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it,特别地涉及一种排期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以及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1、此处提供的背景技术描述的目的是总体地给出本技术的背景,本部分的陈述仅仅是提供了与本技术相关的背景,并不必然构成现有技术。
2、现如今,越来越多的企业都在关注数字化变革,在此大背景下数字化需求也就随之激增,如何做好数字化需求的管理,以能够更快速、更高效的完成数字化需求的交付,俨然已成为当今it领域的重点课题之一。
3、目前,大部分企业对需求的管理都完全依赖于人,并在有以下缺陷:
4、(1)需求管理混乱,无法确定现有需求的进展,也无法对用户新提出的需求给出明确的交付日期;
5、(2)需求工作量评估不合理,总是延期交付;
6、(3)由于一个需求的实现往往需要多个不同工种的人员紧密配合(比如,包括:方案、ui、前端开发、后端开发、测试等工种),往往会由于某一工种的工作延期,而影响到整体需求的交付进度或者导致其他工种处于无效的等待状态;
7、(4)工种人员分工不合理,有的员工项目上线赶进度、工作堆积如山做不完,而有的员工则需求少、较为清闲、产出成果较少;
8、(5)由于管理者难以实时获取需求的研发进度以及员工的实际工作饱和情况,因此,很难及时调整员工的工作安排以能够更快速高效地完成需求的交付。
9、鉴于此,当前存在员工工作安排不合理,进度信息不透明、不公开、不准确,便会导致需求无法快速交付、交期无法评估以及评估不准等问题;而在管理上则会严重依赖历史经验,存在不合理、无法科学量化和不能服众等缺陷。因此,针对如何统筹安排需求的排期,以进行需求的管理和人员的调度并提升交付效率,缺乏一套科学完备的处理方案。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上述问题,本技术提出一种排期方法、系统、存储介质、计算机程序产品及电子设备。实现了对数字化需求的交付情况进行科学量化的管理,旨在解决交期无法评估、评估不准,以及员工工作安排不合理、需求无法快速交付等问题。不仅能够提升it团队整体的交付效率,并保障对用户需求的交付承诺;而且还能够帮助管理者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并提升工作的人效和产出价值。
2、本技术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期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3、确定产品需求研发所需的工种并根据各工种对所述产品需求进行拆分,获得多个子需求;其中,一个所述产品需求对应一个或多个工种,每个所述工种均至少对应一个子需求;
4、分别对各工种对应的子需求进行工作量评估,以确定各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
5、根据所有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生成所述产品需求对应的各工种的基准工时列表;
6、根据所述基准工时列表,以具备最短研发周期为条件,通过预设排期模型确定所述产品需求的最佳人员排期。
7、进一步地,还包括:
8、根据所述最佳人员排期,确定所述产品需求的研发周期;
9、根据所述研发周期,确定所述产品需求的交付日期。
10、进一步地,所述子需求包括:
11、交互设计需求,代码研发需求和产品测试需求中的一项或多项。
12、进一步地,所述分别对各工种对应的子需求进行工作量评估,以确定各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包括:
13、分别对各工种对应的子需求进行工作量评估,以确定各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
14、进一步地,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工时列表,以具备最短研发周期为条件,通过预设排期模型确定所述产品需求的最佳人员排期,包括:
15、分别确定各工种的研发人员列表;其中,在每个工种的研发人员列表中均包括一名或多名待承接该工种对应子需求的研发人员;
16、根据所有工种的研发人员列表,生成所述产品需求的研发小组集合;其中,在所述研发小组集合中包括一个或多个研发小组,在每个研发小组中均包括所有工种的研发人员;
17、针对所述研发小组集合中的任一研发小组,确定该研发小组中各研发人员的研发工时和开始日期,并根据该研发小组中的所有研发人员的研发工时和开始日期,确定该研发小组的研发周期;
18、从所有研发小组的研发周期中确定最短研发周期,并根据所述最短研发周期确定最佳人员排期。
19、进一步地,确定所述研发工时的步骤包括:
20、根据研发人员的职级,确定研发人员的研发进度权重;
21、根据研发人员所属的工种,通过所述基准工时列表获取完成该研发人员所承接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
22、根据所述研发进度权重和所述基准工时确定所述研发工时。
23、进一步地,确定所述研发进度权重的步骤,包括:
24、根据所述职级通过预设职级能力对照表确定研发人员的业务能力值;
25、根据研发人员所承接的子需求确定其所属的第一领域,获取研发人员所主攻的第二领域,根据所述第一领域和所述第二领域确定研发匹配度值;
26、根据所述业务能力值和所述研发匹配度值,确定所述研发进度权重。
27、进一步地,还包括:
28、通过预设排期模型对所述最佳人员排期进行监测,在所述最佳人员排期发生异常的情况下发出提醒消息。
29、本技术的第二个方面,提供了一种排期系统,所述系统包括:
30、需求拆分模块,用于确定产品需求研发所需的工种并根据各工种对所述产品需求进行拆分,获得多个子需求;其中,一个所述产品需求对应一个或多个工种,每个所述工种均至少对应一个子需求;
31、基准工时评估模块,用于分别对各工种对应的子需求进行工作量评估,以确定各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
32、基准工时列表生成模块,用于根据所有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生成所述产品需求对应的各工种的基准工时列表;
33、需求研发排期模块,用于根据所述基准工时列表,以具备最短研发周期为条件,通过预设排期模型确定所述产品需求的最佳人员排期。
34、本技术的第三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35、本技术的第四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该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可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用以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36、本技术的第五个方面,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存储器和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所述存储器和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之间互相通信连接,该计算机程序被所述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上所述方法的步骤。
3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技术方案所具备的优点或有益效果包括:
38、本技术能够实现对数字化需求的交付情况进行科学量化的管理,旨在解决交期无法评估、评估不准,以及员工工作安排不合理、需求无法快速交付等缺陷。能够提升整体it团队的交付效率,并可避免开发资源等待、闲置等情况的发生,保障了对用户需求的交付承诺;还可帮助管理者合理安排工作分工,并提高人效和产出价值。
1.一种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子需求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别对各工种对应的子需求进行工作量评估,以确定各工种完成对应的子需求所需的基准工时,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据所述基准工时列表,以具备最短研发周期为条件,通过预设排期模型确定所述产品需求的最佳人员排期,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研发工时的步骤包括: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确定所述研发进度权重的步骤,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期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一种排期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10.一种计算机程序产品,所述计算机程序产品包括计算机程序或指令,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程序或指令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1.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特征在于,所述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存储的计算机程序,当被一个或多个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1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存储器和处理器,所述存储器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当所述计算机程序被所述处理器执行时,实现如权利要求1至8中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