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输推车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5  26


本技术涉及物料输送,尤其涉及一种运输推车。


背景技术:

1、运输推车是一种常用的承载和输送工具,焊接设备包括钢瓶和焊接机,其中,钢瓶由于重量较大,多利用运输推车进行运送;焊接机由于内部的器件较为敏感,常会因运送发生颠簸晃动而导致内部器件失效,现有的运输推车受结构限制,一般只能单独运输焊接件或钢瓶,当需要对焊接设备进行转移时,至少需要两种运输推车对焊接件和钢瓶进行分次转移,浪费人力物力。

2、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运输推车,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运输推车,以解决现有运输推车无法同时运输焊接机和钢瓶、以及输送过程中颠簸晃动容易对焊接机的内部器件造成损坏的技术问题。

2、如上构思,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运输推车,用于运送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包括:

4、车架;

5、第一容置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后侧,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包括第一容置盘和第一限位件,所述第一容置盘与所述车架呈夹角设置,所述第一容置盘用于容置所述第一工件,所述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所述第一工件在所述第一容置盘内晃动;

6、第二容置组件,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前侧,所述第二容置组件包括第二容置盘,所述第二容置盘用于容置所述第二工件。

7、通过设置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实现对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容置的目的,从而实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一体运输的目的,同时,利用第一限位件对第一工件进行紧固,增加了运输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工件在第一容置盘内随意晃动,对第一工件进行有效保护,避免第一工件受损伤而失效。通过将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以平衡车架在输送过程中的负载,有利于保持运输推车的平衡性。

8、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容置组件还包括第二限位件,所述第二限位件连接于所述车架,并与所述第二容置盘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工件,以限制所述第二工件向远离所述车架的方向移动。

9、利用第二限位件将第二工件限位于车架上,其中,将第二限位件与第二容置盘间隔设置,达到对第二工件多点限位的目的,有效地避免了第二工件在运输时出现晃动,提高了运输的稳定性。

10、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件包括:

11、支撑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所述支撑部上设置有卡槽,所述第二工件能够卡入所述卡槽内;及

12、锁链,所述锁链的两端能够分别连接于所述支撑部,且所述锁链的两端分别位于所述卡槽的两侧,所述锁链与所述支撑部围成限位区,所述限位区用于限位所述第二工件。

13、由于锁链是多环相扣形成,相较于其他紧固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改变围成限位区的大小,从而达到实现运输不同规格第二工件的目的。

14、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二限位件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沿所述车架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15、通过设置多组第二限位件同时对第二工件进行限位,进一步提高对第二工件的限位效果,使第二工件在第二容置盘上的放置更为稳固。

16、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输推车还包括:

17、挂钩部,所述挂钩部设置于所述车架上,位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上方。

18、通过设置挂钩部,可以对线状零部件进行钩挂放置,从而增加了运输推车运输工件的种类。

19、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挂钩部设置为z型结构,所述z型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所述z型结构的另一端向上弯折翘起形成挂钩。

20、通过将挂钩部设置为z型结构,方便与车架连接,且z型结构还存在较为常规、简单和易加工等优点。

21、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置盘包括容置底板和若干容置侧板,所述容置侧板设置于所述容置底板的周向,若干所述第一限位件穿设于所述容置侧板并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件。

22、利用容置底板实现对第一工件支撑的目的,容置侧板能够对第一工件进行限位,第一限位件穿过容置侧板后与第一工件螺纹连接,从而将第一工件连接固定于容置侧板上,提高了第一工件在第一容置盘内放置的稳定性。

23、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第一容置组件还包括:

24、容置翻板,枢接于所述容置底板,所述容置翻板向上翻转能够与若干容置侧板围成限位空间,所述容置翻板还能够向下翻转至所述容置底板下侧;

25、紧固带,所述紧固带的两端分别连接于所述容置底板相对两侧,所述紧固带用于箍紧所述第一工件并将所述容置翻板压于所述第一工件上。

26、容置翻板能够与容置侧板围成一容置区域,避免因第一限位件的失效而导致的第一工件在第一容置组件内晃动,同时,利用紧固带配合容置翻板和容置侧板对第一工件进行限位,进一步增强第一工件输送的稳定性。

27、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运输推车还包括转轮机构,所述转轮机构设置于所述车架的底部,所述转轮机构包括:

28、轮轴,穿设于所述车架的底部;

29、两个行走轮,分别安装于所述轮轴伸出于所述车架的两端,所述第二容置盘与两个所述行走轮呈三角形分布支撑于地面。

30、行走轮具有噪音低,滚动效果好等优点,且将第二容置盘与两个行走轮呈三角形分布支撑于地面,提高了运输推车非运输状态下的稳定性。

31、作为上述运输推车的一种优选方案,所述行走轮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位于所述车架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到所述行走轮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到所述车架上端的距离。

32、将第一容置组件设置为到行走轮距离小于第一容置组件到车架上端的距离,从而降低了运输推车在安装第一工件后的重心,进而提升运输推车在运输状态和非运输状态下的稳定性。

33、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34、本实用新型提出的运输推车,通过设置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实现对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容置的目的,从而实现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一体运输的目的,同时,利用第一限位件对第一工件进行紧固,增加了运输的稳定性,防止第一工件在第一容置盘内随意晃动,对第一工件进行有效保护,避免第一工件受损伤而失效。通过将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分别设置于车架的两侧,以平衡车架在输送过程中的负载,有利于保持运输推车的平衡性。



技术特征:

1.运输推车,用于运送第一工件(4)和第二工件(5),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容置组件(22)还包括第二限位件(222),所述第二限位件(222)连接于所述车架(1),并与所述第二容置盘(221)间隔设置,所述第二限位件(222)能够套设于所述第二工件(5),以限制所述第二工件(5)向远离所述车架(1)的方向移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22)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限位件(222)设置有至少两个,至少两个所述第二限位件(222)沿所述车架(1)延伸方向间隔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推车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挂钩部(23)设置为z型结构,所述z型结构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1),所述z型结构的另一端向上弯折翘起形成挂钩。

7.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盘(211)包括容置底板(2111)和若干容置侧板(2112),所述容置侧板(2112)设置于所述容置底板(2111)的周向,若干所述第一限位件(212)穿设于所述容置侧板(2112)并能够螺纹连接于所述第一工件(4)。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21)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1-6任一项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推车还包括转轮机构(3),所述转轮机构(3)设置于所述车架(1)的底部,所述转轮机构(3)包括: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运输推车,其特征在于,所述行走轮(32)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21)位于所述车架(1)的同一侧,所述第一容置组件(21)到所述行走轮(32)距离小于所述第一容置组件(21)到所述车架(1)上端的距离。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运输推车,属于物料输送技术领域,运输推车包括车架、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其中,第一容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后侧,第一容置组件包括第一容置盘和第一限位件,第一容置盘与车架呈夹角设置,第一容置盘用于容置第一工件,第一限位件用于限制第一工件在第一容置盘内晃动;第二容置组件,设置于车架的前侧,第二容置组件包括第二容置盘,第二容置盘用于容置第二工件。通过设置第一容置组件和第二容置组件,实现对第一工件和第二工件容置和运输的目的,同时,利用第一限位件对第一工件进行紧固,增加了运输的稳定性,并对第一工件进行保护。

技术研发人员:请求不公布姓名,请求不公布姓名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上海沪工焊接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109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3544.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