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7-30  24


本发明涉及医疗用具,具体为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背景技术:

1、胸腔闭式引流是将引流管一端放入胸腔内,而另一端接入比其位置更低的水封瓶,以便排出气体或收集胸腔内的液体,使得肺组织重新张开而恢复功能。

2、现有的引流瓶在携带时,一般都是患者进行手持,使用较为不便,因此我们提出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凹形板,凹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绑带,凹形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插杆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插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操作板,凹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收集盒的侧面设置有l形连通管,l形连通管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方形盒,方形盒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微动开关,方形盒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浮动球,方形盒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警报器。

3、优选的,所述绑带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绑带的背面设置有魔术贴子贴,右侧绑带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母贴。

4、优选的,所述连接板侧面滑槽的内壁开设有插接口,插杆的表面与插接口的内壁搭接。

5、优选的,所述拉簧的一端与凹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拉簧的另一端与操作板的侧面固定连接。

6、优选的,所述收集盒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流管,收集盒的侧面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表面设置有阀门。

7、优选的,所述方形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侧面与收集盒的侧面固定连接。

8、有益效果

9、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0、1.该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绑带的设置,便于收集盒在患者身上的固定,海绵垫的设置,可以防止收集盒直接与患者接触造成患者的不适,同时凹形板、连接板、插杆、拉簧和操作板的设置,便于绑带与收集盒之间的拆装,从而使该装置不需要患者手持携带,携带更加方便。

11、2.该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l形连通管的设置,能够将收集盒与方形盒连通,并且收集盒中积液的液面高度与方形盒中积液液面高度相同,浮动球能够跟随积液液面上升,在浮动球与微动开关搭接时,警报器启动能够进行提醒,便于及时提醒排放积液,达到便于使用的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盒(1),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1)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2),连接板(2)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凹形板(3),凹形板(3)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绑带(4),凹形板(3)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5),插杆(5)的表面套设有拉簧(6),插杆(5)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操作板(7),凹形板(3)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8),收集盒(1)的侧面设置有l形连通管(9),l形连通管(9)的顶端固定连接有方形盒(10),方形盒(10)的内顶壁固定连接有微动开关(11),方形盒(10)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浮动球(12),方形盒(10)的正面固定连接有警报器(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绑带(4)的数量为两个,左侧绑带(4)的背面设置有魔术贴子贴,右侧绑带(4)的正面设置有魔术贴母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2)侧面滑槽的内壁开设有插接口,插杆(5)的表面与插接口的内壁搭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拉簧(6)的一端与凹形板(3)的侧面固定连接,拉簧(6)的另一端与操作板(7)的侧面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收集盒(1)的上表面设置有引流管,收集盒(1)的侧面设置有排液管,排液管的表面设置有阀门。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方形盒(10)的侧面固定连接有连接块,连接块的侧面与收集盒(1)的侧面固定连接。


技术总结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呼吸科用胸腔闭式引流装置,包括收集盒,所述收集盒的背面固定连接有连接板,连接板的侧面开设有滑槽,滑槽的内壁滑动连接有凹形板,凹形板的侧面固定连接有绑带,凹形板的侧面开设有通孔,通孔的内壁滑动连接有插杆,插杆的表面套设有拉簧,插杆的端面固定连接有操作板,凹形板的背面固定连接有海绵垫,收集盒的侧面设置有L形连通管。该胸腔闭式引流装置,绑带的设置,便于收集盒在患者身上的固定,海绵垫的设置,可以防止收集盒直接与患者接触造成患者的不适,同时凹形板、连接板、插杆、拉簧和操作板的设置,便于绑带与收集盒之间的拆装,从而使该装置不需要患者手持携带,携带更加方便。

技术研发人员:杨茵茵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成都市第二人民医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326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