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空调设备,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室内机以及暖通设备。
背景技术:
1、暖通设备可以包括空调,空调是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电器设备,相关技术中,空调的进风口处设置有进风格栅,由于进风格栅的存在,且进风格栅往往为平板状设置,所以容易使得气流从空调的进风口流进空调内受到阻碍,降低空调的进风量,从而导致空调内与进风口连通的风道的气动效率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室内机以及暖通设备,旨在提高室内机的换热效率,以及提高风道的气动效率。
2、本申请实施例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室内机,所述室内机包括壳体、室内换热器以及格栅组件,所述壳体在底面间隔设置有进风口以及出风口,所述壳体内部形成有连通所述进风口以及所述出风口的风道,所述室内换热器在所述风道内倾斜设置,且至少部分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进风口相对设置,所述格栅组件设置于所述进风口处,且所述格栅组件包括多个呈弧形间隔排布的格栅条,多个格栅条所构成的整体向远离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外凸。
3、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格栅条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排布,且由前指向后的方向,多个所述格栅条所构成的整体逐渐朝向所述室内机翘起。
4、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进行等长划分的第一格栅条组以及第二格栅条组,所述第一格栅条组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条组更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格栅条组的弯曲度小于第二格栅条组的弯曲度。
5、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格栅条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排布,所述格栅条包括最靠近所述室内机后侧的后侧格栅条,以及最靠近所述室内机前侧的前侧格栅条,所述前侧格栅条低于所述后侧格栅条,且所述前侧格栅条与所述后侧格栅条的高度差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20mm。
6、进一步地,所述前侧格栅条的顶点与所述后侧格栅条的顶点之间的连接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不小于5度且不大于15度,和/或,所述前侧格栅条的顶点与所述后侧格栅条的顶点之间的连接直线与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迎风面之间的第二夹角不小于20度且不大于40度,和/或,所述室内换热器的迎风面与所述水平面之间的第三夹角不小于25度且不大于45度。
7、进一步地,所有所述格栅条的底端的连接线为一弧形线,所述弧形线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以及前端均与所述室内机的底面平滑过渡。
8、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格栅组件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包括后面板以及前面板,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自所述格栅组件向所述室内机的后侧延伸,且由前指向后的方向,所述后面板逐渐翘起,所述前面板与所述后面板连接且与所述后面板围设形成所述进风口,所述出风口设置于所述前面板,所述前面板自所述格栅组件向所述室内机的前侧延伸,且由后指向前的方向,所述前面板逐渐翘起。
9、进一步地,所述后面板的底部轮廓线、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轮廓线均与所述格栅组件的底部轮廓线平滑过渡。
10、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组件的底部轮廓线从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分面向后侧延伸,且所述后面板的底部轮廓线与所述格栅组件的底部轮廓线所构成的总轮廓线与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轮廓线关于所述中分面呈轴对称设置。
11、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贯流风轮,所述贯流风轮设置于所述风道内,且所述贯流风轮位于所述室内换热器与所述出风口之间,其中,沿靠近所述贯流风轮的方向,相邻的两个所述格栅条的间距逐渐增大。
12、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迎风面,每一所述格栅条至少具有一倾斜面,其中,所述倾斜面与所述迎风面之间具有第四夹角,所述第四夹角不小于85度且不大于95度。
13、进一步地,每一所述格栅条的所述倾斜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倾斜面均与所述迎风面形成所述第四夹角。
14、进一步地,多个所述格栅条的投影在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不重叠。
15、进一步地,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格栅组件还包括格栅框架,所述格栅框架安装于所述面板,且所述格栅条安装于所述格栅框架上。
16、进一步地,所述面板上具有多个钩孔,所述格栅框架包括多个钩接件,所述钩接件与所述钩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格栅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上,和/或,所述面板上具有多个卡孔,所述格栅框架包括多个卡接件,所述卡接件卡接于所述卡孔内,以使得所述格栅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上。
17、进一步地,所述格栅组件还包括多个加强筋,所述加强筋沿所述格栅框架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且每一所述加强筋具有与所述格栅条相适配的安装槽,所述格栅条安装于所述安装槽内。
18、进一步地,所述格栅框架、所述加强筋以及所述格栅条为一体式构件。
19、进一步地,所述室内机还包括过滤网,所述过滤网设置于所述格栅组件与所述室内换热器之间,且安装于所述进风口处。
20、本申请实施例第二方面提供了一种暖通设备,所述暖通设备包括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以及室外机,所述室外机与所述室内机构成循环流路。
21、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室内机以及暖通设备,通过设置多个格栅条呈弧形间隔排布,且多个格栅条所构成的整体向远离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外凸,如此,一方面,气流可以通过格栅进风口正对地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且气流从靠近贯流风轮处流入风道内的路径变短,以使得气流可以有效地进入风道内与室内换热器进行换热,从而提高室内机的换热效率;另一方面,多个格栅条所构成的整体朝远离室内换热器的方向外凸,也即,每一格栅条自上向下倾斜延伸,以使得气流在进风口处进风顺畅,进而增大气流的进风量,以及风道内可容纳进风量的面积增大,在贯流风轮的功率或者功耗一样的情况下,因气流的进风量增大以及风道内可容纳进风量的面积增大,所以气流在风道内循环的速度更快,以使得贯流风轮将电能转换为风能的工作效率更高,进而提高了风道的气动效率。
1.一种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格栅条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排布,且由前指向后的方向,多个所述格栅条所构成的整体逐渐朝向所述室内机翘起。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包括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进行等长划分的第一格栅条组以及第二格栅条组,所述第一格栅条组相对于所述第二格栅条组更靠近所述出风口,所述第一格栅条组的弯曲度小于所述第二格栅条组的弯曲度。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格栅条沿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排布,所述格栅条包括最靠近所述室内机后侧的后侧格栅条,以及最靠近所述室内机前侧的前侧格栅条,所述前侧格栅条低于所述后侧格栅条,且所述前侧格栅条与所述后侧格栅条的高度差不小于10mm且不大于20mm。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前侧格栅条的顶点与所述后侧格栅条的顶点之间的连接直线与水平面之间的第一夹角不小于5度且不小于15度;和/或,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有所述格栅条的底端的连接线为一弧形线,所述弧形线在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后端以及前端均与所述室内机的底面平滑过渡。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格栅组件连接于所述面板,所述面板包括: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后面板的底部轮廓线、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轮廓线均与所述格栅组件的底部轮廓线平滑过渡。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的底部轮廓线从所述室内机的前后方向上的中分面向后侧延伸,且所述后面板的底部轮廓线与所述格栅组件的底部轮廓线所构成的总轮廓线与所述前面板的底部轮廓线关于所述中分面呈轴对称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11.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换热器具有迎风面,每一所述格栅条至少具有一倾斜面;
12.如权利要求1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每一所述格栅条的所述倾斜面的数量为两个,两个所述倾斜面均与所述迎风面形成所述第四夹角。
1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格栅条的投影在所述室内机的高度方向上不重叠。
1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包括面板,所述格栅组件还包括格栅框架,所述格栅框架安装于所述面板,且所述格栅条安装于所述格栅框架上。
15.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面板上具有多个钩孔,所述格栅框架包括多个钩接件,其中,所述钩接件与所述钩孔相互配合,以使所述格栅组件安装于所述面板上;和/或,
16.如权利要求14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组件还包括:
17.如权利要求16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格栅框架、所述加强筋以及所述格栅条为一体式构件。
18.如权利要求1-17任一项所述的室内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室内机还包括:
19.一种暖通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