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集装箱的,具体地涉及一种吊具。
背景技术:
1、伴随着集装箱行业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工厂、码头需要考虑如何对超重集装箱进行起吊和转运,超重集装箱重量较大,起吊和转运过程中易发生变形,不能直接通过顶角件或底角件对集装箱进行起吊。解决办法通常是在集装箱侧板的下部设置吊耳,通过吊耳起吊箱体以减少整体变形,通常采用的起吊方式是采用吊机通过吊绳与超重集装箱的吊耳连接进行起吊装车,再通过吊机起吊卸车,其过程繁琐,耗时长,费用高。
2、因此,需要提供一种吊具,以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在
技术实现要素:
部分中引入了一系列简化形式的概念,这将在具体实施方式部分中进一步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内容部分并不意味着要试图限定出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关键特征和必要技术特征,更不意味着试图确定所要求保护的技术方案的保护范围。
2、为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吊具,用于起吊具有吊装部的集装箱。该吊具包括:
3、吊具主体,所述吊具主体包括侧梁和端梁,所述侧梁沿长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侧梁平行地设置,两个所述端梁各自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以及
4、起吊件,至少两个所述起吊件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每一个所述侧梁的沿宽度方向的外侧,所述起吊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用于对应于所述集装箱的所述吊装部的位置,
5、其中,设置于不同的所述侧梁的两个所述起吊件之间在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所述集装箱在所述宽度方向的尺寸。
6、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吊具,结构简单、稳定性高,当经由该吊具起吊具有侧面吊装部的集装箱时,由于设置于不同的侧梁的两个起吊件之间在宽度方向的最大距离大于集装箱在宽度方向的尺寸,可以避免吊起该集装箱时吊索与集装箱发生挤压的问题,从而避免起吊过程中对集装箱的箱体造成损害,且可以满足起吊侧面吊装部布置不同的多种集装箱。
7、可选地,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至少两个所述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端梁之间。
8、可选地,
9、所述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与所述起吊件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位置相对应;并且/或者
10、所述横梁开设有减重孔;并且/或者
11、所述横梁的截面构造为c形或h形。
12、可选地,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角件,所述角件设置于所述侧梁与所述端梁的连接处。
13、可选地,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梁与所述端梁的连接处并且连接于所述角件的下部。
14、可选地,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构造为同时连接所述角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侧梁。
15、可选地,所述起吊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侧梁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16、可选地,
17、所述起吊件还包括加强部,两个所述加强部设置在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两侧;并且/或者
18、所述连接部开设有卸扣孔;并且/或者
19、所述连接部构造为板形,所述连接部的沿所述长度方向的侧面垂直于所述侧梁。
20、可选地,
21、所述吊具主体的尺寸与标准集装箱的尺寸一致,所述起吊件沿所述宽度方向凸出于所述吊具主体;并且/或者
22、两个所述侧梁的上表面位于同一平面;并且/或者
23、所述吊具还包括吊索,所述吊索的一端连接至所述起吊件,所述吊索的另一端用于连接所述集装箱的所述吊装部。
24、可选地,
25、所述侧梁包括翼板和腹板,所述翼板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宽度方向延伸,两个所述翼板在高度方向相对设置,所述腹板沿所述长度方向和所述高度方向延伸,所述腹板连接在两个所述翼板之间,所述翼板在所述宽度方向凸出于所述腹板;并且/或者
26、所述端梁的截面构造为c形。
1.一种吊具,用于起吊具有吊装部的集装箱,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横梁,所述横梁连接在两个所述侧梁之间,至少两个所述横梁沿所述长度方向间隔地设置在两个所述端梁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角件,所述角件设置于所述侧梁与所述端梁的连接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第一加强件,所述第一加强件设置于所述侧梁与所述端梁的连接处并且连接于所述角件的下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具主体还包括第二加强件,所述第二加强件构造为同时连接所述角件、所述第一加强件和所述侧梁。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起吊件包括连接部,所述连接部连接至所述侧梁的沿所述宽度方向的外侧。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吊具,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