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支撑设备以及机器人组件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10  8


本申请实施例涉及机器人,更具体地,本申请实施例涉及一种机器人支撑设备以及机器人组件。


背景技术:

1、传统的机器人在空间移动和作业时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具体地,机器人在作业时的灵活性和稳定性难以满足实际需求。

2、有鉴于此,需要提供一种新型的技术方案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机器人支撑设备以及机器人组件新技术方案。

2、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支撑设备。机器人支撑设备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第二四连杆机构,第一直线推杆和第二直线推杆;

3、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和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在竖直方向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且两者一侧固定连接,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背离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的表面用于设置机器人;

4、所述第一直线推杆与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第一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运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第一分量;

5、所述第二直线推杆与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连接,所述第二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在所述水平方向的分量为第二分量;

6、在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之和为0的情况下,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用于带动所述机器人在所述竖直方向上运动;

7、在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之和不为0的情况下,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用于带动所述机器人沿第一轨迹运动,且所述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具有所述水平方向的分量和所述竖直方向的分量。

8、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板本体、第一滚轮模组和第二滚轮模组;

9、所述第一滚轮模组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下表面;

10、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上表面,且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在所述竖直方向的至少部分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滚轮模组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之间;

11、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背离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的表面具有安装部,所述安装部用于安装所述机器人;

12、在所述第一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运动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安装部在所述竖直方向的投影位于所述第一滚轮模组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之间。

13、可选地,所述第一滚轮模组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的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的距离为m;

14、在所述第一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运动和/或所述第二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的情况下,所述安装部的轴线和所述第一滚轮模组的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的距离在0.15m~0.6m之间。

15、可选地,在所述第一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运动,且所述第二直线推杆不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之和不为0;或者

16、在所述第二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且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不运动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之和不为0;或者

17、在所述第一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运动,以及在所述第二直线推杆驱动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且所述第一分量的绝对值不等于所述第二分量的绝对值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之和不为0。

18、可选地,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第一活动连接部、第一活动连杆、第二活动连杆、第三活动连杆和第四活动连杆;

19、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相对设置,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固定于所述板本体上且位于所述第一滚轮模组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之间;

20、所述第一活动连杆、所述第二活动连杆、第三活动连杆和所述第四活动连杆均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一活动连杆和所述第二活动连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三活动连杆和所述第四活动连杆相对设置;

21、所述第一直线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可转动连接。

22、可选地,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包括第二固定连接部、第二活动连接部、第五活动连杆、第六活动连杆、第七活动连杆和第八活动连杆;

23、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上方并与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固定连接;

24、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位于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上方并相对所述第一固定连接部可活动;

25、所述第五活动连杆、所述第六活动连杆、所述第七活动连杆和所述第八活动连杆均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和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铰链连接,所述第五活动连杆和所述第六活动连杆相对设置,所述第七活动连杆和所述第八活动连杆相对设置;

26、所述第二直线推杆的一端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可转动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二活动连接部可转动连接。

27、可选地,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和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为一体结构。

28、第二方面,本申请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机器人组件。所述机器人组件包括如第一方面的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和机器人,所述机器人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上。

29、可选地,所述机器人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上。

30、可选地,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还包括底座,所述底座包括板本体、第一滚轮模组和第二滚轮模组;

31、所述第一滚轮模组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设置于所述板本体的下表面;

32、所述板本体的下表面上还设置有电池模组,所述电池模组位于所述第一滚轮模组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之间。

33、根据本申请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支撑设备。机器人支撑设备通过两个四连杆机构和两个直线推杆的配合,使得机器人能够在竖直方向进行升降运动,或者使得机器人能够产生具有在竖直方向的运动分量和具有在水平方向的运动分量的运动轨迹,这样使得机器人能够在水平方向上进行前进或者后退运动,同时使得机器人能够在竖直方向上进行升降运动,提高了机器人的操作灵活性和精确度。

34、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说明书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说明书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技术特征:

1.一种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四连杆机构(1)、第二四连杆机构(2),第一直线推杆(3)和第二直线推杆(4);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还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包括板本体(51)、第一滚轮模组(52)和第二滚轮模组(5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滚轮模组(52)的轴线和所述第二滚轮模组(53)的轴线在所述水平方向的距离为m;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直线推杆(3)驱动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1)运动,且所述第二直线推杆(4)不工作的情况下,所述第一分量和所述第二分量之和不为0;或者

5.根据权利要求2-3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四连杆机构(1)包括第一固定连接部(10)、第一活动连接部(11)、第一活动连杆(12)、第二活动连杆(13)、第三活动连杆(14)和第四活动连杆(1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四连杆机构(2)包括第二固定连接部(20)、第二活动连接部(21)、第五活动连杆(22)、第六活动连杆(23)、第七活动连杆(24)和第八活动连杆(25);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固定连接部(20)和所述第一活动连接部(11)为一体结构。

8.一种机器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组件包括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的所述的机器人支撑设备和机器人(7),所述机器人(7)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上。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机器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可转动地设置于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上。

10.根据权利要求8-9任一项所述的机器人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机器人支撑设备还包括底座(5),所述底座(5)包括板本体(51)、第一滚轮模组(52)和第二滚轮模组(53);


技术总结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机器人支撑设备以及机器人组件。机器人支撑设备的第一直线推杆驱动第一四连杆机构运动,第一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第一分量;第二直线推杆驱动第二四连杆机构运动,第二四连杆机构的运动轨迹在水平方向的分量为第二分量;在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之和为0的情况下,机器人支撑设备用于带动机器人在竖直方向上运动;在第一分量和第二分量之和不为0的情况下,机器人支撑设备用于带动机器人运动,且机器人的运动轨迹具有水平方向的分量和竖直方向的分量。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智元新创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22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