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叉车配重块及其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6-30  5


本发明涉及叉车配重块铸造,具体为一种叉车配重块及其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


背景技术:

1、叉车在机械工程领域应用较广,是用来对成件托盘进行装卸、堆垛和短距离运输作业的一种轮式搬运车辆,常用于仓储大型物件的运输,由于叉车结构和工作环境的特殊性,为了保持叉车运输时的平衡,需要在叉车后端设置配重,即在叉车后端安装配重块,叉车配重块的作用是能够使叉车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因为车身受力不平衡导致叉车发生侧翻、前倾等事故。

2、现有的叉车配重块需要通过消失模铸造法铸造出配重块粗胚,然后再对粗胚表面的毛刺进行打磨;由于配重块粗胚在进行打磨后,配重块粗胚表面具有沙孔等缺陷,所以为提高配重块粗胚表面的光滑度从而为后续喷漆工艺提供方便,通常需要使用者对配重块表面进刮补原子灰,从而使得原子灰能够填补配重块粗胚表面的沙孔,但是因为配重块的表面积较大,所以工作人员需要涂抹的时间较长,从而使得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较大,且原子灰中含有刺激性气体,容易引发呼吸道感染,影响人体的呼吸功能,导致呼吸困难,并且原子灰对皮肤具有腐蚀性,会对工作人员的皮肤造成损伤,进而危害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

3、如公开号为cn116274967b的一种叉车配重块铸造用表面修整工艺,其技术方案为:包括以下步骤;s1:先使用吊机将消失模铸造法所铸造出的叉车配重块粗胚运输至冷却区;待叉车配重块冷却后,工作人员将冷却的叉车配重块表面的砂灰进行清扫;本发明通过刮板和波纹管的设置,使得刮板能够将波纹管喷出的半液态的原子灰刮涂在叉车配重块的表面,使得原子灰能够将叉车配重块表面的沙孔进行填充,从而避免工作人员手动对原子灰刮涂,不仅减少工作人员的劳动强度,还避免工作人员接触原子灰,防止原子灰所散发的刺激性气体感染呼吸道,避免原子灰直接对皮肤造成腐蚀,进而保护工作人员的身体健康,使得本发明的实用性得到提高。

4、但是现有叉车配重块在进行消失模脱模后体积较大,外表冷却后其内部散热效果较弱,同时在打磨过程中无法对多处面进行角度转换打磨。

5、鉴于此,针对上述问题,深入研究,遂有本案产生。

6、针对上述问题,在原有叉车配重块铸造用表面修整工艺的基础上进行创新设计。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叉车配重块及其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叉车配重块体积较大打磨过程麻烦且内部散热效果较弱,并且无法针对多角度进行打磨处理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叉车配重块,包括叉车配重块本体,所述叉车配重块本体包含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所述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4、步骤一,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进行消失模铸造并冷却;步骤二,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分逐次放置于运输带进行二次冷却;

5、步骤三,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逐次放置于转盘上方,通过旋转夹块贯穿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侧面进行固定;

6、步骤四,启动驱动电机机械联动带动打磨台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打磨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

7、步骤五,手动转动转柄带动转盘转动,调整角度进行打磨;

8、步骤六,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进行前后拼接和上下位置的焊接处理;

9、步骤七,将打磨拼接后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表面进行上漆。

10、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块位于第二配重块上方,且第二配重块位于第三配重块上方,所述第一配重块正面开设有通槽,且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正面开设有安装孔。

1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叉车配重块本体分为三个部分,便于其减小体积分步进行快速冷却和散热,同时可针对多个角度进行打磨处理。

12、优选的,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连接有加强筋,且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并且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侧面均开设有空槽。

1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打磨处理后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可通过加强筋焊接,防止其存在重力断裂情况,同时侧边开设有空槽为夹持打磨提供固定空间。

14、优选的,所述运输带安装于打磨装置下方左侧,且打磨装置后侧右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所述驱动电机前侧输出轴连接安装有第一转轴,且第一转轴贯穿于圆盘,并且圆盘后侧固定连接于打磨装置背板。

1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启动驱动电机前侧输出轴带动第一转轴转动,圆盘为了对横杆的移动进行平衡限位,同时驱动电机为打磨台的移动提供机械动力。

16、优选的,所述圆盘正面左右两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且支撑架内部均水平安装有横杆,所述横杆中间连接安装有限位环,且限位环后侧安装有转块,所述第一转轴前端连接安装有转块,且转块前侧设置有顶块,并且顶块位于限位环内部。

1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转轴转动时带动转块内侧端进行转动,进而转块前侧凸出的顶块带动限位环进行左右移动,进而同时带动横杆进行左右往复移动,为打磨台的移动提供机械动力。

18、优选的,所述横杆两端下方连接安装有竖杆,且竖杆底部固定安装有打磨台,并且打磨台对下方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表面进行往复打磨处理。

19、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横杆进行左右往复移动同时带动竖杆连接的打磨台进行左右往复打磨作用,保证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表面毛边打磨平滑。

20、优选的,所述第一转轴左端连接安装有传动带,且传动带左端连接安装有第二转轴,并且第二转轴后端连接于打磨装置背板前侧构成转动结构。

21、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一转轴转动时通过传动带的连接同时带动第二转轴进行转动,为风扇的转动提供机械联动性动力源。

22、优选的,所述第二转轴前端连接安装有第一锥齿轮,且第一锥齿轮下端连接安装有第二锥齿轮,所述第二锥齿轮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三转轴,且第三转轴底端连接安装有风扇对下方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表面进行二次散热处理。

23、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第二转轴转动时同时带动第一锥齿轮和第二锥齿轮转动,进而带动风扇转动,加速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分开后内部的散热。

24、优选的,所述打磨装置右侧安装有转柄,且转柄左端连接安装有螺纹杆,并且螺纹杆贯穿于立柱中间,所述螺纹杆左右两边螺纹方向相反,且螺纹杆左右两边均螺纹连接安装有螺纹块构成左右移动结构。

25、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手动转动转柄时同时带动螺纹杆转动,为转盘的转动提供机械动力。

26、优选的,所述螺纹块上端均连接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转盘底部前后侧,且转盘底部连接于立柱上方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转盘上表面左右两边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方均转动连接夹块,并且夹块位于空槽内部对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进行固定。

27、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纹杆转动时同时带动左右两个螺纹块相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的拉拽可以使得转盘转动,且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设置有空槽便于夹块固定,进而可通过调整转盘角度对多处进行打磨处理。

28、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一种叉车配重块及其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

29、1、设置有将叉车配重块本体分配打磨处理再拼装,所述第一配重块位于第二配重块上方,且第二配重块位于第三配重块上方,所述第一配重块正面开设有通槽,且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正面开设有安装孔,所述第一配重块和第二配重块之间连接有加强筋,且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之间连接有加强筋,并且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侧面均开设有空槽,叉车配重块本体分为三个部分,便于其减小体积分步进行快速冷却和散热,同时可针对多个角度进行打磨处理,打磨处理后的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可通过加强筋焊接,防止其存在重力断裂情况,同时侧边开设有空槽为夹持打磨提供固定空间。

30、2、设置有多角度进行转动打磨,所述螺纹块上端均连接安装有连接杆,且连接杆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位于转盘底部前后侧,且转盘底部连接于立柱上方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转盘上表面左右两边安装有固定块,且固定块上方均转动连接夹块,并且夹块位于空槽内部对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进行固定,当螺纹杆转动时同时带动左右两个螺纹块相向移动,进而通过连接杆的拉拽可以使得转盘转动,且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设置有空槽便于夹块固定,进而可通过调整转盘角度对多处进行打磨处理。


技术特征:

1.一种叉车配重块,包括叉车配重块本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叉车配重块本体(1)包含第一配重块(101)、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所述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包含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块(101)位于第二配重块(102)上方,且第二配重块(102)位于第三配重块(103)上方,所述第一配重块(101)正面开设有通槽(2),且第一配重块(101)、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正面开设有安装孔(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配重块(101)和第二配重块(102)之间连接有加强筋(4),且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之间连接有加强筋(4),并且第一配重块(101)、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侧面均开设有空槽(5)。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带(7)安装于打磨装置(6)下方左侧,且打磨装置(6)后侧右边固定安装有驱动电机(8),所述驱动电机(8)前侧输出轴连接安装有第一转轴(9),且第一转轴(9)贯穿于圆盘(10),并且圆盘(10)后侧固定连接于打磨装置(6)背板。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盘(10)正面左右两边固定安装有支撑架(11),且支撑架(11)内部均水平安装有横杆(15),所述横杆(15)中间连接安装有限位环(14),且限位环(14)后侧安装有转块(12),所述第一转轴(9)前端连接安装有转块(12),且转块(12)前侧设置有顶块(13),并且顶块(13)位于限位环(14)内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5)两端下方连接安装有竖杆(16),且竖杆(16)底部固定安装有打磨台(17),并且打磨台(17)对下方的第一配重块(101)、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表面进行往复打磨处理。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9)左端连接安装有传动带(18),且传动带(18)左端连接安装有第二转轴(19),并且第二转轴(19)后端连接于打磨装置(6)背板前侧构成转动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转轴(19)前端连接安装有第一锥齿轮(20),且第一锥齿轮(20)下端连接安装有第二锥齿轮(21),所述第二锥齿轮(21)内部贯穿安装有第三转轴(22),且第三转轴(22)底端连接安装有风扇(23)对下方的第一配重块(101)、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表面进行二次散热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打磨装置(6)右侧安装有转柄(24),且转柄(24)左端连接安装有螺纹杆(25),并且螺纹杆(25)贯穿于立柱(26)中间,所述螺纹杆(25)左右两边螺纹方向相反,且螺纹杆(25)左右两边均螺纹连接安装有螺纹块(28)构成左右移动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其特征在于:所述螺纹块(28)上端均连接安装有连接杆(29),且连接杆(29)另一端连接于支撑块(30),所述支撑块(30)位于转盘(27)底部前后侧,且转盘(27)底部连接于立柱(26)上方构成转动结构,所述转盘(27)上表面左右两边安装有固定块(31),且固定块(31)上方均转动连接夹块(32),并且夹块(32)位于空槽(5)内部对第一配重块(101)、第二配重块(102)和第三配重块(103)进行固定。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叉车配重块及其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包括叉车配重块本体,所述叉车配重块本体包含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所述叉车配重块的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包含以下步骤:进行消失模铸造并冷却;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分逐次放置于运输带进行二次冷却;逐次放置于转盘上方进行固定;启动驱动电机机械联动带动打磨台进行左右往复运动打磨;手动转动转柄带动转盘转动,调整角度进行打磨;将第一配重块、第二配重块和第三配重块进行前后拼接和上下位置的焊接处理;表面进行上漆。该叉车配重块及其铸造用表面打磨修整工艺将叉车配重块分解进行散热,进行多角度打磨后再拼装焊接,提高打磨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刘磊,张朝辉,余文涛,闫海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湖北中力铸造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199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