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建筑,具体涉及一种建筑吸音结构。
背景技术:
1、隔音材料是指能够阻断声音传播或减弱透射声能的一类材料、构件或结构。现有墙体上的隔音结构的隔音效果较差。具体地,现有墙体上的隔音结构是通过木方在墙面制作出方格状,大小平均数量平均,然后把隔音板切割好放置到其中,每个格子放好后,外面再用石膏板封好。进一步地,由于隔音板只能对声音起到反射作用,且声音在多次反射过程中为慢慢减弱;所以通过这种隔音结构噪音降低效果较弱,不够显著。因此现有技术中的墙体上的隔音结构不利于降低噪音;从而无法减少噪音污染。
2、同时由于现有的隔音板采用整体式结构,在安装时不仅安装时间长而且浪费安装材料,并且在安装后无法隔音板进行更换及调整,缺少实用性。
3、鉴于上述因素,特别设计一种建筑吸音结构,每个吸声构件的模块化结构都有单独的固定龙骨,每一块出现破损都可以单独进行更换。每个独立吸声构件的模块化结构都有不同厚度的共振钢板,通过调整共振钢板的位置及厚度可以适应各种房间的不同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建筑吸音结构,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建筑吸音结构,包括模块化构件,所述模块化构件包括吸声构件和隔声构件,所述吸声构件为模块化平板式结构,所述吸声构件布设于建筑主体内,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设置若干块,每一块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均设有独立的固定龙骨;
3、每个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包括吸声材料和共振钢板;
4、所述吸声构件和/或隔声构件安装于所述建筑主体的相应建筑节点位置。
5、进一步地,所述共振钢板位于每个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内,且所述共振钢板临近墙体一侧距离为90-100mm,所述共振钢板的两侧填充有吸声材料,所述吸声材料为吸声棉或是岩棉。
6、进一步地,每个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设置的共振钢板采用相同或是不同厚度。
7、进一步地,所述隔声构件包括钢板和岩棉,所述钢板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制成,两侧的钢板内设置有岩棉。
8、进一步地,所述隔声构件的对接位置采用阶梯式连接。
9、进一步地,所述建筑节点包括建筑风道位置安装节点、灯具安装节点、风道节点、墙体安装节点或是梁安装节点.
10、进一步地,所述隔声构件与建筑主体通过z型角铁螺栓连接形成顶部墙安装结构。
11、进一步地,所述隔声构件与型钢螺栓连接形成顶部梁安装结构。
12、进一步地,所述吸声构件与隔声构件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墙体安装结构。
1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14、本实用新型采用模块化结构设置,模块化构件包括吸声构件和隔声构件,且吸声构件的模块化结构结构采用拼装式结构,采用更薄的材料达到更好的吸声性能,每个吸声构件的模块化结构都有单独的固定龙骨,每一块出现破损都可以单独进行更换。每个独立吸声构件的模块化结构都有不同厚度的共振钢板,通过调整共振钢板的位置及厚度可以适应各种房间的不同要求。
15、本实用新型模块化构件的隔声构件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和岩棉对不同频率的噪声产生隔绝效果,且每个隔声构件对接位置采用阶梯式连接,防止直达声通过。
1.一种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模块化构件,所述模块化构件包括吸声构件(1)和隔声构件(2),所述吸声构件(1)为模块化平板式结构,所述吸声构件(1)布设于建筑主体内,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设置若干块,每一块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均设有独立的固定龙骨(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共振钢板位于每个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内,且所述共振钢板(5)临近墙体一侧距离为90-100mm,所述共振钢板(5)的两侧填充有吸声材料吸声材料(4),所述吸声材料(4)为吸声棉或是岩棉。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模块化平板式结构设置的共振钢板(5)采用相同或是不同厚度。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构件(2)包括钢板和岩棉,所述钢板采用不同厚度的钢板制成,两侧的钢板内设置有岩棉。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构件(2)的对接位置采用阶梯式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建筑节点包括建筑风道位置安装节点、灯具安装节点、风道节点、墙体安装节点或是梁安装节点。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构件(2)与建筑主体通过z型角铁螺栓连接形成顶部墙安装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隔声构件(2)与型钢螺栓连接形成顶部梁安装结构。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建筑吸音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声构件(1)与隔声构件(2)通过螺栓连接形成墙体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