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茶叶机械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
背景技术:
1、在我国六大茶类加工中,揉捻工序是制作各种茶叶的重要工序,揉捻的目的是将茶叶输入揉捻机的揉捻桶中,使其在“揉盘与棱骨”的揉压作用下,损伤叶细胞,促使茶汁外溢,并将芽叶揉捻卷曲为条形。茶叶在揉捻过程中,因细胞受到了损伤其内含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维生素、茶多糖、茶色素等物质暴露在空气中,在茶多酚氧化酶及其它氧化酶的作用下,极易产生酶促氧化反应,使翠绿色的芽叶发生黄化或产生红变,并对绿茶的色香味形品质有着不良影响。然而现有的揉捻机,都是敞开在空气中进行茶叶揉捻,并无抗氧化的功能,为此作为高档名优绿茶,如何实现抗氧化揉捻,确保其外形翠绿,汤色黄绿,香气嫩绿的三绿优质绿茶品质,是一项需要解决的问题;同时,高端绿茶通常采用茶叶的嫩芽制作,揉捻力度不能太大,力度大容易造成茶叶断碎。因此,揉捻盘和揉捻筒材料的选择,也很关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解决现有茶叶揉捻机在揉捻时茶叶易氧化,影响茶叶品质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包括揉捻盘和揉捻桶及设置在揉捻桶上的桶盖;所述桶盖包括底部压板和上封板,所述底部压板与上封板间设置有充氮腔室,所述上封板上设置有充氮进气阀,所述底部压板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气阀,出气阀上连接设置有伸入揉捻桶内的充氮管,所述充氮管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氮气出孔,充氮管的底部密封。
3、为避免充氮管的气孔堵塞,所述充氮管外还套设有可转动的防护罩,所述防护罩的上部与充氮管间设置有转动轴承;防护罩为100目网状结构。
4、为进一步减少揉捻桶内的茶叶与空气接触,减少揉捻桶内氮气的流失,所述揉捻桶的底部安装有一圈柔性裙边。
5、优选的,所述揉捻桶的材料为杉木,所述揉捻盘的材料为柚木,所述揉捻盘上设置有竹制棱骨。
6、进一步的,所述竹制棱骨的截面为弧形结构,其高度为3-5cm,宽度为1.8-2.1cm。
7、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通过对桶盖的改进,使其具有可容纳高压氮气的充氮腔室,在茶叶揉捻时通过充氮管向揉捻桶内注入氮气,利用氮气独特的抗氧化与防腐保鲜作用,阻止芽叶发生黄化与红变反应,以便制成色香味形优质的茶叶。所述充氮管伸入桶内并依靠出气孔输出氮气,方便氮气向四周扩散,充满整个揉捻桶。同时,增加防护罩且可以转动,即能够减少茶叶与防护罩之间的摩擦,同时,还可以很好解决茶叶堵塞氮气出孔的问题。为保证揉捻桶的相对封闭,减少氮气的流失,所述揉捻桶的底部还设置有柔性裙边。所述揉捻桶、揉捻盘和棱骨的材料选择,能够减少茶叶在揉捻时的断碎率。
8、以下将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较为详细的说明。
1.一种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包括揉捻盘(1)和揉捻桶(2)及设置在揉捻桶(2)上的桶盖(3);其特征在于:所述桶盖(3)包括底部压板(31)和上封板(32),所述底部压板(31)与上封板(32)间设置有充氮腔室(33),所述上封板(32)上设置有充氮进气阀(4),所述底部压板(31)的中心位置设置有出气阀(5),出气阀(5)上连接设置有伸入揉捻桶(2)内的充氮管(6),所述充氮管(6)的管壁上均匀分布有氮气出孔(61),充氮管(6)的底部密封。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充氮管(6)外还套设有可转动的防护罩(7),所述防护罩(7)的上部与充氮管(6)间设置有转动轴承(8);防护罩(7)为100目网状结构。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桶(2)的底部安装有一圈柔性裙边(9)。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揉捻桶(2)的材料为杉木,所述揉捻盘(1)的材料为柚木,所述揉捻盘(1)上设置有竹制棱骨(11)。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充氮抗氧化茶叶揉捻机,其特征在于:所述竹制棱骨(11)的截面为弧形结构,其高度为3-5cm,宽度为1.8-2.1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