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易插胃管装置及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1、鼻胃管主要应用于患者吞咽困难或者意识不清等难以独立完成食物摄取动作的情况。使用时,鼻胃管经鼻孔插入,经咽部和食道到达胃部,然后可以使用注射器将配制好的营养液或者药物通过堵口位置推送进患者胃部。当患者需要长期使用鼻胃管时,需要定期(例如每隔半个月或一个月)更换新的鼻胃管,以降低鼻胃管堵塞和感染风险。
2、但是,相关技术提供的胃管装置,存在更换胃管难、不便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了一种易插胃管装置及使用方法,用于解决更换胃管难、不便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申请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易插胃管装置,包括:
4、胃管,胃管上设有第一刻度线,胃管的第一端部的端面开设有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第一开口,胃管的第二端部开设有第二开口;
5、导丝,导丝上设有第二刻度线;
6、辅助组件,辅助组件用于在退出旧的胃管和伸入新的胃管的情况下,固定导丝。
7、可选地,第一端部的侧面开设有侧孔。
8、可选地,胃管包括内置管段和外露管段,内置管段的一端为胃管的第一端部,内置管段的另一端和外露管段的一端可拆卸管接,外露管段的另一端为胃管的第二端部。
9、可选地,辅助组件包括:
10、固定槽架,固定槽架用于放置导丝,固定槽架的底部还设有多个凹槽,多个凹槽间隔设置,多个凹槽用于操作者捏住导丝和/或胃管进行伸入和退出操作;
11、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置在患者嘴部位置、且与固定槽架的第一端对接;
12、第二支架,第二支架与固定槽架的第二端对接;
13、支撑平台,支撑平台用于支撑固定槽架和第二支架;
14、固定件,固定件用于在第一支架位置固定导丝、以及用于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导丝。
15、可选地,固定槽架包括多个子槽架,相邻的两个子槽架可拆卸插拔连接。
16、可选地,固定件包括:
17、第一卡扣,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用于在第一支架位置固定导丝;
18、第二卡扣,设置在第二支架上,用于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导丝;
19、手柄,可滑动套设固定在导丝上,手柄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
20、可选地,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支架槽孔,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支架槽孔;
21、固定件包括:
22、可拆卸固定夹,可拆卸固定夹用于在任一端穿过第一支架槽孔的情况下夹持导丝,以在第一支架位置固定导丝;或者用于在任一端穿过第二支架槽孔的情况下夹持导丝,以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导丝;
23、其中,可拆卸固定夹的横截面积大于第二开口的横截面积。
24、可选地,易插胃管装置还包括:
25、绑带,绑带设置在第一支架上,用于绑在患者头部;
26、一次性剪刀,用于在更换胃管时,在胃管的体外位置剪断胃管。
27、可选地,辅助组件还用于在插胃管成功后固定胃管。例如,通过下述的第三卡槽固定胃管。
28、可选地,辅助组件包括:
29、第一支架,第一支架设置在患者嘴部位置;
30、第二支架;第二支架可以通过手扶、图钉或者其它方式固定支撑。
31、第一支架上设有第一卡槽,第二支架上设有第二卡槽,第一卡槽用于卡接固定导丝,第二卡槽用于卡接固定导丝。
32、可选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槽,第三卡槽用于卡接固定胃管,不同的第三卡槽的尺寸不一致。
33、可选地,易插胃管装置还包括:
34、套管,套管上设有第三刻度线,套管用于在更换胃管的情况下,引导退出旧式胃管,以及引导插入导丝;
35、其中,旧式胃管的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端面为封堵面。
36、可选地,套管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为锥形或者斜形,套管的硬度大于旧式胃管的硬度,套管的长度为40~60cm。
37、本技术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了上述易插胃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包括更换旧的所述胃管的方法,更换旧的所述胃管的方法,包括:
38、将新的导丝穿入旧的胃管,并根据旧的胃管上的第一刻度线、以及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确定新的导丝的伸入长度;
39、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新的导丝;
40、通过第一开口,将旧的胃管退出患者体内;
41、在第一支架位置固定新的导丝,并在第二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以避位;
42、继续退出旧的胃管,直至完全退出;
43、将新的胃管套设在新的导丝上;
44、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新的导丝,并在第一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以避位;
45、利用新的导丝的导向作用,将新的胃管伸入患者体内,并根据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以及新的胃管上的第一刻度线,确定新的胃管的伸入长度;
46、在第二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并退出新的导丝,以完成更换旧的胃管。
47、可选地,胃管包括内置管段和外露管段,内置管段的一端为胃管的第一端部,内置管段的另一端和外露管段的一端可拆卸管接,外露管段的另一端为胃管的第二端部;
48、将新的导丝穿入旧的胃管,并根据旧的胃管上的第一刻度线、以及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确定新的导丝的伸入长度,包括:
49、在旧的内置管段的体外位置剪断旧的内置管段,将新的导丝通过剪断位置开口穿入旧的内置管段,并根据旧的内置管段上的第一刻度线、以及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确定新的导丝的伸入长度;
50、将新的胃管套设在新的导丝上,包括:
51、将新的内置管段套设在新的导丝上;
52、利用新的导丝的导向作用,将新的胃管伸入患者体内,并根据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以及新的胃管上的第一刻度线,确定新的胃管的伸入长度,包括:
53、利用新的导丝的导向作用,将新的内置管段伸入患者体内,并根据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以及新的内置管段上的第一刻度线,确定新的内置管段的伸入长度;
54、在第二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并退出新的导丝,以完成更换旧的胃管,包括:
55、在第二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并退出新的导丝;
56、将新的外露管段与新的内置管段连接。
57、可选地,易插胃管装置还包括:套管,套管上设有第三刻度线,套管用于在更换胃管的情况下,引导退出旧式胃管,以及引导插入导丝,旧式胃管的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端面为封堵面;
58、易插胃管装置的使用方法还包括更换旧式胃管的方法,更换旧式胃管的方法,包括:
59、在患者体外位置剪断旧式胃管并移动旧式胃管,使得旧式胃管退出第一预设长度、且旧式胃管仍保持伸入患者食道;
60、将套管套设在旧式胃管的外表面上,直至套管套设至患者鼻部位置时,将套管与旧式胃管固定连接;
61、将套管和旧式胃管同时送入患者体内,使得套管伸入第二预设长度,以进入患者食道;
62、解除套管与旧式胃管之间的固定连接关系,并完全退出旧式胃管;
63、将新的导丝穿入套管,并通过套管的引导作用,将导丝伸入患者体内,并根据套管的第三刻度线、以及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确定新的导丝的伸入长度;
64、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新的导丝;
65、退出套管;
66、在第一支架位置固定新的导丝,并在第二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以避位;
67、继续退出套管,直至完全退出;
68、将新的胃管套设在新的导丝上;
69、在第二支架位置固定新的导丝,并在第一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以避位;
70、利用新的导丝的导向作用,将新的胃管伸入患者体内,并根据新的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以及新的胃管上的第一刻度线,确定新的胃管的伸入长度;
71、在第二支架位置松开新的导丝,并退出新的导丝,以完成更换旧式胃管。
72、可选地,第一预设长度为20cm,第二预设长度为35~50cm,套管的硬度大于旧式胃管的硬度,套管的长度为40~60cm。
7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
74、利用胃管上的第一开口,使得旧的胃管可以通过导丝退出患者体内;利用胃管上的第一刻度线和导丝上的第二刻度线,可以确定新的胃管所需的伸入长度。其中,辅助组件用于在退出旧的胃管和伸入新的胃管的情况下,固定导丝,以防止导丝移位。例如,在退出旧的胃管时,需要通过辅助组件固定新的导丝,防止新的导丝移位;在伸入新的胃管时,需要通过辅助组件固定新的导丝,防止新的导丝移位。本技术实施例提供的易插胃管装置及使用方法,可以解决更换胃管难、不便的问题,具有更换胃管方便、快捷的优点。
1.一种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包括内置管段和外露管段,所述内置管段的一端为所述胃管的第一端部,所述内置管段的另一端和所述外露管段的一端可拆卸管接,所述外露管段的另一端为所述胃管的第二端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还用于在插胃管成功后固定所述胃管。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辅助组件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架上还设有至少一个第三卡槽,所述第三卡槽用于卡接固定所述胃管,不同的所述第三卡槽的尺寸不一致。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一项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插胃管装置还包括: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套管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一端为锥形或者斜形,所述套管的长度为40~60cm。
9.一种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更换旧的所述胃管的方法,所述更换旧的所述胃管的方法,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胃管包括内置管段和外露管段,所述内置管段的一端为所述胃管的第一端部,所述内置管段的另一端和所述外露管段的一端可拆卸管接,所述外露管段的另一端为所述胃管的第二端部;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易插胃管装置的使用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易插胃管装置还包括:套管,所述套管上设有第三刻度线,所述套管用于在更换胃管的情况下,引导退出旧式胃管,以及引导插入所述导丝,所述旧式胃管的用于伸入患者体内的端面为封堵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