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火锅底料生产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
背景技术:
1、卤煮,是火锅底料生产中重要的一环工序,是将经过初步加工后的原料煮制,从而制备出卤汁,以进行下道工序。
2、在一些清淡口味(如:大骨汤、牛骨汤)火锅底料包的制作过程中,需要使用卤煮锅卤煮原料,从而得到骨汤汤底。
3、而现有的卤煮锅在卤煮过程中没有搅拌装置,导致原料在卤煮时只能通过热蒸汽自然进行翻滚,而有时物料过重或是物料堆积的情况下,很难自然进行翻滚,从而使物料受热受到了一定影响。
4、熬制骨汤时,需要每隔一段时间更换原料,且如果熬制工序完成,倾倒骨汤时物料与汤料一同倾倒,容易使些许浮渣跟随进入下一工序,影响最终成品。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以解决现有卤煮的原料利用率不高,容易带有浮渣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包括:蒸汽架、锅体、过滤单元及搅拌单元;
3、所述蒸汽架为顶面开口的方形,所述锅体通过所述开口固定设置在所述蒸汽架上且所述锅体的边缘与所述蒸汽架边缘紧密贴合;
4、所述蒸汽架的两侧设置有一对支撑架,两个所述支撑架顶部固定连接一支撑板,所述过滤单元转动连接在所述支撑架长度方向的一侧;
5、所述搅拌单元竖直设置在所述支撑板的底部且与所述支撑板滑动连接。
6、其中,所述蒸汽架朝向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的固定位置分别设置有倾倒转轴,两个所述倾倒转轴分别穿过对应侧的支撑架并与其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固定设置倾倒电机,所述倾倒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侧的所述倾倒转轴固定连接,所述倾倒转轴穿过所述支撑架并固定连接所述倾倒电机的电机轴。
7、其中,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架、过滤转轴、过滤电机及过滤体,所述过滤转轴两端穿过所述支撑架,所述过滤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外侧,所述过滤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电机的电机轴,所述过滤架为一对,两个所述过滤架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转轴,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体的两侧并与所述过滤体固定连接。
8、其中,所述过滤体为直径小于所述锅体的半球体,沿所述过滤体表面开设若干过滤孔。
9、其中,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气缸,活塞杆及搅拌杆,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底面,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推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搅拌杆。
10、其中,所述搅拌杆为螺旋形,且所述搅拌杆的轴向与所述锅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11、其中,所述锅体与所述过滤体的边缘处分别设置倾倒口,所述锅体的对应位置设置有限位杆。
12、其中,所述蒸汽架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蒸汽软管。
1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4、本实用新型在原有卤煮锅的基础上,增设了更加便捷的可翻转的过滤单元,如此卤煮结束后,即可通过过滤单元将物料与汤料分别进行倾倒,且因倾倒方式不同,故二者互不影响。
15、在卤煮过程中,可通过气缸推动搅拌杆至卤煮锅内,对其内进行搅拌,使原材料的利用率增高。且因设置了搅拌电机,当倾倒时可将搅拌杆收回,不影响原本的倾倒流程。
1.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包括:蒸汽架、锅体、过滤单元及搅拌单元;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架朝向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两侧的固定位置分别固定设置有倾倒转轴,两个所述倾倒转轴分别穿过对应侧的支撑架并与其转动连接,一个所述支撑架的外侧固定设置有倾倒电机,所述倾倒电机的输出轴与对应侧的所述倾倒转轴固定连接。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单元包括过滤架、过滤转轴、过滤电机及过滤体,所述过滤转轴两端穿过所述支撑架,所述过滤电机设置在所述支撑架的外侧,所述过滤转轴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过滤电机的电机轴,所述过滤架为一对,两个所述过滤架的一端分别固定连接所述过滤转轴,另一端分别固定连接在所述过滤体的两侧。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体为直径小于所述锅体的半球体,沿所述过滤体表面开设若干过滤孔。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单元包括气缸,活塞杆及搅拌杆,所述气缸固定连接在所述支撑板底面,所述活塞杆的一端与所述气缸的推动轴固定连接,所述活塞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搅拌杆之间通过搅拌电机转动连接。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搅拌杆为螺旋形,且所述搅拌杆的轴向与所述锅体的中心轴线位于同一直线上。
7.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锅体的边缘处设置有倾倒口,所述过滤体的边缘处设置有物料口,所述锅体的靠近所述倾倒口处设置有限位杆,所述倾倒口与所述物料口相对设置在所述锅体的两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用于火锅底料生产的卤煮锅,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架的底端固定连通有蒸汽软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