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建筑工程,特别是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
背景技术:
1、某市政道路工程所在地区为华南沿海台风区(iv7),该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性气候,气候温和,雨量充足且多为台风暴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低温干旱。因此,在进行该道路设计时对道路结构、路面的结构、功能提出了较高的要求。目前的大多道路结构中通常存在如下问题:(1)行车道和人行道中的雨水很难有效排到绿化带中,容易造成路面积水。(2)绿化带中的积水容易渗入路基中,从而对路基造成损坏。针对上述问题,本是发明人设计出了一种适用于本项目特殊环境的道路结构。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要解决传统的行车道和人行道中的雨水很难有效排到绿化带中,容易造成路面积水和绿化带中的积水容易渗入路基中,从而对路基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包括由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的中央绿化带、机动车道和人行道;所述机动车道包括有第一垫层、底基层、基层和面层;所述第一垫层、底基层和基层由下而上依次铺设在土基上,并且第一垫层的外侧面超出底基层的外侧面,底基层的外侧面超出基层的外侧面;所述基层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缺口;在第一缺口中安装有第一道牙座;所述第一道牙座的顶面超出基层的顶面,且在第一道牙座的顶部内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安装口;所述第一安装口中安装有第一道牙;在第一道牙内侧的基层顶面铺设有封层;所述面层铺设在封层的顶部,面层的顶面低于第一道牙的顶面,且不低于第一道牙座的顶面;所述第一道牙中、对应面层顶面位置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第一雨水口;所述人行道设置在机动车道的外侧,且人行道与机动车道之间留有间距;该人行道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垫层、透水混凝土层和透水砖层;所述透水砖层的顶面标高与第一道牙的顶面标高相适应,透水砖层通过水泥砂浆层与透水混凝土层粘结;所述第二垫层铺设在土基顶部,且第二垫层的内侧面超出透水混凝土层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垫层底部的土基顶面标高高于第一垫层底部的土基顶面标高;在第二垫层的顶部内侧、超出透水混凝土层内侧面的部位上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缺口中安装有第二道牙座;所述第二道牙座的顶面超出第二垫层的顶面,且低于透水混凝土层的顶面;在第二道牙座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二安装口;所述第二安装口中安装有第二道牙;所述第二道牙的顶面与透水砖层的顶面平齐,第二道牙中、对应第二道牙座顶面位置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第二雨水口;所述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的间距中设置有下沉绿化带;所述下沉绿化带包括有种植土层和植被;所述种植土层的顶面低于第一道牙和第二道牙的顶面;在种植土层的底部设置有卵石层;所述卵石层中埋设有排水管道;所述种植土层中间隔设置有排水槽;所述排水槽为缺顶面的六面体结构,且排水槽的底部四周分别与对应的排水管道相连接;相邻排水槽之间通过排水管道连通;在排水槽中、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在排水槽中、位于排水管道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透水篮;所述透水篮内铺设有过滤砂层;在过滤砂层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铺设有过滤布;所述排水槽的槽口处安装有过水篦子;所述基层的外侧面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所述防水土工布的上端延伸至第一缺口处,且铺设在第一缺口的底面,防水土工布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垫层的底部。
4、优先的,所述第一垫层为级配碎石铺设而成,且第一垫层的厚度为不小于15cm;该第一垫层外侧面为斜面。
5、优先的,所述底基层和基层均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其中,底基层的厚度为20cm~25cm,基层的厚度为36cm~40cm;所述底基层和基层的外侧面均为斜面。
6、优先的,所述面层包括有下面层、中面层和上面层;所述上面层采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的厚度为4cm;所述中面层采用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的厚度为6cm;下面层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的厚度为8cm;所述封层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的厚度为0.8cm。
7、优先的,所述第二垫层的内侧面为斜面,斜面的斜率为1:1。
8、优先的,所述防水土工布铺设在第一缺口底部的宽度为不小于10cm;所述防水土工布铺设在基层底部的部位宽度为不小于60cm。
9、优先的,所述种植土层的顶面为下凹形的弧形面,种植土层的两侧分别覆盖在第一道牙座和第二道牙座上。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特点和有益效果。
11、 1、本实用新型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在机动车道和人行道之间设置下沉式绿化带能够及时的消减路面径流,缓解道路因暴雨引发的路面大量积水;同时,下沉式绿化带利用路面流入的水,补充土壤水资源量和地下水资源量,有助于节约城市用水。
12、 2、本实用新型在基层的外侧面上铺设防水土工布;防水土工布的上端延伸至第一缺口处,防水土工布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垫层的底部;该防水土工布的设置将路基与下沉式绿化带隔开,从而阻止了下沉绿化带中的水进入路基中对路基造成损坏。
13、 3、本实用新型在种植土层中间隔设置有排水槽,且排水槽的底部四周分别与对应的排水管道相连接;相邻排水槽之间通过排水管道连通;该排水结构的设置能够将绿化带中的大量积水导出;同时,排水槽中、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在排水槽中、位于排水管道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透水篮;透水篮内铺设有过滤砂层;在过滤砂层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铺设有过滤布;所述排水槽的槽口处安装有过水篦子。其中,透水篮、过滤砂层、过滤布等结构的设计对流入排水槽中的泥渣进行了有效的拦截,避免了排水槽底部的排水管道的堵塞。
1.一种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包括由中间向两侧依次设置的中央绿化带(a)、机动车道(b)和人行道(c);所述机动车道(b)包括有第一垫层(1)、底基层(2)、基层(3)和面层(4);所述第一垫层(1)、底基层(2)和基层(3)由下而上依次铺设在土基(5)上,并且第一垫层(1)的外侧面超出底基层(2)的外侧面,底基层(2)的外侧面超出基层(3)的外侧面;其特征在于:所述基层(3)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缺口(6);在第一缺口(6)中安装有第一道牙座(7);所述第一道牙座(7)的顶面超出基层(3)的顶面,且在第一道牙座(7)的顶部内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一安装口(8);所述第一安装口(8)中安装有第一道牙(9);在第一道牙(9)内侧的基层(3)顶面铺设有封层(10);所述面层(4)铺设在封层(10)的顶部,面层(4)的顶面低于第一道牙(9)的顶面,且不低于第一道牙座(7)的顶面;所述第一道牙(9)中、对应面层(4)顶面位置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第一雨水口(11);所述人行道(c)设置在机动车道(b)的外侧,且人行道(c)与机动车道(b)之间留有间距;该人行道(c)包括有由下而上依次设置的第二垫层(12)、透水混凝土层(13)和透水砖层(14);所述透水砖层(14)的顶面标高与第一道牙(9)的顶面标高相适应,透水砖层(14)通过水泥砂浆层(15)与透水混凝土层(13)粘结;所述第二垫层(12)铺设在土基(5)顶部,且第二垫层(12)的内侧面超出透水混凝土层(13)的内侧面;所述第二垫层(12)底部的土基(5)顶面标高高于第一垫层(1)底部的土基(5)顶面标高;在第二垫层(12)的顶部内侧、超出透水混凝土层(13)内侧面的部位上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二缺口(16);所述第二缺口(16)中安装有第二道牙座(17);所述第二道牙座(17)的顶面超出第二垫层(12)的顶面,且低于透水混凝土层(13)的顶面;在第二道牙座(17)的顶部外侧、沿纵向通长留设有第二安装口(19);所述第二安装口(19)中安装有第二道牙(18);所述第二道牙(18)的顶面与透水砖层(14)的顶面平齐,第二道牙(18)中、对应第二道牙座(17)顶面位置处沿纵向间隔开设有第二雨水口(23);所述机动车道(b)和人行道(c)之间的间距中设置有下沉绿化带(d);所述下沉绿化带(d)包括有种植土层(20)和植被(21);所述种植土层(20)的顶面低于第一道牙(9)和第二道牙(18)的顶面;在种植土层(20)的底部设置有卵石层(24);所述卵石层(24)中埋设有排水管道(25);所述种植土层(20)中间隔设置有排水槽(26);所述排水槽(26)为缺顶面的六面体结构,且排水槽(26)的底部四周分别与对应的排水管道(25)相连接;相邻排水槽(26)之间通过排水管道(25)连通;在排水槽(26)中、靠近顶部位置处设置有过滤网(27);在排水槽(26)中、位于排水管道(25)上方位置处设置有透水篮(28);所述透水篮(28)内铺设有过滤砂层(29);在过滤砂层(29)的顶部和底部分别铺设有过滤布(30);所述排水槽(26)的槽口处安装有过水篦子(31);所述基层(3)的外侧面上铺设有防水土工布(32);所述防水土工布(32)的上端延伸至第一缺口(6)处,且铺设在第一缺口(6)的底面,防水土工布(32)的下端延伸至第一垫层(1)的底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垫层(1)为级配碎石铺设而成,且第一垫层(1)的厚度为不小于15cm;该第一垫层(1)外侧面为斜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基层(2)和基层(3)均为水泥稳定级配碎石;其中,底基层(2)的厚度为20cm~25cm,基层(3)的厚度为36cm~40cm;所述底基层(2)和基层(3)的外侧面均为斜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面层(4)包括有下面层(4.1)、中面层(4.2)和上面层(4.3);所述上面层(4.3)采用细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上面层(4.3)的厚度为4cm;所述中面层(4.2)采用中粒式改性沥青混凝土,中面层(4.2)的厚度为6cm;下面层(4.1)采用粗粒式沥青混凝土,下面层(4.1)的厚度为8cm;所述封层(10)采用乳化沥青稀浆,封层(10)的厚度为0.8c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垫层(12)的内侧面为斜面,斜面的斜率为1:1。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水土工布(32)铺设在第一缺口(6)底部的宽度为不小于10cm;所述防水土工布(32)铺设在基层(3)底部的部位宽度为不小于60c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海绵城市道路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种植土层(20)的顶面为下凹形的弧形面,种植土层(20)的两侧分别覆盖在第一道牙座(7)和第二道牙座(17)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