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涉及岩土工程锚固测控设备领域,以及桩基础钻扩孔施工装备领域。
背景技术:
1、现有技术对锚孔内伞笼扩张状态的检测仅仅利用测绳/测杆在锚孔外进行读数,获取的是孔外数据,不是锚孔内伞笼自身的扩张数据,这样的间接手段无法直接反映孔内的真实情况,且较为粗陋,不易规范,受到各种人为影响因素较多,容易出错,其他的诸如变径钢筋笼之类也是如此,缺乏直接的、便捷的、不易出错的机械化、自动化、标准化的手段;此外也有设置多种抵达指示装置用来指示(标志)伞笼复张的,虽然抵达指示装置发出的信号指示(标志)着伞笼扩张度达到了100%,但由于材料差别、安装误差、孔内泥沙石阻挡等因素,常会遇到两个应当靠拢的构件在最终也未能靠拢或(因为复位弹簧长度不够)靠拢后又反弹回去(例如附图4所示)的情况,以及变径钢筋笼扩张时以及部分伞笼扩张时还存在两个构件会相互靠近但并不是必须靠拢的情况,甚至存在两个构件会相互远离的情况(例如反折叠伞笼的扩张),或者因为安装精度的原因当构件尚未靠拢时伞笼扩张度就达到了100%但当构件真正靠拢时伞笼却转为缩小的情况,以及正向折叠的伞笼当后盘在复位弹簧的推动下向前滑移超过标准线并继续向前滑移从而成为反折叠伞笼时伞笼的扩张度也从100%减小到不足100%(例如附图11所示),这时伞笼/变径钢筋笼的实际扩张程度也就无从得知,即使猜估伞笼/变径钢筋笼未能完全扩张也无法定量地描述出最终实现的扩张度,无法确定实际扩张度究竟是不合格还是合格等级或是优良等级,无法确定扩张度的偏差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这样就无法即时、及时对伞笼/筋笼扩张工序进行质量验收,无法满足施工质量验收规范要求;因此,原来通过抵达指示信号来判断伞笼是否扩张的方法已经无法适应工程施工。
2、申请人曾经尝试将探测装置安设在植锚工具上方便回收,但植锚工具本身直径较小,很不便于安装,且植锚工具进出伞笼及钻孔容易将探测装置挂住、刮坏,因此该法难以实施。
3、cn216410132u提供了一种桩孔测径方案,其主控模块设于井下,孔内孔外通过无线通信连接,对于锚杆孔来讲,电子器件所处的泥浆环境更加恶劣,无线通信条件也较差,该技术路径并不适合锚固承载结构的检测。
4、以及,现有服务于锚杆、桩基扩孔施工的钻具(简称扩孔钻具/扩孔器)同样缺乏对扩刀打开程度的检测手段(例如旋挖钻机、反循环钻机的扩孔器在扩孔施工阶段同样没有相应的即时检测工具),操作人员在钻孔外无法得知扩孔钻具(扩孔器)究竟有没有正常工作,虽然也可以借鉴使用伞状扩大头锚固结构的绳测手段,但可谓操作不便,仍是缺乏直截了当的检测手段。市场上其他现有的测控设备基本是对桩径的检测,而不是对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自身的检测,而且大多还属于工后检测,其无法在扩体锚固承载结构解锁扩张的同时或在扩孔钻具扩孔施工的同时就拿出扩张度的检测结果用以即时指导施工,或无法高效地将扩体结构自身状态的信息反馈给孔外的纠错、返工、事故处置工作人员,无法做到信息化施工。
5、以及,在所有扩体锚固承载结构现有的测控技术条件下,与扩体锚固承载结构同步植入锚孔内的用于测量扩体锚固承载结构运营期的应力、应变的设备(例如附图10所示压力盒),其安设状况无法在(扩体锚固承载结构植入锚孔扩孔段后的)施工阶段就得到可靠的信息反馈,从而无法预判应力应变测量设备在将来的运营期内究竟能否正常发挥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为施工状态中的伞状扩体锚固承载结构以及其他扩体承载结构,和扩孔钻具的扩张提供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的测控服务,实现定量的、真实的、准确的数据化描述,将以前的依靠人工对孔外的测绳/测杆进行读数的较为原始、粗陋的技术进行改进,而不是仅因为方便就回避孔内测量而以孔外测量代替,也不是简单粗略地、定性地描述伞笼有没有扩张(或扩张有没有达到100%),也不是等植锚植伞工具/扩张工具撤出锚孔之后甚至注浆之后或扩孔钻具撤出钻孔之后再来测量扩张度(即工后检测,如果等到那时再测,就很可能无法挽回损失了;如果在伞笼扩张施工的同时就测,如发生扩张度不合格则可通过扩张工具再处理或以植锚植伞工具将伞笼拖出锚孔进行处置);所以,现实有迫切需要直接测量伞笼内或其他扩体结构自身的构件相对位移/距离数值,以真实、定量、准确地评价扩体结构的扩张度,换言之,原来通过检测两个构件之间有没有靠拢(即有没有抵达接触)来判断伞笼有没有扩张(或有没有100%扩张)的方法,太过粗略,已经不适应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发展的要求,现实有迫切需要解决两个构件之间距离值的问题,以即时、精确评价伞笼的扩张度,具体地,本发明拟采用以下方案系统、全面地解决上述各种问题:
2、设置有系统控制器,系统控制器安设在钻孔的外面;系统控制器包括但不限于cpu/单片机/开发板/主控板/集成块/plc/处理器,是对孔内测距模块的操控系统/集成控制平台/总控机,通常具有显示器或及控制面板及按钮。系统控制器可以独立置于操作工人手中(有线或无线),也可以总成进入锚固钻机或桩机的操作面板、操作平台、操作室等。钻孔可以是扩体锚固结构所植入的锚孔,也可以是扩孔钻具所钻扩的锚孔或桩孔等。
3、还设置有角位移传感器和/或线位移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线位移传感器安设在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内,并与系统控制器(通信或通信与电力)连接;扩孔钻具用于钻孔时的扩孔工作,完成扩孔后将退出钻孔外,而扩体锚固结构将作为承载结构长久性留置于钻孔的扩孔段内。本技术所述的通信连接包括互联网/局域网等各种网络通讯连接方式,有线方式包括电话线、串口、usb、网线、光纤等各种类型,无线方式包括无线电、wi-fi、蓝牙、5g、卫星等各种类型。有线连接的系统控制器也称作线控器,无线连接时也称作遥控器。扩体锚固结构即扩体锚固承载结构,是指依靠扩体配筋以提升在岩土体中锚固作用的承载结构,是安设在扩孔段锚孔中的抗拔结构,其扩体后的横截面尺寸大于非扩体段锚孔的横截面尺寸,其包括但不限于伞状扩体装置/设备、伞状钢筋笼、各种变径钢筋笼等等,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申请以及行业内类似申请,扩孔钻具又称作扩孔器,本发明主要包括伞形扩孔器、径向折叠扩刀扩孔器等,均为现有技术。角位移传感器又称作角度位移传感器/角度传感器;线位移传感器又称作直线位移传感器或距离传感器,距离传感器通常为激光测距传感器或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或红外测距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线位移传感器随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进入钻孔或扩孔内。扩体锚固结构包括但不限于伞状扩体结构(例如附图2所示)、附图4所示的四铰扩体锚固结构(也称作变径钢筋笼),扩孔钻具包括但不限于附图6至附图8所示径向折叠、反转扩径的扩刀扩孔器,反循环钻扩灌注桩所使用的伞形扩孔器(有的将前盘、后盘分别称作支撑座、扶正器),附图1、附图12、附图13所示伞形扩孔器等。
4、并且,系统控制器设置有显示器,或在同时还设置有按钮和/或键盘;显示器例如数码管、点阵屏、液晶屏、led显示器、lcd屏、彩屏等等,显示器也可以与按钮和/或输入设备合而为一成为人机交互界面(例如触摸屏)。
5、并且,所述扩体锚固结构包括前盘、后盘、折叠杆、铰接,或同时还包括纵向构件,或同时还包括先导板/前碇板和/或后托板/后碇板,或同时还包括限位装置和/或止退装置;锚筋单向固定连接或固定连接或呈u形穿设在所述扩体锚固结构上;或在同时,纵向构件外套于锚筋或内套于锚筋;锚筋与扩体锚固结构的具体连接结构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先期申请,例如锚筋固定或单向固定连接在前盘或后盘上;例如公告号cn209082489u中的“中心撑杆”(即锚筋前部)就是通过外螺纹连接在“定子撑板”(即前盘)上,其“动子撑板”即后盘;锚筋还可以是链条形态,例如cn209082489u中的“可咬合链条”(即锚筋中部);纵向构件的前部也可以与锚筋合体设置,例如cn209082489u中的“中心撑杆”即伞状扩大头系列锚固技术中纵向柱系列中的外拉杆;再例如公告号cn220081472u中的第一承压盘(即后盘)与中空锚杆(即锚筋)中部固定连接,中空锚杆前端通过限位孔(即限位装置)与弹簧铆钉(即止退装置)与滑杆(即伞状扩大头系列锚固技术中纵向柱系列中的外拉杆)固定连接,滑杆前端与第二承压盘(即前盘)固定连接;又例如公告号cn205653785u中的锚筋与“下承载体”(即前盘)单向固定连接,其“上承载体”即后盘,筒形活塞、活塞外钢管即止退装置,其“主钢管”即伞状扩大头系列锚固技术中纵向柱系列中的外承压柱/构造筒与内膜袋的合体设置;又如cn211256973u中的下活动套筒(即前盘)通过上限位螺母、下限位螺母与锚杆杆体(即锚筋)转动连接,上活动螺母(即后盘)与锚杆杆体螺纹连接。锚筋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锚管/中空锚杆(例如附图15所示)等,“外拉杆”的“外”是指其活动范围超出到了伞笼外(例如当伞笼收缩时外拉杆会伸出到前盘的前方或后盘的后方),不带“外”字的拉杆其活动范围限于前盘与后盘之间;“外套于”的“外”是指以纵轴为中心所区分出的外侧,纵轴是指钻杆、锚孔的中心轴,也是锚杆索、扩体锚固结构的中心轴。纵向构件外套于锚筋的情形例如申请人的先期申请cn213682090u附图97-99、附图6-8等所示,纵向构件内套于锚筋的情形例如cn220081472u中的滑杆(即伞状扩大头系列锚固技术中纵向柱系列中的外拉杆)在中空锚杆内孔的前部滑动。锚筋呈u形穿设扩体锚固结构例如cn213682090u附图9所示。
6、折叠杆包括长杆、短杆,还可能包括导致承载结构非静定的纵向主筋(例如公开号cn219033193u中的竖筋,需要注意,纵向主筋不是锚筋),还需要注意,折叠杆不一定是直梁、单梁,可能是曲梁(例如附图15所示)、复合梁(例如申请人先期申请cn110552348a中附图49所示长杆即为两根并行的梁),例如附图15所示的位移传感器有可能安设在双梁中间以求受到保护;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前/中/后铰接、限位装置、止退装置等均属于现有技术,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申请以及行业内类似申请,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环状、圈状。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均可以是板状,也可以是环圈状等;铰接包括但不限于前铰接、中铰接、后铰接(例如附图3、附图4所示);前盘、后盘与折叠杆的铰接,折叠杆与纵向主筋的铰接,长杆与短杆的铰接均可以是任意形式,铰接装置也可以是任意形式;锚筋与前盘或后盘的固定连接(例如附图4所示)可以是螺纹连接,也可以是荷载转换装置与顶推件对前盘或后盘实施夹持固定(同时锚筋活动穿过前盘或后盘或其他连接形式),还可以是销轴连接或焊接等;铰接销轴可以是实心,也可以是空心。伞笼扩张时可以利用箍筋或侧向孔壁进行限位,限位装置也并不是必须。限位装置可以是以焊接、穿销或螺母等形式固定/可换挡式固定在纵向柱乙上,附图1中的限位装置以销钉形式插入穿销孔后即可对后铰接装置、后盘形成限位。限位装置可以是前限位装置、中限位装置、后限位装置各自独立,也可以是整体式,均为现有技术;限位装置可以是任意形态,例如孔洞状(例如附图15所示限位孔,常与弹性止退装置例如弹簧片或弹簧加销钉配合使用),限位装置与止退装置分别设置在锚筋或纵向柱或灌注管或顶杆上等。除了止退销等等形态,止退装置也可以是磁吸装置。
7、本发明中扩体锚固结构内的纵向构件包括纵向主筋(例如附图4所示)和/或纵向柱甲(例如附图2、附图3所示纵向柱甲为构造构件/外承压柱、附图15所示纵向柱甲为外拉杆,以及未做图示的构造柱、加力柱、整体式限位装置等等)甚至顶推件等,但纵向构件并不包括(旋喷)钻杆、送杆、灌浆管、旋栓、顶杆、拉栓、管销等可以携带和回收利用光学或物理学探测装置的植伞工具/扩伞工具/锚筋回收工具,纵向构件也不包括锚筋,纵向构件最终是安设在扩孔段内的,纵向构件可以伸出前盘和/或后盘但纵向构件并不包括任何外伸构件,植伞工具回收探测装置的目标与本技术的目标并不一致甚至是互相矛盾的,植伞工具由于需要进出锚孔及伞笼的原因,安装的探测装置很容易受损,并且因为植伞工具、锚筋本身直径就很小,测距传感器又不像可以随处粘贴的应变片之类探测装置,如果将测距传感器安装到植伞工具或锚筋上颇为困难,如果安装在锚筋上还将损伤锚筋承载力,所以本发明在探测器的安设方式上进行了改进,测距传感器将不会安设在植伞工具或锚筋上,而是安设在扩体锚固结构(例如伞笼)内部的非植伞工具构件上,测距传感器将成为一次性消耗品,这样就既不会有安装困难,也避免了探测装置与锚筋受损;本发明应用于扩体锚固结构中是为解决扩体结构扩张过程中实时反馈扩体结构(主要是伞状扩体结构)扩张度、为评判扩体结构实际达到的承载性能(实际扩张度究竟是否能满足设计要求或扩张度是否在设计的允许偏差之内,即扩伞工序/筋笼扩张工序的质量验收问题)、为是否做后续技术处置提供依据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探测装置由谁携带植入的问题,换言之,探测装置携带于植伞工具或锚筋上与本技术将探测装置安设于伞形扩孔器上是基于不同的技术任务,同时也属于不同的技术手段。需要注意的是,纵向柱分为在扩体锚固结构内的纵向柱(即纵向柱甲,例如附图2、附图15所示),和扩孔钻具内的纵向柱(即纵向柱乙,例如附图1所示活动穿过钻杆与后盘及后铰接装置的纵向柱乙、附图12所示活动穿过前盘的纵向柱乙、附图13所示活动穿过钻杆的纵向柱乙),大多为现有技术,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申请以及行业内类似申请,虽然纵向柱甲与纵向柱乙的功能类似、名字很接近,但本质上仍然不同,本技术位于扩体锚固结构内的纵向柱(最终)会留置于锚孔扩孔段内,而位于扩孔钻具内的纵向柱(无论扩孔施工阶段其是否延伸出钻孔外)最终会撤除到锚孔外;还需要说明和注意的是,扩孔钻具内的钻杆并不是植锚植伞工具,纵向柱乙也并不属于纵向构件(这需要在概念上严格区分),扩孔钻具内的钻杆并不在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系列先期申请中的“钻杆”之列,伞状扩大头锚固系列技术先期申请中的“钻杆”通常是指旋喷钻杆,而不是本技术中作为扩孔钻具的钻杆,本技术的扩孔钻具是采用机械方式扩孔而不是旋喷射流扩孔,本发明应用于扩孔钻具中是为解决机械扩孔过程中实时反馈伞形扩孔器扩张度即扩孔孔径大小的问题,而不是要解决探测装置由谁携带植入的问题,换言之,探测装置携带于“钻杆”上与本技术探测装置安设于伞形扩孔器上是基于不同的技术任务,同时也属于不同的技术手段。
8、或所述扩孔钻具为伞形扩孔钻具或正反转收扩刀式扩孔钻具,所述伞形扩孔钻具设置有前盘、后盘、长杆、短杆、前铰接、中铰接、后铰接、纵向柱乙,或在同时,在钻杆与后盘的连接处设置有连接强化部,连接强化部与钻杆、后盘固定连接;所述正反转收扩刀式扩孔钻具设置有扩刀以及扩刀铰接;所述伞形扩孔钻具与所述正反转收扩式扩孔钻具均通过钻杆与钻机连接(通过钻杆连接的同时还可能通过套管、钢绳等与钻机连接);纵向柱乙同纵向柱甲,既可能承受压力,也可能承受拉力;长杆、短杆可以任意一者在前,任意一者在后,也可以二者的长短相等,限位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前限位装置、后限位装置、整体式限位装置等。正反转收扩刀式扩孔钻具可以是正转收刀、反转扩刀,也可以是正转扩刀、反转收刀。钻机通过钻杆驱动钻头和扩孔器进入钻孔实施钻进和扩孔工作,钻杆不限圆形或方形或六方等任意形状,三翼钻/螺旋钻等任意形式。连接强化部可以是杆、管、筒、板、梁等任何形式,用于增强钻杆与后盘连接的强度、刚度,通常为沿纵向、径向(即与铰接板相同的方式)设置的板状肋。
9、并且,角位移传感器安设在所述扩体锚固结构或伞形扩孔钻具的铰接上,或安设在所述正反转收扩刀式扩孔钻具的扩刀铰接上或安设在钻杆凹槽壁上;“铰接上”可以是铰接的任意位置(如果折叠杆与前盘或后盘直接铰接,那么“铰接上”也包括前盘或后盘上与折叠杆铰接的部位),详见下文所述;铰接是指前铰接/中铰接/后铰接或四铰及以上多铰结构(例如附图4所示)或扩刀铰接中的任意铰接,当角位移传感器安设在中铰接上时是测量长杆、短杆之间的夹角,当安设在前铰接上时是测量长杆/短杆与前盘/纵向构件/铰接装置之间的夹角,当安设在后铰接上时是测量短杆或长杆/后盘/纵向构件/铰接装置之间的夹角,当安设在附图4所示铰接上时是测量前盘、后盘、折叠杆、纵向主筋任意相邻二者之间的夹角,当安设在附图8所示扩刀铰接上时是测量扩刀与刀座之间的夹角即扩张角。铰接包括但不限于前铰接、中铰接、后铰接、扩刀铰接。角位移传感器安设在钻杆的凹槽壁上,可以是任何形式开槽和附着,不限于切割/冲压/焊接/螺栓连接。
10、和/或,对所述扩体锚固结构,在所述扩体锚固结构的扩张过程中,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被任何构件抵达接触;
11、和/或,对所述伞形扩孔钻具,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设在钻杆和/或纵向柱乙上,或安设在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和/或后盘或其附属构件上,且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被任何构件抵达接触。这种安设方式是通过测量钻杆与纵向柱乙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得到前盘与后盘之间的距离值(例如附图1、附图13所示,钻杆与后盘固定连接,而纵向柱乙与前盘固定连接),这时线位移传感器安设在钻杆上或纵向柱乙上,以纵向柱乙/前盘或钻杆/后盘为被测对象,或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安设在钻杆、纵向柱乙上,或反之;或通过测量前盘与纵向柱乙/钻杆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得到前盘与后盘之间的距离值(例如附图12所示,钻杆与后盘、纵向柱乙均固定连接),这时线位移传感器安设在钻杆/纵向柱乙或前盘上,以前盘或钻杆/纵向柱乙/后盘为被测对象,或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安设在钻杆/纵向柱乙、前盘上,或反之;或通过测量后盘与纵向柱乙/钻杆/前盘之间的相对位移来得到前盘与后盘之间的距离值(这时钻杆与前盘、纵向柱乙均固定连接),这时线位移传感器安设在钻杆/纵向柱乙/前盘或后盘上,以后盘或钻杆/纵向柱乙/前盘为被测对象,或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安设在钻杆/纵向柱乙/前盘、后盘上,或反之。这时探测波沿纵向传播,测量的是钻杆与纵向柱乙之间的距离,或钻杆、纵向柱乙与前盘之间的距离,或钻杆、纵向柱乙与后盘之间的距离,由此可间接得到前盘与后盘之间的距离。
12、进一步的,对所述扩体锚固结构,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设在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后盘或其附属构件、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中的任一构件上,同时以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后盘或其附属构件、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中的另外任一构件为测距对象,或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设在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后盘或其附属构件、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中的任意两个构件上;并且在所述扩体锚固结构扩张的过程中,该两个构件相互远离;或该两个构件相互靠近但终非抵达接触;或该两个构件最终抵达接触但线位移传感器退后安设,使得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被抵达接触;本技术中的“前盘或其附属构件”,是指前盘或前铰接装置等固定在前盘上的部件,此处“其”是指前盘,“其附属构件”例如附图1、附图14中的前铰接装置;“后盘或其附属构件”,是指后盘或后铰接装置等固定在后盘上的部件,此处“其”是指后盘,“其附属构件”例如附图5、附图12中的后铰接装置。此处“构件”包括构成伞状扩体锚固结构的任何零部件,同时也包括锚孔内参与锚固作业施工的任何零部件;除了铰接装置,附属构件还可以是导向帽、顶推件或顶推装置或荷载转换装置、固定件或固定装置或单向固定装置、纵向柱甲(例如构造构件或加力柱、内柱等)、缸套底座或活塞、前推台阶或反拉台阶、防凹陷装置、灌注管、钝头、锚板或端板或垫板等等。此处各种“构件”详见伞状扩大头锚固系列先期申请。抵达接触即靠拢。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被抵达接触,包括无法被测距对象或其他构件抵达接触,也包括线位移传感器的发射器、接收器互不抵达接触。附图1、附图2、附图3、附图4、附图5、附图12、附图13、附图14所示均为线位移传感器退后安设的情形,退后安设是指线位移传感器安设在所安设构件的抵达接触面的后侧(例如附图1所示)甚至该构件的背侧(例如附图4所示),甚至还可以是退后安设到其他构件上(例如附图2所示),这样可以保护传感器并使之能够持续保持测距工作状态,当然,测距计算时需要将退后距离(例如附图14中所示h)计入探测波的射程。固定安设可以是螺钉、螺栓、套设等等任意方式。该两个构件可以是其中任一者为被测对象(用于散射/反射),另一者安设传感器(既包含发射器,又包含接收器),也可以是其中任一者安设发射器,另一者安设接收器,即线位移传感器安设在任意两个构件上(即对射型)的情形。这时探测波沿纵向传递,测量的是横向构件(前盘、后盘、限位装置、先导板/前碇板、后碇板/后托板)之间的距离。本技术中的线位移传感器不被抵达接触是指线位移传感器并不安设在抵达接触面上,即发射器、接收器不能安设在任何抵达接触面上,即在伞状扩体结构扩张的过程中,发射器、接收器均不被抵达接触,也不被任何构件触碰,以使其能够正常实施测距工作。相对于压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等安设在抵达接触面上的探测装置而言,本技术的探测目的、传感器种类、探测手段、传感器安设方式、探测成果均发生了实质性变化。横向是指与纵轴垂直的方向。
13、或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设在所述纵向构件和/或限位装置上,或安设在所述纵向构件和/或折叠杆上,或安设在所述纵向构件和/或铰接上,或安设在限位装置和/或铰接上,或安设在限位装置和/或折叠杆上,且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被任何构件抵达接触;所述纵向构件与限位装置可以是其中任一者安设测距传感器,另一者为被测对象(用于散射/反射),也可以是其中任一者安设发射器,另一者安设接收器(即对射型)。这时探测波沿横向传递,测量的是纵向构件与限位装置之间的距离。“铰接上”可以是构成铰接的任何部件(例如公或母连接器、环形插头或插座等等,详见申请人先期申请)上,折叠杆包括但不限于长杆、短杆、长杆延长部(或被称作倒刺)、短杆延长部。
14、或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安设在缸套底座和/或活塞上,且缸套底座与活塞相互远离;或缸套底座与活塞相互靠近但终非抵达接触;或缸套底座与活塞最终抵达接触但线位移传感器退后安设,使得线位移传感器无法被抵达接触;缸套底座(有时也简称缸套)与活塞均可以是板状/环状/杆状/柱状/筒状等(例如申请人先期申请cn208455617u中的缸套、活塞筒;cn213682090u中的缸套、活塞,或缸套底座、活塞板、活塞杆、柱塞等),缸套底座与活塞是活塞缸(或称作伸缩缸)中相互面对(或称作相互平行)且相互远离/相互靠近的两个构件且非缸套侧壁,活塞缸可以是单向活塞缸或双向活塞缸,单向活塞缸可以是单向缩进或单向伸出,详见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先期申请。缸套底座与活塞可以是其中任一者安设传感器,另一者为被测对象(用于散射/反射),也可以是其中任一者安设发射器,另一者安设接收器。对于抵达指示装置而言,安装在抵达接触面上的压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光电传感器,用于指示两个构件的靠拢(抵达),在原理上属于触发式开关,但本技术的测距传感器却不是抵达指示装置,而是用来随时测量两个构件之间的距离,测距传感器需要反复使用,至少在灌注水泥浆或其他固结剂之前一直都需要保持正常工作状态。这时探测波沿纵向传播,其直接测量的是缸套底座和活塞之间的距离,由此可间接得到前盘与后盘之间的距离。
15、探测波沿纵向行进即测量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但是线位移传感器不能安装在相互靠拢的构件上(靠近是可以的,但靠拢(抵达)则很可能打坏传感器导致无法正常进行测量),或需要如附图4所示实施背面安设,或需要如附图1所示退行安设在铰接装置上。附图1所示线位移传感器位于与后盘固定连接的后铰接板(后铰接装置)上。铰接装置包括但不限于铰接板、铰接杆、铰接环、铰接球、铰接座,附图13所示的凸耳是铰接板的一种形式,在结构极简的扩体锚固结构中,铰接装置、连接器(例如公连接器、母连接器)均不是必须。纵向又称作轴向。探测波沿横向行进即测量纵向构件与限位装置/锚筋之间的距离。对扩体锚固结构而言,本发明应用的传感器安设在扩体锚固结构内的非植伞工具、非扩伞工具、非锚筋、非灌注管、非锚筋回收工具等等非外伸构件的横向构件或竖向构件(纵向构件)上,或即使安设在斜向构件上但(在伞笼标准扩张状态下)传感器也是沿横向或沿竖向(纵向)安设(即探测波是沿纵向或横向传播);还需要说明的是,纵向主筋不是锚筋,而是扩体锚固承载结构的一部分(属于扩体部分),详见申请人先期申请cn110552348a或行业内类似申请,但仅当纵向主筋具有足够宽大的尺寸时才有安设的可能,同时因为在伞笼扩张时中铰接及销轴发生转动的原因,在中铰接销轴上安设线位移传感器并不是很好的办法。限位装置包括但不限于前限位装置、后限位装置、整体式限位装置等等,附图1所示的穿销孔是提供限位装置安设的一种形式,此外限位装置还可以选择以焊接、螺纹连接、冷挤压连接等任意方式安设在纵向柱上。所述“前盘上”可以是前盘的前侧或后侧或其任意部位,“后盘上”可以是后盘的前侧或后侧或其任意部位,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均同理,“限位装置上和/或铰接装置上”、“纵向构件和/或限位装置上”均表示为铰接装置上、限位装置上、纵向构件上的任意部位。纵向即钻孔的轴向,横向即与纵向垂直的方向。不同类型传感器使用的探测波不同,可以是弹性波例如声波或超声波,可以是电磁波例如激光或红外线。线位移传感器固定在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上可以是直接的固定连接,也可以是间接的固定连接,例如附图1、附图14为线位移传感器通过后铰接装置或前铰接装置间接地固定安设在后盘或前盘上,此外还可以通过顶推件、固定/单向固定装置等间接地固定;固定通常是可拆卸的固定以便修配。
16、进一步的,显示器的功能包括以数字和/或图形和/或表格和/或文字的形式显示角位移传感器和/或线位移传感器所测量的数据,或在同时,所显示内容为与施工同步的动态显示。所述图形可以是控制程序所绘制的反映实际扩张状态的静态图,也可以是控制程序所绘制的反映扩张过程或及反弹过程的动态图,扩张状态、扩张过程是指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的扩体部位的扩张。线位移传感器所测量的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数据,或纵向主筋之间的距离数据等,折叠杆、中铰接、纵向主筋均为现有技术,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申请以及行业内类似申请。按钮可以是任意种类的按钮,包括启/闭按钮、输入按钮、电源开关、各种功能按键等在内。键盘可以是任意种类的键盘,包括与系统控制器直接连接的矩阵键盘在内,键盘通常与系统控制器有线连接。对伞状扩体锚固结构(例如附图2所示)而言,角度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长杆与短杆之间的夹角、长杆与前盘之间的夹角、长杆与轴向线之间的夹角、短杆与后盘之间的夹角、短杆与轴向线之间的夹角,距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先导板/前碇板、前盘、后盘、后托板/后碇板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对伞状扩孔钻具(例如附图1、附图12、附图13所示)而言,角度数据包括但不限于长杆与短杆之间的夹角、长杆与前盘之间的夹角、长杆与轴向线之间的夹角、短杆与后盘之间的夹角、短杆与轴向线之间的夹角,距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前盘与后盘之间的距离、后铰接装置与前盘之间的距离;对变径钢筋笼而言,角度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前盘、折叠杆、纵向主筋任意二者之间的夹角,距离数据包括但不限于前盘与后盘与限位装置任意二者之间的距离、限位装置/锚筋与纵向主筋之间的距离;对正转收拢、反转扩体的扩刀而言,角度数据包括但不限于扩刀与刀座之间的夹角、扩刀与钻杆之间的夹角。数字形式,可以是阿拉伯数字,也可以是汉字或其他语言表达的数字。距离数据,可以是静态距离数据,也可以是动态的位移数据。显示器除显示扩张实测数据以外还可以显示扩张目标/标准数据。
17、和/或,系统控制器内安装有控制程序;和/或,还设置有上位机,系统控制器与上位机通信连接;或在同时,上位机还配置有显示器乙和/或输入设备;显示器乙的种类、结构配置、显示内容可以和系统控制器的显示器相同或不同,例如显示器乙可以播放视频,而系统控制器的显示器为触摸屏。控制程序的功能包括但不限于对线位移传感器、角位移传感器、显示器、摄像头、舵机等的控制,控制程序也称作软件,软件不限任何编程语言、任何形式,所述控制程序通常是在上位机完成程序编制后下载到系统控制器内,上位机包括但不限于电脑、触控屏、编程器、手机等,电脑包括平板电脑、通用计算机例如pc机、工业电脑例如工控机、远程协同的云平台等,上位机同时还用于编制、读取、修改用户程序,监控控制器系统的运行,实现远程中心监控、仿真展示,打印文件,采集、贮存和处理数据等,手机通过app软件也可以远程监控扩体结构的扩张过程,或扩孔钻具的施工过程,工控机也可以实现远程控制;上位机通常配置有输入设备即用于数据、参数、字符、命令输入的键盘或及鼠标。既可以通过电脑及编码键盘或触控屏进行程序编制和参数输入并传输到系统控制器,也可以通过编程器进行用户程序的编制并输入到系统控制器,当然,还可以将编程器集成到系统控制器上,例如通过plc自带的控制面板按键/触摸屏编制用户程序,plc和编程器还可以切换方式共用一个cpu等。触控屏即触摸屏,狭义的触摸屏为显示器、键盘和/或按钮的融合,是提供人机交互界面的一种输入设备,广义的触控屏为电脑的一种,自带微处理器cpu,具有编程功能。本技术如非专门指明为通信连接者均为结构连接,结构连接不限任何连接方式,也不限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
18、和/或,系统控制器还连接有电源并设置有电源开关,或在同时系统控制器还设置有指示灯和/或报警器;或在同时,系统控制器还具备打印功能和/或语音播报功能和/或远程会议功能。电源可以是干电池、太阳能电池、网电等任何形式。电源开关可以是按钮、闸刀、空开等任何形式。
19、进一步的,角位移传感器与铰接装置或连接器或折叠杆固定,和/或与铰接销轴固定;或,角位移传感器与钻杆凹槽壁固定,和/或与扩刀铰接销轴固定;连接器包括但不限于铰接内的公连接器或母连接器,折叠杆包括但不限于指长杆、短杆或及四铰三杆等铰接杆,均为现有技术及其外延的拓展,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申请以及行业内类似申请。角位移传感器与铰接装置、连接器、折叠杆等的固定,可以将角位移传感器的随动轴与铰接销轴固定(直接连接或间接连接或非接触式连接)、角位移传感器的外壳与铰接装置等固定,或角位移传感器的随动轴与铰接装置等固定、角位移传感器的外壳与铰接销轴固定,也可以仅仅是角位移传感器的外壳与铰接装置等固定,铰接销轴的转动通过磁场感应直接被角位移传感器的磁敏集成电路读取,或角位移传感器的外壳与铰接销轴等固定,铰接装置等的相对转动通过磁场感应直接被角位移传感器的磁敏集成电路读取等安装方法;这些固定均是可拆卸的以便于修配工作。角位移传感器同时与铰接装置等、铰接销轴固定,是指随动轴与其中之一固定,外壳与另一者固定;同理,角位移传感器同时与钻杆凹槽壁、扩刀铰接销轴固定,是指随动轴与其中之一固定,外壳与另一者固定。铰接装置是在前铰接、后铰接处相对于铰接销轴发生转动且与铰接销轴同心并将铰接连接到结构本体上的机件(例如铰接板、铰接杆、铰接环、铰接球、铰接座等),具体指前铰接装置、后铰接装置、附图6至附图8所示的刀座等,结构本体例如前盘、后盘、附图8所示的钻杆、钻头等,此处的“连接”通常为可拆卸固定连接;中铰接处相对于铰接销轴发生转动且与铰接销轴同心的是位于铰接销轴两侧的结构,要么是折叠杆(或称作铰接杆),要么是连接器。铰接销轴包括但不限于前铰接销轴、中铰接销轴、后铰接销轴、扩刀铰接销轴,铰接销轴与构成铰接的其中一方(例如长杆或短杆或铰接装置或公连接器)固定连接、与构成铰接的另一方(相应地,例如短杆或长杆或折叠杆或母连接器)转动连接。扩刀铰接销轴可以是固定在扩刀上,也可以是固定在刀座上。
20、和/或,
21、对所述扩体锚固结构,线位移传感器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固定在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后盘或其附属构件、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中的任意二者上,且发射器、接收器正对安设(即对射型,附图15仅表示对射型传感器的安装原理,并非表示纵向构件与折叠杆或铰接之间适于对射型,其实对射型可能更适于横向构件例如前盘与后盘之间,而反射/散射也许更适于纵向构件与折叠杆或铰接之间);或发射器、接收器同时固定在前盘、后盘、先导板/前碇板、后托板/后碇板、限位装置的其中之一上,且发射器、接收器平行安设(即反射型);平行安设又称作并排安设,例如附图1、附图5、附图12、附图13所示。允许发射器向接收器对射探测波,也允许发射器发射的探测波被探测物反射后返回被接收器接收。
22、或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固定在所述纵向构件、限位装置上,或所述纵向构件、折叠杆上,或所述纵向构件、铰接上,或限位装置、铰接上,或限位装置、折叠杆上,且发射器、接收器正对安设;或发射器、接收器同时固定在所述纵向构件、限位装置、折叠杆、铰接的其中一者上,且发射器、接收器平行安设;限位装置例如公开号cn205653785u中的主钢管,纵向构件例如公开号cn219033193u中的竖筋(即本技术中所述的纵向钢筋,纵向钢筋可以是条状、板状、瓦楞状等任意形状)。
23、或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固定在缸套底座、活塞上,且发射器、接收器正对安设;或发射器、接收器同时固定在缸套底座、活塞的其中一者上,且发射器、接收器平行安设;
24、和/或,对所述伞形扩孔钻具,线位移传感器包括发射器、接收器;发射器、接收器分别固定在钻杆、纵向柱乙上,或分别安设在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后盘或其附属构件上,且发射器、接收器正对安设;或发射器、接收器同时固定在钻杆、纵向柱乙的其中一者上,或同时固定在前盘或其附属构件、后盘或其附属构件的其中一者上,且发射器、接收器平行安设。
25、进一步的,所述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内还安设有摄像头,摄像头与系统控制器通信连接;摄像头可以是可见光摄像头,也可以是红外线摄像头等。摄像头又称作图像传感器,包括除了光敏元件外还自带信号处理器(转换元件以及放大电路),可自行将光信号或红外光信号转化为电信号后再传输给钻孔外的系统控制器,如果通过无线方式连接时则需要加设无线通信模块进行数据传输,例如附图5中的摄像头与系统控制器之间即是无线传输方式,系统控制器可以是内置天线或外露天线。
26、或在同时,所述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内还设置有光源;或在同时,光源通过电源线与系统控制器连接;光源是为配合摄像头摄像使用。光源、摄像头均带有防水功能。
27、进一步的,显示器的功能还包括显示摄像头所拍摄的实景影像,或在同时实景影像为与施工同步的动态显示。播放摄像头影像可以和系统控制器共用显示器,也可以单独设置显示屏,但数据图像与实景影像共用显示器时会有更高的硬件与软件要求。对实景影像的显示可以是动态显示(直播),也可以是通过按钮控制的图片式静态显示。
28、进一步的,所述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内还设置有舵机,摄像头通过舵机与所述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连接,摄像头与舵机通过转轴转动连接;舵机与系统控制器通信连接;或在同时,摄像头的镜头可伸缩。本技术除写明通信连接之外的连接均为机械连接,包括但不限于各种固定、活动、转动、螺纹、单向固定等任意连接形式。舵机与系统控制器之间可以有线通信连接,也可以无线通信连接。舵机通常指伺服电机或步进电机。
29、进一步的,还设置有灌注管与所述扩体锚固结构连接;灌注管参见申请人先期申请。
30、和/或,还设置有植锚工具/扩张工具,或同时在植锚工具/扩张工具上还设置有顶推装置或牵引装置;或在同时,扩伞工具包括顶杆/旋栓/螺杆或螺母;本技术所有未做详细解释的构件、机构、装置等均请参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系列锚固技术的先期申请或本领域内类似申请,包括顶杆、旋栓在内,螺杆、螺母是指申请人先期申请cn214061602u中的螺杆、螺母。扩张工具也称作扩伞工具/扩伞装置,或称作伞笼的锁定和/或解锁工具/装置等,包括电磁式扩伞工具、插销式扩伞工具等等在内。本发明的植锚工具/扩张工具在完成植锚植伞与扩张任务后是需要退出锚孔的,植锚工具是将锚杆索植入锚孔的工具,对扩体锚固结构来说植锚工具就是用于将扩体锚固结构植入锚孔的扩孔段内的工具,对于伞状扩体结构来说植锚工具就是植伞工具或称作植锚植伞工具(例如旋喷钻杆/旋喷管等,旋喷钻杆也可以兼职植锚植伞工具,还可以兼职扩伞工具,旋喷钻杆可以是单重管、双重管、三重管、rjp、mjs、多重管等任意形式;但本技术中的“钻杆”并不是指旋喷钻杆,而是连接钻机与扩孔钻具(伞形扩孔器)之间的钻杆,与旋喷钻杆名同而实不同);扩张工具用于将扩体锚固结构扩张打开(又称解锁工具,例如管销/拔销绳),植锚工具与扩张工具可以合二为一,也可以分置,属于现有技术,顶推装置也是现有技术,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的系列申请以及行业内类似申请。
31、和/或,先导板/前碇板和/或前盘和/或后盘和/或后托板/后碇板上还设置有通道孔乙,以提供植锚工具/扩张工具活动穿过;
32、和/或,角位移传感器和/或线位移传感器与系统控制器之间的连接线缆外套有穿线管或与锚筋共用外套管(例如pe套),或内套于各种外伸构件,并延伸出钻孔外。“各种外伸构件”即从扩体锚固结构或扩孔钻具向后延伸出锚孔外的构件,例如锚筋(例如cn220081472u中的中空锚杆即锚管)、灌注管、排气管、扩伞工具(管状旋栓或拉栓或顶杆或螺杆/螺母,或耐压管等等)、植锚工具、旋喷钻杆、锚筋回收装置(例如热熔可回收锚筋可搭载电缆线的pe套)、测具等等。
33、进一步的,先导板/前碇板和/或前盘和/或后盘和/或后托板/后碇板上具有通道孔甲,以提供探测波通过。不同探测波对通道孔的孔径要求不同。探测波既可以是单向波即发射波,也可以是双向波即发射波与回波,回波例如散射波或反射波。
34、进一步的,角位移传感器、线位移传感器的封装具有防水功能;和/或,还设置有锚筋回收装置;锚筋回收装置不仅包括各种机械式或液压式或静态爆破式或气胀式或射水切砼式装置等等,也包括各种热熔回收装置在内。
35、和/或,所述扩体锚固结构配置有膜袋,或同时还配置有排气管并延伸至锚孔外;膜袋可以是任意形式,包括但不限于外膜袋、内膜袋等,“配置”包括但不限于扩体锚固结构外、内等部位。膜袋除了提供相对纯净的灌浆环境以外,还可以为探测波的传播提供相对纯净的介质环境,例如空气或水环境。灌注管、排气管的设置见伞状扩大头锚固技术系列先期申请。防水功能包括但不限于防水外套或框架、密封圈、聚合物充填等结构措施、材料。膜袋为现有技术,详见申请人关于伞状扩大头锚固的系列先期申请。
36、和/或,角位移传感器和/或线位移传感器与所述系统控制器有线连接;有线包括但不限于光纤、网线、杜邦线、电缆线、usb数据线等等。
37、和/或,在所述扩孔钻具的后铰接装置上,还设置有肋梁;肋梁包括若干条横肋和/或纵肋和/或切向肋,可以是钢肋条,也可以是钢肋板等。后铰接装置做得很高大并加设肋梁是为增强对长杆、短杆的约束扭矩以克服扩孔器环周被切削岩土体的反力扭矩,切向肋与伞状扩体锚固结构中为支撑加固后铰接装置所设置的肋梁类似,伞状扩体锚固结构的肋梁与铰接板垂直并以焊接固定在前盘和/或后盘上,扩孔钻具的切向(或称周向)肋梁也与铰接板垂直并以焊接固定在前盘和/或后盘上。
38、和/或,在所述扩孔钻具的钻杆和/或纵向柱乙上,还设置有螺旋翼。螺旋翼用于钻孔及出渣,钻机钻具的其他装置及限位措施不在本技术内涉及。
39、和/或,还设置有测具,所述测具连接在前盘或后盘或先导板/前碇板或后托板/后碇板上并向后延伸出锚孔外。传统测具可与电子测具配合使用,或在电子测具发生意外(例如锚孔内外的通信连接中断)时发挥作用。锚孔为锚杆孔或锚索孔简称,即在岩土体上钻凿孔洞以提供植入锚筋,然后被充填灌注固结剂形成锚杆或锚索,当然,也有部分不做充填灌注的情况。测具既可以是单独的测绳/测杆,也可以与灌注管、顶杆、锚筋、植锚工具、拔销绳、插销等构件合体设置。
4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41、1、通过设置摄像头实现了钻孔内扩体锚固承载结构、扩孔钻具的扩张情况的可视化,与数字化的测量结果相互映证,避免单一测控方式因为各种原因(例如温度、湿度、地下水、泥浆、缠绕、碰撞、移位、损毁等)可能产生的误报。
42、2、实现了扩体锚固承载结构、扩孔钻具扩张测控的机械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化、数字化,改变了原有依靠人工测量(测绳/测杆)方式的简陋状态,实现了在施工中扩体结构扩张信息的即时反馈(工序施工质量的即时反馈)而不是事后反馈,实现了信息反馈效率的大幅提升;并且通过舵机调节摄像头角度,并且设置语音系统与报警装置,使岩土锚固领域能够与社会的数智化发展同步。
43、3、本发明能够在扩体锚固承载结构的扩张施工阶段、扩孔钻具的扩孔施工阶段就及时反映锚孔扩孔段内相应扩张机构的实际扩张情况即施工实际偏差情况,可以即时、及时提供工序质量的验收依据,避免了灌注浆之后或植锚工具/扩张工具退出锚孔之后再通过其他方式来发现伞笼扩张度不够标准而需要返工的情况发生,避免了扩孔钻具退出钻孔之后再通过传统测孔设备来发现扩孔孔径不够标准而需要返工的情况发生,做到了施工环节的即时检测而不是工后检测,大幅提高了施工效率,并避免了工程成本的不必要的大量增加。
44、4、使得钻孔内扩体锚固承载结构、扩孔钻具的扩张情况实现数据化展示、数据贮存、数据分析处理、数据传输、数据打印,以及所检测数据、分析数据的直观化、图表化,以定量描述(扩张究竟达到了百分之多少,实际偏差有多少,是否符合设计对偏差度的要求)替代了以前的定性描述(有没有实现扩张)。
45、5、改变了现有桩基测孔技术cn216410132u中将主控板、探距模块的总成放入钻孔中然后通过无线传输向钻孔外输出探测数据的做法,本发明将主控板与探距模块分开,成为孔外、孔内两个部分,使主控板避开了钻孔内的泥、水环境,大幅增加了检测设备的可靠性与稳定性,同时,对扩体锚固承载结构而言,仅仅只有位移测量模块以及无线传输模块/通信线缆成为一次性消耗品,从而也大幅节省了造价。这使得在本领域实现机械化、自动化、电子信息化、数字化的同时,既保障了设备、系统运行的可靠性、稳定性,又实现了技术进步道路上的经济性。
46、6、本发明解决了现有技术因为植锚工具尺寸较小探测装置难以安装在植锚工具上的问题,植锚工具携带探测装置进出伞笼及锚孔容易造成探测装置受损坏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压力传感器、接近传感器、光电传感器安设在抵达接触面上无法感知两个不必靠拢的构件相互靠近或两个构件相互远离的情况,只能依靠两个构件的抵达接触给出开关信号(即伞笼是否扩张的信息)而无法给出量(即伞笼最终实际扩张程度)的信息,无法为施工管理人员掌握实际施工偏差、实施伞笼/筋笼扩张工序的质量验收、后续处置决策提供准确依据,还容易被碰撞破坏导致失效的问题;解决了现有技术通过测具(测绳或测杆)在锚孔外读数测量以间接判断伞笼的情况(虽然读数可以很精确但未必是锚孔内扩体结构的真实情况反映),没能直接在伞笼内进行测量,测量方法抽象而不直观、较原始、较单一、可靠度有限的问题。
47、7、使得在扩体锚固承载结构解锁扩张之后,压力盒或其他测力、测变形装置的最终安装状态得到可靠的、确切的信息反馈。
1.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施工中扩体锚固结构扩张度及扩孔钻具扩张度的检测装置,其特征在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