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屋面系统及施工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7-10  30


本发明涉及建筑屋面防水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屋面系统及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1、屋面为建筑物屋顶的表面,也可指屋脊与屋檐之间的部分。屋面占据屋顶的较大面积,其一般包含砼现浇楼面、水泥砂浆找平层、保温隔热层、防水层、水泥砂浆保护层、排水系统、女儿墙及避雷措施等。

2、对于屋面的防水,传统施工做法为在结构面清理找平后,直接铺设防水,最后在防水卷材上方设置防水保护层和混凝土层等材料,在施工完成固化稳定后,形成防水结构;但此种结构,在雨天季节,若雨量较大,雨水易渗进防水保护层等构造内,容易在混凝土层内大量储存留置,无法及时排出,会使屋面防水卷材上积存较多雨水,增大渗漏风险。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提出的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包括:

2、排水沟,构造于屋面上;

3、基层,其上端面适于倾斜朝向所述排水沟设置;

4、第一防水层,覆盖固定设置在所述基层上,所述第一防水层靠近所述排水沟的一侧延伸覆盖至所述排水沟内壁面;

5、收集组件,包括支撑板和集水层;所述支撑板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端,所述集水层固定设置在所述集水层上,所述集水层适于收集雨水;所述支撑板上设有若干泄水槽,任一泄水槽朝向所述排水沟倾斜延伸设置;

6、以及连接层,固定连接在所述集水层上。

7、可选地,所述屋面防水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端,所述分流组件和所述排水沟间隔设置;所述泄水槽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远离所述排水沟的一侧,所述排水沟适于排水的最大液位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泄水槽的最低泄水高度。

8、可选地,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网和刚性接头;所述分流网设置在所述泄水槽排流至所述排水沟的方向上,所述刚性接头和所述分流网固定相接。

9、可选地,所述连接层适于透水,所述集水层适于吸水,以在所述集水层能够形成水膜层。

10、可选地,所述连接层设置为砂浆找坡层,所述集水层设置为轻集料混凝土层。

11、可选地,所述屋面防水结构还包括第二防水层;所述第二防水层叠层固定覆盖在所述第一防水层上。

12、可选地,所述第一防水层设置为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和/或

13、所述第二防水层设置为弹性体sbs改性沥青防水卷材。

14、可选地,所述基层设置为3%坡度;所述支撑板的泄水槽设置为2%坡度-3%坡度,所述集水层设置为2%坡度;和/或

15、所述屋面防水结构还包括隔水层,所述隔水层覆盖在所述连接层上端;和/或

16、所述支撑板设置为聚苯板。

17、一种屋面系统,包括上述的屋面防水结构。

18、一种屋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9、根据屋面排水沟的位置,在其两侧屋面板上设置基层,基层倾斜朝向排水沟设置;

20、在基层上铺设第一防水层,第一防水层包覆至排水沟内侧;

21、在防水层上铺设支撑板,将支撑板上泄水槽的泄水流向朝向排水沟;在支撑板铺设集水层;

22、在集水层上铺设连接层。

23、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具有如下优点:

24、1.本发明提供的屋面防水结构,包括排水沟、基层、第一防水层、收集组件以及连接层。在雨水较少时,通过基层上的第一防水层和收集组件阻挡雨水的渗透,雨水由倾斜的坡度直接排至排水沟内排出;在雨水正常情况下,排水沟内水位上升,收集组件中支撑板内泄水槽可收集部分雨水,在排水沟内水位下降后,再由泄水槽排出至排水沟;在雨水过多时,排水沟内水位快速上升,收集组件中支撑板内泄水槽收集雨水,并且泄水槽内水位上升至集水层,通过集水层收集雨水,此种结构,利用收集组件中支撑板和集水层收集水,能够降低积水渗水压力,降低屋面渗漏风险,收集组件在收集雨水后,可自身形成水膜,有利于隔绝上层进入的雨水,起到隔离作用,使雨水阻隔于屋面防水结构上,提高了防水能力,在排水沟内液位下降后,泄水槽的水排至排水沟,集水层内的水再流至泄水槽,以排至排水沟。本发明可快速排尽屋面的积水、降低雨水渗透,提高屋面的防水能力。

25、2.本发明提供的屋面防水结构,在雨水过多时,通过分流组件将局部截留的雨水导流分配至多个泄水槽中,使收集组件快速收集雨水,起到同步防水的功能,在排水沟内液位上升至最大液位高度时,分流组件将雨水分配至泄水槽,从而降低雨水对第一防水层的渗透压力。



技术特征:

1.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防水结构还包括至少一个分流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防水层(3)上端,所述分流组件和所述排水沟(1)间隔设置;所述泄水槽(61)设置在所述分流组件远离所述排水沟(1)的一侧,所述排水沟(1)适于排水的最大液位高度小于等于所述泄水槽(61)的最低泄水高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流组件包括分流网(51)和刚性接头(52);所述分流网(51)设置在所述泄水槽(61)排流至所述排水沟(1)的方向上,所述刚性接头(52)和所述分流网(51)固定相接。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8)适于透水,所述集水层(7)适于吸水,以在所述集水层(7)能够形成水膜层。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层(8)设置为砂浆找坡层,所述集水层(7)设置为轻集料混凝土层。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屋面防水结构还包括第二防水层(4);所述第二防水层(4)叠层固定覆盖在所述第一防水层(3)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水层(3)设置为非固化沥青防水涂料;和/或

8.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2)设置为3%坡度;所述支撑板(6)的泄水槽(61)设置为2%坡度-3%坡度,所述集水层(7)设置为2%坡度;和/或

9.一种屋面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屋面防水结构。

10.一种屋面防水结构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屋面防水结构、屋面系统及施工方法,涉及建筑屋面防水领域。屋面防水结构包括排水沟、基层、第一防水层、收集组件以及连接层。在雨水过多时,排水沟内水位快速上升,收集组件中支撑板内泄水槽收集雨水,并且泄水槽内水位上升至集水层,利用收集组件中支撑板和集水层收集水,能够降低积水渗水压力,降低屋面渗漏风险,收集组件在收集雨水后,可自身形成水膜,有利于隔绝上层进入的雨水,起到隔离作用,使雨水阻隔于屋面防水结构上,提高了防水能力,在排水沟内液位下降后,泄水槽的水排至排水沟,集水层内的水再流至泄水槽,以排至排水沟。本发明可快速排尽屋面的积水、降低雨水渗透,提高屋面的防水能力。

技术研发人员:江超华,王春旭,赵力,张伟,郭天坤,董润时,张雄飞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建科工集团武汉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2269.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