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07-22  28


本发明涉及建筑施工,具体涉及一种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


背景技术:

1、随着社会的进步及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许多既有砌体结构墙的建筑物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使用需求。地震中,抗震性能差的砌体结构墙的建筑物威胁着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砌体结构墙改造加固与新建建筑物的墙体结构相比有以下优点:工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所以对现有砌体结构墙加固是一种切实可行的方法。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发明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为克服现有技术所存在的缺陷,现提供一种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以解决抗震性差的砌体结构墙进行新建,存在工期长、造价高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提供一种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包括:

3、于既有砖砌体墙上切割去除墙段形成嵌补空间;

4、于去除墙段后的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向内切割形成多个延伸槽,所述多个延伸槽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

5、将多根连接筋的一端植入所述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内,使得所述多根连接筋的另一端伸至所述嵌补空间内;

6、于所述嵌补空间内砌筑新建砖砌体墙段,并将所述多根连接筋的另一端锚固于所述新建砖砌体墙段内,所述新建砖砌体墙段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多个凹槽,所述多个凹槽的位置与所述多个延伸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所述新建砖砌体墙段的两端分别与所述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之间形成浇筑空间;

7、于所述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构造柱。

8、进一步的,在浇筑所述混凝土之前,于所述浇筑空间内绑扎构造柱钢筋结构,所述构造柱钢筋结构包括多个纵筋和箍设于所述多个纵筋的外部的箍筋,在浇筑所述混凝土后,所述混凝土包覆于所述构造柱钢筋结构。

9、进一步的,所述连接筋植入所述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内的深度大于15cm。

10、进一步的,所述多根连接筋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根连接筋的间距为33cm。

11、进一步的,所述延伸槽的尺寸适配于所述凹槽的尺寸。

12、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的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在不破坏原结构墙体的情况下,提高砌体墙抗压承载力,且结构简单,施工方便。比于新建建筑物的基础结构,本发明的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工期短、施工方便、造价低。



技术特征:

1.一种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浇筑所述混凝土之前,于所述浇筑空间内绑扎构造柱钢筋结构,所述构造柱钢筋结构包括多个纵筋和箍设于所述多个纵筋的外部的箍筋,在浇筑所述混凝土后,所述混凝土包覆于所述构造柱钢筋结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筋植入所述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内的深度大于15cm。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根连接筋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相邻的两根连接筋的间距为33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槽的尺寸适配于所述凹槽的尺寸。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砖砌体墙加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于既有砖砌体墙上切割去除墙段形成嵌补空间;于去除墙段后的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向内切割形成多个延伸槽,多个延伸槽沿竖直方向间隔设置;将多根连接筋的一端植入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内,使得多根连接筋的另一端伸至嵌补空间内;于嵌补空间内砌筑新建砖砌体墙段,并将多根连接筋的另一端锚固于新建砖砌体墙段内,新建砖砌体墙段的相对的两端分别形成多个凹槽,多个凹槽的位置与多个延伸槽的位置一一对应,新建砖砌体墙段的两端分别与既有砖砌体墙的断面之间形成浇筑空间;于浇筑空间内浇筑混凝土以固结形成构造柱。本发明解决了抗震性差的砌体结构墙进行新建,存在工期长、造价高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褚永颜,张志威,于海申,刘博,刘浩,邱宇,徐文岩,崔爱珍,刘丽丽,郭海岩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中国建筑第八工程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283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