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06  15


本技术属于led芯片,具体涉及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


背景技术:

1、纵观目前led行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而针对led芯片的竞争主要体现为产品亮度的竞争。cb层(电流阻挡层)成分为二氧化硅,是一种光学薄膜材质,光学性能好,在led芯片亮度贡献上扮演着重要角色,针对cb膜层图形化处理目前已形成一种常用手段,其制备方法多种多样,常见的方法主要有:光罩图形、湿法腐蚀等。这些方法主要缺点为:由于cb是一种绝缘层,目前常用于阻挡电流从而增加光效,但时常会疏忽cb的反射性能,导致cb不能最大程度的被利用。cb层与pad(成分为au)相配合具有散射的作用,接触面积越大,散射效果越好。因此,如何有效利用cb层与pad相结合后的散射性能是提升led芯片亮度的关键因素之一。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通过对cb的结构进行优化,在其与pad相邻的一侧开设凹槽,增加cb与pad的接触面积,提升光散射效果,以达到在cb与gan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亮度的效果。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技术解决方案如下:

3、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包括衬底,衬底上依次叠设有n-gan层、mqws层和p-gan层,其特征在于:所述p-gan层上依次叠设有第一cb层、带有通孔的ito电流扩散层和p-pad,所述p-pad下端穿过通孔与第一cb层连接,所述n-gan层裸露台面上依次叠设有第二cb层和n-pad,所述n-pad下端完全覆盖第二cb层并与n-gan层裸露台面连接,所述第一cb层与p-pad的贴合面、第二cb层与pad层相贴合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4、优选的,所述第一cb层、第二cb层与相应pad相接触的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至少两个所述凹槽均匀间隔分布。

5、优选的,所述p-pad、n-pad、ito电流扩散层、n-gan层、mqws层和p-gan层的外露面上包覆有pv层。

6、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在第一cb层与p-pad的贴合面、第二cb层与pad层相贴合面上均开设凹槽,有效增加了pad下的cb面积,利用cb与金属结合的散射性能达到增加出光的目的,从而达到在cb与gan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亮度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包括衬底,衬底上依次叠设有n-gan层、mqws层和p-gan层,其特征在于:所述p-gan层上依次叠设有第一cb层、带有通孔的ito电流扩散层和p-pad,所述p-pad下端穿过通孔与第一cb层连接,所述n-gan层裸露台面上依次叠设有第二cb层和n-pad,所述n-pad下端完全覆盖第二cb层并与n-gan层裸露台面连接,所述第一cb层与p-pad的贴合面、第二cb层与pad层相贴合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cb层、第二cb层与相应pad相接触的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两个凹槽,至少两个所述凹槽均匀间隔分布。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其特征在于:所述p-pad、n-pad、ito电流扩散层、n-gan层、mqws层和p-gan层的外露面上包覆有pv层。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高亮度的LED芯片,包括衬底,衬底上依次叠设有N‑Gan层、MQWS层和P‑Gan层,P‑Gan层上依次叠设有第一CB层、带有通孔的ITO电流扩散层和P‑PAD,P‑PAD下端穿过通孔与第一CB层连接,N‑Gan层裸露台面上依次叠设有第二CB层和N‑PAD,N‑PAD下端完全覆盖第二CB层并与N‑Gan层裸露台面连接,第一CB层与P‑PAD的贴合面、第二CB层与PAD层相贴合面上均开设有至少一个凹槽。本技术在CB层表面开设凹槽,有效增加了PAD下的CB面积,利用CB与金属结合的散射性能达到增加出光的目的,从而达到在CB与GaN接触面积不变的情况下,提高亮度的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张克旺,张中玉,程叶,褚志强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聚灿光电科技(宿迁)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2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210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