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桥梁施工,特别是涉及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桥梁工程不断向跨度更大、结构更复杂的方向发展,其施工组织管理也面临诸多挑战,一方面,现代大桥施工涉及众多专业互联、工艺交叉,对质量安全、进度控制、成本管理提出了更高要求;另一方面,项目各参与方及管理部门缺乏有效的数据整合与分析手段,信息孤岛问题突出,综合协同能力不足,亟需创新的智能化施工监控模式,推动桥梁建造向数字化、精细化升级。
2、现代大跨度桥梁施工涉及方方面面的参数,横跨勘察设计、物资采购、现场施工、安全监管等众多专业,各专业交互影响,对质量、进度、成本管控目标存在不同侧重,缺乏统筹协调机制,容易产生分工不明、职责推诿等问题,制约项目高效推进,此外,桥梁结构复杂,施工工艺要求高,一旦某环节出现偏差,极易引发连锁反应,给工期进度带来较大不确定性,因此必须加强跨专业、跨单位的一体化协同管控。
3、为监测大桥施工过程的多源参量,各参建单位部署了诸多信息化系统,涵盖了材料追溯、设备管理、人员定位、环境监测等,由此产生的海量异构数据具有体量大、种类多、非结构化占比高的特点,不同业务系统间缺乏数据交换渠道和语义转换机制,导致信息难以共享复用,工程相关方无法从全局视角了解项目状态,数据价值未得到充分挖掘,亟需创新的大数据处理技术,实现多源异构信息的语义理解、融合分析与关联挖掘。
4、桥梁施工需要多学科知识的交叉应用,更需要工程实践经验的积累沉淀,项目管理和技术人员掌握的隐性知识是保障工程质量与安全的关键,然而,这些知识大多以非结构化的工作总结、技术方案等形式存在,很难被系统提炼复用,人员流动会带来重要知识的流失,同时,不同项目的经验教训无法及时总结推广,容易出现同类问题反复发生的情况。
5、语言模型技术的进步为破解上述难题带来契机,自然语言处理作为其重要分支,旨在赋予机器理解、分析和生成人类语言的能力,近年来,语言模型(language model)取得突破性进展,在多项任务上达到乃至超越人类水平,通过海量语料自监督预训练习得了丰富的语法、语义、常识等先验知识,具备强大的迁移学习与推理能力,为处理桥梁施工领域非结构化数据提供了新思路。
技术实现思路
1、鉴于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创新性地将预训练语言模型引入桥梁复杂施工监控,搭建起一套覆盖施工全生命周期的立体化智能管控体系,该方法利用预训练语言模型对施工日志、监理报告、设计文档等非结构化文本进行语义理解与信息抽取,并与各类传感监测数据进行时空映射与关联建模,构建起施工过程数字孪生,为把控工程动态、优化管理决策提供数字化基础,在此基础上,本发明进一步提出一种面向复杂施工场景的语言模型微调方法,通过多任务协同学习增强模型对工程专业语义的理解能力,实际应用表明,本发明方法能大幅提高数据利用效率,精准感知施工状态,为工程提质增效提供有力支撑。
2、具体来说,本发明提出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3、s1.工程语料的采集与预处理:
4、首先是从桥梁施工管理的各业务系统中采集原始数据。
5、其中,结构化数据包括:
6、自动化监测数据:应变、应力、位移等传感器采集的物理量数据;
7、施工管理数据:施工日志、进度计划、设计变更、技术交底等;
8、质量与安全管理数据:原材料检测报告、工序验收记录、安全检查表等;
9、物资管理数据:材料采购申请、供应商信息、入库单、领用单等。
10、非结构化数据包括:
11、各类工程文档,如专家论证意见、设计文件、管理制度等。
12、然后对采集数据应先进行预处理:
13、(1)数据清洗:剔除错误、缺失、重复等无效脏数据,保障数据质量;
14、(2)数据转换:将异构数据转换为统一的存储格式,建立标准化的数据视图;
15、(3)语义映射:抽取文本数据中的关键语义要素(如时间、地点、人员、事件等),并与结构化信息形成映射关联。
16、其中,语义映射是利用语言模型实现语义理解的关键一步,传统的数据预处理方法难以准确提炼非结构化文本的语义信息,语言模型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新思路。
17、s2.基于语言模型的语义理解:
18、其流程包括:
19、(1)领域语料构建:
20、为提升语言模型对桥梁专业语料的理解能力,需要在预训练基础上,用领域文本进一步微调模型参数,构建高质量的领域语料库是关键,可从桥梁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方案、管理规范入手,并选取优质工程项目案例中的文本数据补充,领域语料库可表示为文本序列的集合:
21、;
22、其中,为第条文本,为对应的领域标签,如施工工艺、管理制度等,为语料库的样本总数。
23、(2)预训练模型微调:
24、选用roberta作为预训练语言模型,并在通用中文语料上进行预训练,学习通用语言知识,然后,利用构建的桥梁施工领域语料库对模型进行微调,更新模型参数,其参数更新公式为:
25、;
26、其中,为roberta模型参数,包括embedding参数、transformer参数等;和分别表示mask后和mask前的token序列;为两句关系标签;为两个句子。
27、(3)语义信息抽取:
28、将微调后的模型应用于语义抽取任务,包括:
29、抽取文本中的关键实体,并判断其类别,公式为:
30、;
31、其中,为token序列,为预测的标签序列, 为标签集合,建模为token级别的多分类问题。
32、识别实体对之间的语义关系,如"施工工序a先于施工工序b"等,一般建模为实体对的多分类任务,将roberta的输出向量、(分别对应实体和)拼接后送入分类器,预测两实体间的关系类别:
33、;
34、其中,为关系的权重矩阵参数, 为偏置项,分类器输出概率最大的关系类别f。
35、抽取实体的属性值信息,如工程部件的几何尺寸、材料类型等,是一种槽填充任务,从文本中寻找特定属性槽的值,如抽取钢筋直径:
36、;
37、其中,为候选属性值向量(如"φ10"、"φ20"对应的词向量), 为候选集, 为查询向量("直径"的词向量), 为模型参数,该公式对所有候选向量的匹配概率进行softmax归一化,概率最大的即为预测属性值。
38、通过上述语义抽取,工程文本数据被结构化为实体、关系、属性三元组的形式,如<t梁,材料,c50混凝土>等,便于后续数字孪生构建。
39、s3.施工过程的数字孪生构建:
40、在对工程文本的语义结构化基础上,需进一步将语义信息与其他结构化数据进行融合建模,构建起贯穿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孪生体系,其对异构数据进行时空关联建模,实现施工现场的虚实映射,主要融合数据源包括:
41、(1)施工监测数据:通过各类物联网传感器实时采集应力应变、倾角位移、温度等物理量,反映结构状态;
42、(2)语义信息:由语言模型从施工日志、质检报告等提取的实体、关系、属性等;
43、(3)几何模型:bim模型中包含构件的空间尺寸、位置关系等几何语义信息;
44、(4)进度计划:施工进度网络图中的逻辑关系、时间参数,以及项目管理系统中的实际进展数据。
45、融合建模需在时间、空间、语义三个维度构建数据间的映射:
46、时间映射:将采集的物理量数据按时间序列组织,与施工进度计划、管理日志时间戳对齐,实现动态关联;
47、空间映射:引入bim模型作为空间载体,将监测数据按测点位置映射到构件,语义信息按抽取的部位映射到构件;
48、语义映射:利用本体建立施工过程概念体系,将各数据的语义标签映射到本体概念,实现异构数据语义层面的互联。
49、最优映射函数如下:
50、;
51、其中, 分别表示时序监测数据、语义信息、几何模型、进度计划,为融合后的数字孪生模型, 为基于图神经网络的交叉映射方法构建,融合建模后,桥梁施工各要素在时空和语义层面建立起连接,形成全景数字孪生模型。
52、s4.立体化智能监控与辅助决策:
53、在数字孪生模型基础上,可实现对施工全过程、全要素的透视式管控,并辅助各种管理决策,包括:
54、(1)进度偏差预警:通过语言模型分析施工日志,提取工序完成状态,结合4d bim模型与进度计划比对,及时发现进度偏差并诊断原因;
55、(2)质量问题溯源:结合监测大数据和质量验收记录,对关键部位开展质量评估,出现质量问题时自动关联施工参数,识别"人、机、料、法、环"等因素;
56、(3)安全风险感知: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级管控,并借助数字孪生模拟安全事故场景,优化应急预案,通过语言模型分析施工日志,提取风险事件语义表示,将其与监测时序特征、几何空间特征等融合,预测未来时刻的风险概率:
57、;
58、式中为预测提前期, 为预测模型参数,当高于预设阈值时,生成风险预警并推送相关方,同时在数字孪生系统中呈现风险部位、等级等信息。
59、(4)资源优化配置:联合施工进度、资源需求、供应链等数据,应用运筹优化算法,对人力、材料、设备、资金等资源进行动态优化配置;
60、(5)知识萃取复用:利用语言模型分析总结施工过程数据,提炼工程经验教训,建立案例库,为后续项目提供知识服务。
61、在数字孪生语境下开展质量、进度、成本等方面的预测分析,借助可视化手段直观呈现,可形成一套覆盖施工管理全局的智能化工具集,基于语言模型萃取工程知识,并注入数字孪生中,将进一步赋能智慧决策。
1.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1具体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2具体包括:领域语料构建、预训练模型微调、语义信息抽取。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3具体包括:将语义信息与其他结构化数据相融合,构建起贯穿施工全过程的数字孪生体系。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s4具体包括:实现对施工全过程、全要素的透视式管控,并辅助各种管理决策。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数据清洗、数据转换和语义映射具体为: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领域语料构建为:从桥梁工程技术标准、施工方案、管理规范入手,并选取优质工程项目案例中的文本数据补充,领域语料库表示为文本序列的集合:;其中,为第条文本,为对应的领域标签,包括施工工艺、管理制度,为语料库的样本总数;预训练模型微调为:在海量通用语料上预训练后,模型习得了丰富的语言知识,将其应用到特定领域时,需用领域语料库进一步fine-tune,微调后的模型用表示,其参数更新公式为: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对异构数据进行时空关联建模,实现施工现场的虚实映射,包括时间映射、空间映射和语义映射,最优映射函数如下:
9.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实现对施工全过程、全要素的透视式管控,并辅助各种管理决策包括:进度偏差预警、质量问题溯源、安全风险感知、资源优化配置和知识萃取复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大跨度桥梁施工立体化监控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安全风险感知为对重大危险源进行识别、分级管控,并借助数字孪生模拟安全事故场景,优化应急预案,通过语言模型分析施工日志,提取风险事件语义表示,将其与监测时序特征、几何空间特征融合,预测未来时刻的风险概率:,其中,为预测提前期, 为预测模型参数,当高于预设阈值时,生成风险预警并推送相关方,同时在数字孪生系统中呈现风险部位、等级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