水土工布和所述碎石排水层进入所述集水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渗膜由所述碎石排水层朝所述导流部延伸并包裹于所述导流部的下方。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雨水花园,其特征在于,所述雨水花园还包括路缘石,所述路缘石的侧面设有通孔,所述导流部和所述车行道通过所述通孔连通。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雨水花园,设置于车行道和人行道之间,雨水花园沿第一方向依次包括导流部和透水保存部,导流部沿第一方向倾斜向下延伸,车行道的雨水经导向面流至透水保存部,其中第一方向为车行道至人行道的方向。雨水花园还包括净水部,净水部连接于导流部并位于导流部的导流路径上,车行道的雨水经过净水部后流至透水保存部。将导流部设置为倾斜状,从而雨水在导流部流动时为重力流入,这样即使减小导流部的长度,也可以实现相同或更佳的导流效果,从而可以减小雨水花园的整体占地空间,特别适用于空间有限的城市高密度路网街区。通过净化部可以减轻进入雨水花园的污染负荷。

技术研发人员:李秋月,吉驰,孙金昭,邱远航,黄燕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27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19991.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