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

专利2025-07-07  4


本发明涉及草莓种植,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


背景技术:

1、草莓是蔷薇科草莓属宿根性多年生常绿草本植物。草莓的繁殖主要采用匍匐茎形成的幼苗作为种苗,但是随着繁殖代数的增加,容易导致病虫害积累加重。草莓植株在感染病毒后,可以在无性繁殖的后代进行遗传,导致植株长势弱、果实变小且畸形比例增加、产量下降。组织培养可以克服长期无性繁殖带来的品种退化、质量和产量低下等问题,保持品种优良性状,加快草莓产业发展。

2、组培苗一般在春季进行温室移栽,受季节性限制。而培养室人工光源条件下组培苗的移栽可以在任何季节进行。目前组培苗移栽方法为在移栽前将育苗盘浇透水,栽时要用镊子夹住幼苗根部插入穴盘深栽,保证幼苗的根部与土表齐平,要露出生长点。将穴盘苗放入塑料拱棚内遮光、保湿培养,温度控制在15-20℃,湿度维持在80%左右。一周后,可逐渐打开拱棚膜,约两周后可揭膜。待穴盘苗缓好后,将穴盘苗移栽至6.5×6.5规格的营养钵中,准备定植。该组培苗移栽方法环境条件比较难控制,并且需要遮光,较难管理,夏季及冬季在棚内移栽限制因素较多。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通过控制组培苗移栽的光条件,有利于提高组培苗移栽的成活率,实现不受季节限制的移栽育苗,提升育苗效率和质量。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4、(1)当组培苗根长4-6cm时,进行组培瓶开盖驯化,清洗根部培养基,移栽至基质上,置于培养室,保湿;

5、(2)对组培苗施加led灯光照射,其中,光源为白光与红蓝光的组合光,光强为6000-7500lux,光周期为12-16h光照,8-12h黑暗,以24h作为一个循环周期。

6、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培养室的温度为23-25℃。

7、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基质由草炭、蚯蚓粪、蛭石和珍珠岩组成,体积比为草炭:蚯蚓粪:蛭石:珍珠岩=4:4:3:1。

8、上述技术方案中,进一步地,所述白光与红蓝光的组合光的比例为r40%-45%:g27%-30%:b25%-28%。

9、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10、本发明采用白光与红蓝光的组合光进行光照,红蓝光可以促进草莓组培苗移栽下地后的生长发育,而在白光的基础上增加红蓝光的照射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植株的长势。



技术特征:

1.一种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培养室的温度为23-25℃。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由草炭、蚯蚓粪、蛭石和珍珠岩组成,体积比为草炭:蚯蚓粪:蛭石:珍珠岩=4:4:3:1。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白光与红蓝光的组合光的比例为r40%-45%:g27%-30%:b25%-28%。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草莓种植技术领域,具体而言,尤其涉及一种草莓组培苗移栽的光环境调控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1)当组培苗根长4‑6cm时,进行组培瓶开盖驯化,清洗根部培养基,移栽至基质上,置于培养室,保湿;(2)对组培苗施加LED灯光照射,其中,光源为白光与红蓝光的组合光,光强为6000‑7500Lux,光周期为12‑16h光照,8‑12h黑暗,以24h作为一个循环周期。本发明采用白光与红蓝光的组合光进行光照,红蓝光可以促进草莓组培苗移栽后的生长发育,而在白光的基础上增加红蓝光的照射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植株的长势。

技术研发人员:代红艳,李祎鸣,张志宏,于智慧,姚秀桦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沈阳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2133.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