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5-19  7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墙体,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背景技术:

1、装配式墙体是指把传统建造方式中的大量现场作业工作转移到工厂进行,在工厂加工制作好墙体在运输到建筑施工现场,通过可靠的连接方式在现场装配安装而成的建筑。

2、例如公开号为cn212317226u的专利公开了一种装配式建筑用减震装配式墙体,包括墙体和设置在墙体下方的墩桩,所述墙体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减震组件,所述墩桩的顶部开设有第一槽,减震组件的底部固定安装有多个混凝土石块,第一槽内设有多个加固螺栓,加固螺栓的一端和一侧分别与第一槽的两侧活动接触,多个混凝土石块均螺纹套设在多个加固螺栓上,加固螺栓上螺纹套设有螺母,螺母的右侧与多个混凝土石块中位于左侧的一个混凝土石块的左侧活动接触,第一槽内浇筑有第一混凝土,多个混凝土石块和多个加固螺栓均位于第一混凝土内,所述墙体包括加固基层,加固基层内预埋有多个x形拉结筋,加固基层的两侧均设有隔音层,两个隔音层相互远离的一侧均设有保温层,保温层内预埋有第一拉结筋,两个保温层中位于后侧的一个保温层内预埋有多个t形拉结筋,t形拉结筋的前端延伸至位于前侧的一个保温层内,两个隔音层和加固基层均固定套设在多个t形拉结筋上,两个保温层中位于后侧的一个保温层的后侧设有装饰板。虽然该装配式墙体能够起到保温和降噪的效果,还能够对墙体进行加固,提高墙体的稳定性;但是该装配式墙体在实际安装时需要人工同时对多个紧固螺栓和多个混泥土石块进行固定,导致对墙体的安装存在不便。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

2、本实用新型为了实现上述目的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墙板,墙板的上下侧面处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凹槽间设有用于将两个墙板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拼接机构上设有用于将拼接机构固定安装于凹槽内的固定组件。

4、优选的,墙板的上侧面上设有固定槽,固定槽处设有连通凹槽的连接槽;拼接机构包括壳体,壳体内设有空腔,空腔相对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棘齿,空腔内设有可转动的齿轮,位于齿轮的两侧设有可移动的齿条,两个齿条的一端分别伸出壳体的对应端,两个齿条的伸出端设有卡入对应固定槽内的卡块,齿轮转动用于带动两个齿条相互靠近,实现两个墙板间拼接,齿条的一侧设有可活动的移动板,移动板上设有与对应第一棘齿相配合的第二棘齿,第一棘齿与第二棘齿相配合用于固定齿条。

5、优选的,齿条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移动板的限位槽,移动板和限位槽间设有弹性垫片,弹性垫片用于推动移动板伸出限位槽。

6、优选的,位于齿条一侧两端位置处分别设有贯穿槽,贯穿槽沿齿条宽度方向设置,移动板两端对应贯穿槽位置处设有伸出贯穿的连板,连板伸出端设有卡于贯穿槽上的辅助板。

7、优选的,齿轮两侧设有的转杆,位于齿轮上端的转杆伸出壳体设置。

8、优选的,墙板的侧壁上内设有连通固定槽的定位槽,卡块对应定位槽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固定组件包括设于安装槽内且可滑动的定位块,定位块的伸出端设有配合斜面,定位块的一端与安装槽的底壁间设有弹簧,弹簧用于驱动定位块的另一端卡入对应的定位槽内。

9、优选的,墙板的一侧上设有插杆,墙板的另一侧设于供插杆插入的插孔。

10、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11、1、本实用新型,通过墙板、凹槽和拼接机构的设置,使得通过拼接机构能够对相邻墙板凹槽进行连接,使得两个墙板进行拼接,与现有的通过紧固螺栓拼装方式相比,本实用新型能够方便工作人员对墙板的安装,提高对墙板的安装效率。

12、2、本实用新型,通过固定组件的设置,使得拼接机构能够在墙板上得到固定,避免了拼接机构从墙板上脱离,影响对墙板的拼接。



技术特征:

1.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相互拼接的墙板(100),墙板(100)的上下侧面处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201),凹槽(201)间设有用于将两个墙板(100)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110),拼接机构(110)上设有用于将拼接机构(110)固定安装于凹槽(201)内的固定组件,墙板(100)的上侧面上设有固定槽(202),固定槽(202)处设有连通凹槽(201)的连接槽(203);拼接机构(110)包括壳体(300),壳体(300)内设有空腔(401),空腔(401)相对的侧壁上沿其长度方向设有第一棘齿(410),空腔(401)内设有可转动的齿轮(500),位于齿轮(500)的两侧设有可移动的齿条(510),两个齿条(510)的一端分别伸出壳体(300)的对应端,两个齿条(510)的伸出端设有卡入对应固定槽(202)内的卡块(530),齿轮(500)转动用于带动两个齿条(510)相互靠近,实现两个墙板(100)间拼接,齿条(510)的一侧设有可活动的移动板(520),移动板(520)上设有与对应第一棘齿(410)相配合的第二棘齿(521),第一棘齿(410)与第二棘齿(521)相配合用于固定齿条(51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齿条(510)一侧设有用于安装移动板(520)的限位槽(511),移动板(520)和限位槽(511)间设有弹性垫片(540),弹性垫片(540)用于推动移动板(520)伸出限位槽(511)。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位于齿条(510)一侧两端位置处分别设有贯穿槽(541),贯穿槽(541)沿齿条(510)宽度方向设置,移动板(520)两端对应贯穿槽(541)位置处设有伸出贯穿的连板(550),连板(550)伸出端设有卡于贯穿槽(541)上的辅助板(55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齿轮(500)两侧设有的转杆(501),位于齿轮(500)上端的转杆(501)伸出壳体(300)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墙板(100)的侧壁上内设有连通固定槽(202)的定位槽(204),卡块(530)对应定位槽(204)的侧壁上设有安装槽(53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其特征在于:墙板(100)的一侧上设有插杆(210),墙板(100)的另一侧设于供插杆(210)插入的插孔(211)。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装配式墙体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装配式墙体结构,包括相互拼接的墙板,墙板的上下侧面处设有相互配合的凹槽,凹槽间设有用于将两个墙板进行拼接的拼接机构,拼接机构上设有用于将拼接机构固定安装于凹槽内的固定组件。通过上述构造,使得通过墙板上的凹槽,使得拼接机构能够将相邻的墙板进行连接,再通过固定组件使拼接机构固定在墙板上,从而方便工作人员对墙板的安装,使得对墙板的安装更加便捷,提高安装效率。

技术研发人员:程培立,杨帆,刘巍敏,石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西安市保障房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0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0025.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