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

专利2025-07-19  2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


背景技术:

1、再生稻是水稻种植的一种模式,第一季水稻成熟的时候会有一些腋芽,第一季收割之后它们得到保留,在原有的根系的基础上,这批腋芽再次生长、抽穗,大约2个月后它们再次成熟,可以收割。

2、目前,我国正在大力发展再生稻,但头季稻(即第一季水稻)收获没有专用器具,传统的联合收割机离地间隙较低,履带普遍宽度在350mm-500mm之间,容易造成对头季稻留茬的破坏,进而影响其再生季的产量,因此,需要针对再生稻头季收获的农艺要求,设计一款合适的再生稻收获机。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存在的问题,提供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该再生稻收获机具有高离地间隙、低碾压率、转向灵活的特点,符合再生稻头季收获的农艺要求。

2、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3、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包括轮式行走底盘、车架、驾驶室、收割装置、输送槽、脱粒清选装置、秸秆粉碎装置以及粮箱;其中,

4、所述轮式行走底盘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用于转向的折腰转向装置,所述折腰转向装置的前端与所述前车体铰接,所述折腰转向装置的后端与所述后车体铰接;

5、所述车架设置在所述前车体上,所述收割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方;所述驾驶室、脱粒清选装置、秸秆粉碎装置以及粮箱均安装在车架上;所述输送槽的前端与所述收割装置连接,所述输送槽的后端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喂入口连接;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谷粒排出口与所述粮箱连接,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秸秆排出口与所述秸秆粉碎装置连接。

6、上述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的工作原理是:

7、工作时,收割装置用于将稻禾切断并输送至输送槽,切断的稻禾经输送槽输送至脱粒清选装置的入口,稻禾在脱粒清选装置进行脱粒和清选,稻禾中的谷粒会从脱粒清选装置的谷粒排出口排入至粮箱中进行储存,稻禾中的秸秆会从脱粒清选装置的秸秆排出口排入至秸秆粉碎装置,秸秆粉碎装置对秸秆进行粉碎,粉碎后抛洒在车辙上。

8、本发明的一个优选方案,其中,所述收割装置的有效收割宽度大于所述轮式行走底盘的额定轮距,以避免再生稻收获机对未收割的再生稻进行碾压。

9、优选地,所述脱粒清选装置包括单纵轴流脱粒滚筒,所述喂入口设置在所述单纵轴流脱粒滚筒的前端,所述喂入口上设有一个具有自动喂入功能的螺旋叶轮。在脱粒时,输送槽上的稻禾在螺旋叶轮的作用下,从喂入口自动喂入单纵轴流脱粒滚筒,单纵轴流脱粒滚筒旋转对稻禾进行脱粒处理,因为脱粒时间长,脱离效果相比传统的切流式滚筒较为充分,脱净率高。

10、优选地,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动力来源于所述轮式行走底盘的pto轴,所述pto轴通过v带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连接。通过使用pto轴的动力,使得脱粒清选装置无需设置额外的动力装置,结构更加简单。

11、优选地,所述秸秆粉碎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清选室的后方,所述秸秆粉碎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中获得动力。上述结构中,pto轴的动力可以驱动脱粒清选装置工作,同时,脱粒清选装置与秸秆粉碎装置之间通过传动机构实现动力传递,将脱粒清选装置的动力传递至秸秆粉碎装置,秸秆粉碎装置对秸秆进行切割和破碎处理。

12、优选地,所述折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油缸、内滚筒、外滚筒、前铰接座、后铰接座以及油缸安装座;其中,所述内滚筒设置在所述前车体的后端,所述外滚筒套设在所述内滚筒上且与内滚筒转动连接;所述前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外滚筒的后端,所述后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后车体的前端,所述前铰接座与所述后铰接座相互铰接;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在外滚筒与前铰接座上,所述转向油缸的前端与所述前铰接座铰接,所述转向油缸的后端与所述后车体铰接。上述结构中,通过转向油缸的伸缩控制前、后车体的折腰角度,进而实现转向,外滚筒具有一定的旋转角度,实现前、后车体之间的扭转,保证在通过崎岖不平路面时四轮可以着地。

13、优选地,所述车架由多根方管焊接而成,所述车架的前端与所述前车体的前桥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前车体的主梁焊接。采用方管焊接,结构简单,强度高。

14、优选地,所述轮式行走底盘采用四轮驱动的方式,所述前车体与后车体的车轮采用水田高花纹轮胎,该水田高花纹轮胎的断面宽度小于水稻的种植行距。通过使用水田高花纹轮胎,抓地能力强,便于在潮湿土壤间行驶,水田高花纹轮胎的断面宽度小于水稻的种植行距,使得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可以在种植行间行驶,避免对再生稻留茬进行碾压。

15、优选地,所述粮箱上设有高位卸粮机构,所述高位卸粮机构包括输送管、设置在输送管内的绞龙以及用于驱动绞龙旋转的液压马达;所述输送管的入口与所述粮箱的下端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粮箱的高度。通过设置高位卸粮机构,液压马达驱动绞龙旋转,将粮箱中的谷粒会从输送管中输送至粮卡车上,实现快速卸粮,降低人工成本。

16、优选地,所述收割装置位于前车体的正前方,所述脱粒清选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左前方,所述驾驶室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右前方,所述粮箱布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后方。通过设置上述结构,使得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上的各个机构布置合理,空间利用率高,结构更加紧凑。

17、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1、本发明中的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通过设置收割装置、脱粒清选装置、粮箱、秸秆粉碎装置,可以实现收割、脱粒、清选、收集、排杂等工序,上述工序可同时进行,一体化程度高。

19、2、本发明中的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相比于履带式联合收割机普遍使用的宽履带,本发明中通过设置轮式行走底盘,可以在种植行间行驶,对再生稻留茬碾压面积减小,且能改善履带式行走底盘原地转向造成的土壤结构破坏。

20、3、本发明中的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采用轮式行走底盘,离地间隙较高,通过性好,避免影响头季稻收割后的高留茬。

21、4、本发明中的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采用折腰转向装置进行转向,转弯半径小,转向灵活,能应对田间道路的复杂环境。



技术特征:

1.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包括轮式行走底盘、车架、驾驶室、收割装置、输送槽、脱粒清选装置、秸秆粉碎装置以及粮箱;其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装置的有效收割宽度大于所述轮式行走底盘的额定轮距。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包括单纵轴流脱粒滚筒,所述喂入口设置在所述单纵轴流脱粒滚筒的前端,所述喂入口上设有一个具有自动喂入功能的螺旋叶轮。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动力来源于所述轮式行走底盘的pto轴,所述pto轴通过v带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秸秆粉碎装置通过螺栓固定安装在所述脱粒装置的清选室的后方,所述秸秆粉碎装置通过传动机构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中获得动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折腰转向装置包括转向油缸、内滚筒、外滚筒、前铰接座、后铰接座以及油缸安装座;其中,所述内滚筒设置在所述前车体的后端,所述外滚筒套设在所述内滚筒上且与内滚筒转动连接;所述前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外滚筒的后端,所述后铰接座设置在所述后车体的前端,所述前铰接座与所述后铰接座相互铰接;所述油缸安装座固定在外滚筒与前铰接座上,所述转向油缸的前端与所述前铰接座铰接,所述转向油缸的后端与所述后车体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车架由多根方管焊接而成,所述车架的前端与所述前车体的前桥通过螺栓固定,所述车架的后端与所述前车体的主梁焊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轮式行走底盘采用四轮驱动的方式,所述前车体与后车体的车轮采用水田高花纹轮胎,该水田高花纹轮胎的断面宽度小于水稻的种植行距。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粮箱上设有高位卸粮机构,所述高位卸粮机构包括输送管、设置在输送管内的绞龙以及用于驱动绞龙旋转的液压马达;所述输送管的入口与所述粮箱的下端连通,所述输送管的出口的高度高于所述粮箱的高度。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收割装置位于前车体的正前方,所述脱粒清选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左前方,所述驾驶室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右前方,所述粮箱布置在所述驾驶室的后方。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一种折腰转向轮式再生稻收获机,包括轮式行走底盘、车架、驾驶室、收割装置、输送槽、脱粒清选装置、秸秆粉碎装置以及粮箱;所述轮式行走底盘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设置在所述前车体与后车体之间用于转向的折腰转向装置;所述车架设置在所述前车体上,所述收割装置设置在所述车架的前方;所述驾驶室、脱粒清选装置、秸秆粉碎装置以及粮箱均安装在车架上;所述输送槽的前端与所述收割装置连接,后端与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喂入口连接;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谷粒排出口与所述粮箱连接,所述脱粒清选装置的秸秆排出口与所述秸秆粉碎装置连接。该再生稻收获机具有高离地间隙、低碾压率、转向灵活的特点,符合再生稻头季收获的农艺要求。

技术研发人员:曾山,涂清柳,王昱,卢家欢,李杰浩,梅伟丽,王鹏,孙家臣,陈晓流,崔朝辉,苗泉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华南农业大学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269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