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仿生纳米球4T1M@P-DRA在制备靶向FGFR1抗乳腺癌药物中的用途

专利2025-05-23  3


本发明涉及纳米药物制剂,尤其涉及一种新型仿生纳米球4t1m@p-dra在制备靶向fgfr1抗乳腺癌药物中的用途。


背景技术:

1、三阴性乳腺癌(tnbc)是一种乳腺癌亚型,其特点是缺乏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以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的表达,约占所有乳腺癌的15%至20%。传统的临床治疗手段,比如手术、放疗和化疗,难以精准捕获逃逸的癌细胞,因此导致tnbc易于复发和转移,患有转移性tnbc的患者5年生存率低于30%。

2、目前,三阴性乳腺癌的主要治疗方案是以手术后的放化疗为主,但往往由于药物毒性较大而引发一系列化疗后相关症状或疾病。此外,同时使用多种化疗药物的联合治疗会明显增加患者产生耐药的风险,进而导致患者的预后状况极差。这些问题的主要原因在于当前药物缺乏靶向性,同时药物耐药性增加。因此,提高临床药物的靶向性和抗耐药性是新一代化疗药物研发的关键着力点。

3、癌细胞聚集通常是由于癌细胞膜上表达具有同源粘附结构域的粘附分子,通过受体-配体的结合方式相互作用和粘附。换言之,癌细胞膜具有同源结合和癌细胞定位的能力。此外,由于存在抗原稳定性,癌细胞膜包裹的纳米材料可以避开网状内皮系统(res)的免疫清除,因此,癌细胞膜包裹的纳米颗粒有望成为理想的药物载体。但是,目前关于癌细胞膜包裹的纳米颗粒载体的相关报道较少。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纳米球4t1m@p-dra在制备靶向fgfr1抗乳腺癌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提供的仿生纳米球不仅能够特异性地结合目标癌细胞,从而有效地输送化疗药、靶向药及免疫增强剂,且具有优越的生物安全性及空间选择性,应用前景广阔。

2、为了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提供以下技术方案:

3、一种仿生纳米球,包括球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球芯表面的4t1癌细胞膜;所述球芯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中的阿霉素、免疫佐剂和fgfr1抑制剂;所述载体为plga,所述免疫佐剂为r837,所述fgfr1抑制剂为azd4547。

4、优选的,所述阿霉素和r837的质量比为0.0002~0.00175:0.5~2;所述r837和azd4547的用量比为0.5~2mg:0.1~0.6μmol;所述r837和plga的质量比为0.5~2:50~100。

5、优选的,所述plga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0~15000da。

6、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仿生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7、将阿霉素溶液、r837溶液、azd4547溶液、plga和有机溶剂混合进行第一超声乳化,得到第一乳化液;将所述第一乳化液和聚乙烯醇溶液混合进行第二超声乳化,得到第二乳化液;将所述第二乳化液和异丙醇溶液混合,之后离心,得到纳米球;

8、将所述纳米球和4t1癌细胞膜依次进行超声混合和搅拌,得到所述仿生纳米球。

9、优选的,所述阿霉素溶液、r837溶液和azd4547溶液的溶剂均为pbs缓冲液;所述阿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5mg/ml;所述r837溶液的浓度为5~10mg/ml;所述azd4547溶液的浓度为1~3μmol/ml;

10、所述有机溶剂包括三氯甲烷、二氯甲烷、乙醇和甲醇中的一种或多种;

11、所述阿霉素溶液、r837溶液、azd4547溶液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0.2~0.35:0.1~0.2:0.1~0.2:2~4;所述plga和有机溶剂的用量比为50~100mg:2~4ml。

12、优选的,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4w/v%;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6~10:2~4;所述异丙醇溶液的浓度为2w/v%;所述异丙醇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1。

13、优选的,所述第一超声乳化的温度为4~8℃,超声功率为40~55w,超声5~10s,间歇5~10s,超声和间歇的总时间为3~5min;

14、所述第二超声乳化的温度为4~8℃,超声功率为40~55w,超声5~10s,间歇5~10s,超声和间歇的总时间为3~5min;

15、所述第二乳化液和异丙醇溶液混合的温度为4~8℃,混合时间为6~8h;所述混合在避光和磁力搅拌条件下进行。

16、优选的,所述4t1癌细胞膜和纳米球的用量为:1.5~2×108个4t1癌细胞提取的细胞膜中加入1mg纳米球;

17、所述超声混合的温度为4~8℃,功率为40~55w,时间为2~5min;所述搅拌为磁力搅拌,所述搅拌的温度为4~8℃,搅拌时间为12~16h。

18、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方案所述的仿生纳米球或上述方案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仿生纳米球在制备靶向fgfr1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19、优选的,所述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

20、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仿生纳米球,包括球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球芯表面的4t1癌细胞膜;所述球芯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中的阿霉素、免疫佐剂和fgfr1抑制剂;所述载体为plga,所述免疫佐剂为r837,所述fgfr1抑制剂为azd4547。本发明将阿霉素(dox)、免疫佐剂r837以及fgfr1抑制剂azd4547共同包被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中,形成球芯(记为p-dra),再利用同源靶向性原理,将4t1细胞膜包覆于球芯上,从而形成本发明的仿生纳米球(记为4t1m@p-dra)。

21、本发明的仿生纳米球能够实现精准、高效治疗的原理如下:dox作为传统的化疗药物能够起到杀伤肿瘤作用;咪喹莫特(r837)为免疫佐剂,可促进树突状细胞(dc)的成熟,从而更有效地呈递肿瘤相关抗原(taas)并进一步刺激宿主免疫应答;azd4547作为fgfr1抑制剂,可通过抑制肿瘤血管的生成,从而起到抑制肿瘤生长、发展的作用;聚乳酸-共乙醇酸(plga)是一种稳定性佳、可生物降解且具有生物相容的聚合物,可轻松装载亲水或疏水性药物;4t1细胞膜具有与癌细胞同源结合的能力,从而赋予仿生纳米球与4t1乳腺癌细胞特异性结合的同源靶向性能力。基于以上原理,本发明制备的新型仿生纳米球4t1m@p-dra可在dox作用下有效杀伤肿瘤细胞,同时在r837作用下,促进dc细胞的成熟,从而更有效地呈递肿瘤相关抗原并进一步刺激宿主免疫应答。此外,azd4547进一步阻断肿瘤血管的形成,多方位的联合治疗将显著提高4t1m@p-dra对三阴性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最终实现精准、高效的抗肿瘤作用。

22、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具备以下优点:本发明的新型仿生纳米球4t1m@p-dra能够实现化疗、靶向药及免疫增强剂的共同联合治疗,具有非侵入性、特异性强、稳定性高、优异生物相容性、无毒性、低成本、易制备等优点。目前传统的单一治疗方式在对抗转移性病变方面存在明显的局限性,尽管新兴的免疫疗法取得了初步成功,但实体肿瘤通常存在着免疫抑制,从而导致抗肿瘤免疫反应无效和免疫治疗耐药性。因此,联合多种合理的治疗方式将是对抗肿瘤的有效新策略。本发明整合了化疗药物、fgfr1靶向药及免疫增强剂联合治疗,并巧妙的利用癌细胞膜同源靶向性原理赋予了4t1m@p-dra精准靶向功能,能很大程度的提高了针对肿瘤细胞的围剿。

23、综上所述,本发明提供的仿生纳米球4t1m@p-dra可实现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同时能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体内免疫效应,使得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总之,该新型仿生纳米球是一种能够促进肿瘤消退、抑制转移及复发的有前途的新药物,具有临床转化潜力,应用前景广阔。


技术特征:

1.一种仿生纳米球,其特征在于,包括球芯以及包覆在所述球芯表面的4t1癌细胞膜;所述球芯包括载体以及负载在所述载体中的阿霉素、免疫佐剂和fgfr1抑制剂;所述载体为plga,所述免疫佐剂为r837,所述fgfr1抑制剂为azd4547。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球,其特征在于,所述阿霉素和r837的质量比为0.0002~0.00175:0.5~2;所述r837和azd4547的用量比为0.5~2mg:0.1~0.6μmol;所述r837和plga的质量比为0.5~2:50~100。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仿生纳米球,其特征在于,所述plga的重均分子量为12000~15000da。

4.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仿生纳米球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阿霉素溶液、r837溶液和azd4547溶液的溶剂均为pbs缓冲液;所述阿霉素溶液的浓度为1~5mg/ml;所述r837溶液的浓度为5~10mg/ml;所述azd4547溶液的浓度为1~3μmol/ml;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聚乙烯醇溶液的浓度为4w/v%;所述聚乙烯醇溶液和有机溶剂的体积比为6~10:2~4;所述异丙醇溶液的浓度为2w/v%;所述异丙醇溶液和聚乙烯醇溶液的体积比为1:1。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超声乳化的温度为4~8℃,超声功率为40~55w,超声5~10s,间歇5~10s,超声和间歇的总时间为3~5min;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4t1癌细胞膜和纳米球的用量为:1.5~2×108个4t1癌细胞提取的细胞膜中加入1mg纳米球;

9.权利要求1~3任意一项所述的仿生纳米球或权利要求4~8任意一项所述制备方法制备的仿生纳米球在制备靶向fgfr1抗乳腺癌药物中的应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乳腺癌为三阴性乳腺癌。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纳米药物制剂技术领域,提供了一种新型仿生纳米球4T1M@P‑DRA在制备靶向FGFR1抗乳腺癌药物中的用途。本发明将阿霉素、免疫佐剂R837以及FGFR1抑制剂AZD4547共同包被于可生物降解聚合物PLGA中,形成球芯,再利用同源靶向性原理,将4T1细胞膜包覆于球芯上,形成仿生纳米球4T1M@P‑DRA。本发明提供的仿生纳米球不仅能够实现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且同时能够抑制肿瘤血管生成、增强体内免疫效应,使得抗肿瘤效果显著增强,此外还具有良好的生物安全性。总之,该新型仿生纳米球是一种具有临床转化潜力的仿生纳米复合物,可实现对三阴性乳腺癌的精准靶向治疗。

技术研发人员:郑少江,范永豪,陈艳,卢文滟,揭伟,郑立平,吴菊兰,万珍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018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