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注射液收集瓶。
背景技术:
1、在临床上,静脉注射常用于药物治疗和急救,能够通过静脉血管将药物输入体内,发挥治疗效果,在注射中需要注意避免空气栓塞。而在利用针筒抽取药液的过程中很容易混入空气,因此将注射液注入人体或输液吊瓶前,都应当推动活塞先排出一部分注射液,从而尽可能地减少混入的空气。如果将注射液直接排到地板上,会污染环境从而影响公共卫生,因此应当使用容器将排出的注射液收集,目前,收集注射液的容器大多为直筒形状,开口竖直朝上的收集瓶,医护人员手持针筒向收集瓶排出注射液时,为了避免针头被污染,针头离收集瓶的开口较远,若注射的角度稍微发生偏离,注射液将很容易排到收集瓶外,不利于收集注射液。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注射液收集瓶,收集注射液时,注射液不易排出收集瓶外,有利于收集注射液。
2、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3、注射液收集瓶,包括瓶体、防溅罩和底座;防溅罩与瓶体相连通,防溅罩包括连接筒和弧面部,连接筒连接于瓶体的上端,弧面部由连接筒上端的一侧向上延伸;瓶体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连接柱的下端设置有转动球,底座的上端设置有球腔,转动球可转动地设于球腔中,球腔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数条侧缝,球腔的外侧连接有紧固旋钮,紧固旋钮连接于球腔外,并且紧固旋钮与球腔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5、防溅罩上设置有转动盖,转动盖为弧面形状,转动盖的两侧与防溅罩的两侧通过铰链连接,转动盖可转动遮挡于防溅罩的上端,不使用时,转动盖可以转动封住开口,以免药液挥发而污染环境。
6、瓶体的内侧设置有双向漏斗,双向漏斗包括上斗体、下斗体和中间管;上斗体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下斗体的大端朝下小端朝上,中间管连接于上斗体的小端和下斗体的小端之间,以便于注射液的注入和倒出,并且可减小开口,有利于避免液体挥发。
7、瓶体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下斗体的大端卡入连接于卡槽中;防溅罩和瓶体之间螺纹连接,防溅罩的下端压紧于上斗体的大端上侧,以便对双向漏斗加以固定,同时便于拆卸清洗。
8、底座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盘,如此底座可吸附固定在桌面上,以免倾倒。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是:
10、1、通过在瓶体的上端设置防溅罩,有利于避免注射针发生微小偏离而导致注射液排出瓶体外,例如当注射液排出的液体曲线对着防溅罩的弧面部时,注射液被挡下,从而沿着弧面部和连接筒的内表面而进入瓶体中,避免了环境的污染。
11、2、通过在瓶体的下端设置底座,并且瓶体和底座之间通过转动球和球腔的形式连接,可调整瓶体的倾斜角度以及防溅罩的开口朝向,以符合医生排出注射液的角度习惯,更有利于将注射液收集至瓶体中。
1.注射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包括瓶体(1)、防溅罩(2)和底座(5);所述防溅罩(2)与所述瓶体(1)相连通,所述防溅罩(2)包括连接筒(21)和弧面部(22),所述连接筒(21)连接于所述瓶体(1)的上端,所述弧面部(22)由所述连接筒(21)上端的一侧向上延伸;所述瓶体(1)的下端设置有连接柱(7),所述连接柱(7)的下端设置有转动球(8),所述底座(5)的上端设置有球腔(10),所述转动球(8)可转动地设于所述球腔(10)中,所述球腔(10)的侧壁面上设置有数条侧缝(11),所述球腔(10)的外侧连接有紧固旋钮(4),所述紧固旋钮(4)连接于所述球腔(10)外,并且所述紧固旋钮(4)与所述球腔(10)的外壁之间通过螺纹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罩(2)上设置有转动盖(3),所述转动盖(3)为弧面形状,所述转动盖(3)的两侧与所述防溅罩(2)的两侧通过铰链连接,所述转动盖(3)可转动遮挡于所述防溅罩(2)的上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的内侧设置有双向漏斗,所述双向漏斗包括上斗体(31)、下斗体(33)和中间管(32);所述上斗体(31)的大端朝上小端朝下,所述下斗体(33)的大端朝下小端朝上,所述中间管(32)连接于所述上斗体(31)的小端和下斗体(33)的小端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所述瓶体(1)内壁上设置有环形的卡槽(9),所述下斗体(33)的大端卡入连接于所述卡槽(9)中。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注射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溅罩(2)和所述瓶体(1)之间螺纹连接,所述防溅罩(2)的下端压紧于所述上斗体(31)的大端上侧。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注射液收集瓶,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座(5)的下端固定连接有吸盘(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