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料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28  18


本技术涉及自动化,尤其涉及一种下料设备。


背景技术:

1、线材与电子元件之间的焊接操作,可以使得线材与电子元件电气连接,同时还能使二者机械连接。对于3c产品而言,其装配精度要求较高,同时电子元件上焊盘也相对较小且焊盘之间的距离较近。为此,在线材与电子元件的焊接过程中,需要使用固定装置对线材和电子元件同时进行固定,以保证焊接精度。在焊接完成后,如何将产品从固定装置中取出,成为需要解决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下料设备,利用开盖机构将第一载具的盖部翻开,以便于第一执行器将产品从第一仿形槽中取出。同时利用缓冲件在盖部的翻开方向上对其进行阻挡,以减少盖部在翻开过程中产生的冲击力。

2、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料设备包括:

3、第一搬运机构,包括第一执行器;

4、多个载具组件,所述载具组件包括第一载具,所述第一载具包括载台和盖部,所述第一载台具有第一仿形槽和缺口,所述缺口朝向所述第一载台边缘并向底部凹陷,所述盖部与所述第一载台转动连接并盖设于所述第一仿形槽和所述缺口;

5、开盖机构,包括翻盖部和第一固定部,所述翻盖部包括第一拨动件和缓冲件,所述第一固定部包括第一固定臂;以及

6、传送组件,包括主传送轨道和下料轨道,所述主传送轨道传送多个所述第一载具依次经过所述开盖机构和所述第一搬运机构,所述第一执行器可操作地在所述主传送轨道和下料轨道之间移动;

7、所述开盖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固定臂抵压所述第一载台顶部,所述缓冲件移动至所述第一载台远离所述缺口的一侧,所述第一拨动件插入所述缺口并向所述缓冲件翻起所述盖部,所述缓冲件与所述盖部抵接后远离所述盖部,以使所述盖部下落;

8、所述第一搬运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一执行器将产品从所述第一仿形槽中取出并放入所述下料轨道。

9、进一步地,所述翻盖部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第一旋转驱动器和连接块,所述连接块同时与所述第一拨动件和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与所述缓冲件连接;

10、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驱动端的运动方向以及所述盖部的转动轴线平行。

11、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载台包括本体和滑动件,所述本体包括与所述滑动件对应设置的定位块和第一滑道,所述滑动件具有主线槽,所述滑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并与所述定位块夹持产品的固定臂以定位产品,其中,产品包括设置固定臂的线材;

12、所述第一执行器包括第一拾取部、第二拾取部和释放部,所述释放部包括第二拨动件,所述第一拾取部包括载具夹,所述第二拾取部包括线束夹和第一吸头;

13、所述第一搬运机构还被配置为驱动所述载具夹从所述主传送轨道拾取所述第一载具,所述第二拨动件带动所述滑动件远离所述定位块释放产品,并通过所述线束夹和所述第一吸头分别拾取产品的线材和功能元件,其中,功能元件连接于线材的端部。

14、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设备还包括合盖机构和第二搬运机构,所述合盖机构包括第三拨动件,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和设置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驱动端的第二执行器;

15、所述主传送轨道传送所述第一载具依次经过所述第二搬运机构和所述合盖机构,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第一回流轨道,所述第二执行器可操作地在所述主传送轨道和所述第一回流轨道之间移动;

16、所述第三拨动件向所述第一仿形槽拨动所述盖部,所述第二执行器拾取所述主传送轨道的所述第一载具,并通过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调整所述第一载具方向后放入所述第一回流轨道。

17、进一步地,所述下料设备还包括:

18、第三搬运机构,包括第三执行器,所述第三执行器包括第三拾取部和第二吸头;以及

19、分离机构,所述分离机构包括顶出部和第二固定部,所述第二固定部包括第二固定臂,所述顶出部包括顶出头;

20、所述载具组件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载具成对设置的第二载具,所述第二载具包括第二仿形槽,所述第二仿形槽的底部具有通孔,所述第一仿形槽的侧向具有出线口;

21、所述第一载具设置于所述第二载具上方并与所述第二载具可拆卸地装配,所述第二仿形槽和所述第一仿形槽朝向所述第一载具和所述第二载具的相对侧,其中,产品的功能元件设置于所述第二仿形槽,产品的线材设置于所述第一仿形槽,且线材的线头穿过所述出线口伸至所述第一载具外侧并与功能元件固定连接;

22、所述分离机构被配置为驱动所述第二固定臂抵压所述第二载具,所述顶出头穿过所述通孔将功能元件顶起;

23、所述第三搬运机构被配置为通过所述第三拾取部拾取所述第一载具并通过所述第二吸头拾取功能元件,同时远离所述第二载具。

24、进一步地,所述主传送轨道在延伸方向上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间和第二区间,所述第一区间传送所述载具组件至所述分离机构,所述第二区间传送多个所述第一载具依次经过所述开盖机构和所述第一搬运机构;

25、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第二回流轨道,所述第二回流轨道由所述第一区间靠近所述第二区间的一端延伸;

26、所述第三执行器将所述第一载具与产品一同由所述第一区间搬运至所述第二区间,所述第一区间将空置的所述第二载具传送至所述第二回流轨道。

27、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间具有断开区;

28、所述传送组件还包括:

29、翻转机构,设置于所述断开区并包括第三旋转驱动器和多对定位臂,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的驱动端带动多对所述定位臂摆动,成对的两个所述定位臂间隔设置且相对侧形成容置区,所述容置区具有开口端;

30、所述翻转机构被配置为所述开口端的朝向与所述第二区间的传送方向相反,所述第二区间将所述第一载具传送至所述容置区,所述第三旋转驱动器调转所述开口端的朝向,以翻转所述第一仿形槽。

31、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区间包括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和承载边条,所述第一滑轨和第二滑轨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滑道,所述承载边条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并沿所述第一滑轨延伸;

32、所述第一载具包括滑块,所述滑块沿所述第二滑道滑动,功能元件搭设于所述承载边条并沿所述承载边条滑动。

33、进一步地,所述翻盖部还包括:

34、导向组件,所述导向组件包括水平滑轨和竖直滑轨,所述连接块可滑动地设置于竖直滑轨,所述连接块与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铰接,所述竖直滑轨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水平滑轨;

35、所述第一拨动件围绕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的转动轴线运动,所述连接块沿所述水平滑轨和所述竖直滑轨同步滑动。

36、进一步地,所述第二载具包括拨杆、第二载台和第二滑动件,所述第二载台具有容置凹陷和第三滑道,所述第二滑动件具有仿形缘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滑道,所述拨杆与所述第二载台转动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靠近所述容置凹陷,所述仿形缘与所述容置凹陷拼合形成所述第二仿形槽;

37、所述第一区间包括第四滑道,所述第四滑道的侧向具有间隔设置的两个窗口;

38、所述下料设备还包括:

39、释放机构,包括第二直线驱动器、阻挡件和第四拨动件,所述阻挡件包括推块和设置于所述推块的两个定位杆,所述阻挡件和所述第四拨动件设置于所述第二直线驱动器的驱动端;

40、所述释放机构被配置为驱动两个所述定位杆分别穿过两个所述窗口)伸入所述第四滑道并卡设于所述第二载台的两侧,所述第四拨动件向远离所述窗口方向拨动所述拨杆,直至所述推块与所述第一区间抵接。

4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下料设备,利用主传送轨道传送第一载具依次经过开盖机构和第一搬运机构,以便于开盖机构将盖部打开后,第一搬运机构可以将装配完成的产品从第一载具取下,放入到下料轨道中。由此,一方面,缓冲件在盖部翻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阻挡,避免第一拨动件直接将盖部打开,致使盖部的转动速度过快,从而对第一载具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第一拨动件翻起盖部前,使用第一固定臂抵压在载台顶部,可以避免翻盖部在打开盖部时,将载台一同抬起,保证盖部与载台有效分离。


技术特征:

1.一种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设备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部(d11)还包括第一直线驱动器(d113)、第一旋转驱动器(d114)和连接块(d115),所述连接块(d115)同时与所述第一拨动件(d111)和所述第一旋转驱动器(d114)的驱动端连接,所述第一直线驱动器(d113)的驱动端与所述缓冲件(d112)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载台(14)包括本体(147)和滑动件(148),所述本体(147)包括与所述滑动件(148)对应设置的定位块(1472)和第一滑道(1471),所述滑动件(148)具有主线槽(144),所述滑动件(148)设置于所述第一滑道(1471)并与所述定位块(1472)夹持产品的固定臂(a7)以定位产品,其中,产品包括设置固定臂(a7)的线材(a);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设备还包括合盖机构(d2)和第二搬运机构(42),所述合盖机构(d2)包括第三拨动件(d21),所述第二搬运机构(42)包括第二旋转驱动器(421)和设置所述第二旋转驱动器(421)驱动端的第二执行器(422);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下料设备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主传送轨道(36)在延伸方向上包括间隔设置的第一区间(361)和第二区间(362),所述第一区间(361)传送所述载具组件至所述分离机构(5),所述第二区间(362)传送多个所述第一载具(1)依次经过所述开盖机构(d1)和所述第一搬运机构(4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间(362)具有断开区(362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区间(362)包括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2)和承载边条(391),所述第一滑轨(31)和第二滑轨(32)间隔设置形成第二滑道(392),所述承载边条(391)设置于所述第一滑轨(31)并沿所述第一滑轨(31)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翻盖部(d11)还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下料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载具(2)包括拨杆(23)、第二载台(24)和第二滑动件(25),所述第二载台(24)具有容置凹陷(241)和第三滑道(242),所述第二滑动件(25)具有仿形缘(251)并可滑动地设置于所述第三滑道(242),所述拨杆(23)与所述第二载台(24)转动连接并带动所述第二滑动件(25)靠近所述容置凹陷(241),所述仿形缘(251)与所述容置凹陷(241)拼合形成所述第二仿形槽(21);


技术总结
本技术实施例公开了一种下料设备,利用主传送轨道传送第一载具依次经过开盖机构和第一搬运机构,以便于开盖机构将盖部打开后,第一搬运机构可以将装配完成的产品从第一载具取下,放入到下料轨道中。由此,一方面,缓冲件在盖部翻开的过程中对其进行阻挡,避免第一拨动件直接将盖部打开,致使盖部的转动速度过快,从而对第一载具造成冲击。另一方面,在第一拨动件翻起盖部前,使用第一固定臂抵压在载台顶部,可以避免翻盖部在打开盖部时,将载台一同抬起,保证盖部与载台有效分离。

技术研发人员:赵治华,蔡纯,左孝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昆山联滔电子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3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314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