排气管结构及车辆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08-06  20


本技术涉及车辆,特别涉及一种排气管结构及车辆。


背景技术:

1、对于某些锂电池应用,特别是高压锂电池,确保安全和防止过热是非常重要的。这种情况下,将锂电池与排气管相连是为了排放潜在的气体或热量,以减少火灾风险。

2、目前新能源汽车中的锂电池大多是布置在乘员舱,即汽车内后排位置的下方。排气管的一端端口与锂电池连接,另一端(排气端)端口从车内后车身地板伸出至车外以排出气体或热量。气体或热量从一端端口进入并沿排气管管体流至另一端口排出,即气体或热量沿排气管管体的延伸方向排至车外。排气管管体的延伸方向开口主要在一个方向上进行通气,导致其他方向的通气效果相对较差,可能会产生局部通气和局部压力差异;可能会导致通气管内的气流速度不均匀,造成一些区域通气过度,一些区域通气不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排气管结构及车辆,以解决通气不均匀、通气效果差的问题。

2、本实用新型为实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这样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排气管结构,用于排出车辆的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包括管体,所述管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池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有排气件,所述排气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周侧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其中,所述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管体至所述排气件,并沿经所述排气孔排至外界。

3、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件包括顺次连接的固定部和排气部,所述固定部与车辆的后车身地板固定连接,所述排气部位于车辆外用于将车辆的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排至外界。

4、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开设有限位槽,所述限位槽与所述车辆的后车身地板配合连接以实现所述排气件位置的限定。

5、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侧壁,所述第一侧壁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凹陷以形成所述限位槽,所述后车身地板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排气部穿过所述限位孔置于车辆外,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孔中使得所述限位槽与所述后车身地板卡接,以实现所述排气件位置的限定。

6、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部包括底面,所述底面与所述第一侧壁通过第二侧壁连接,所述排气孔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

7、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开设有连接孔,所述第二侧壁的延伸平面与所述后车身地板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60°~80°。

8、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管体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第二管段和第三管段,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三管段,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一管段,所述第一管段与所述排气件一体化设置。

9、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排气孔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二侧壁间隔分布。

10、在本实用新型一实施例中,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凸台,所述第一侧壁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凸台;所述凸台搭接于所述车辆的后车身地板并与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气件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的后车身地板。

11、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所述的排气管结构。

12、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产生的有益效果:在本实用新型的排气管结构及车辆中,通过将排气孔设置于排气件的侧壁用于通气,适用于需要多方向通气的情况;可以减少局部压力差异,避免了通气不均匀导致的问题;减小通气管内的气流阻力,使通气更为顺畅。



技术特征:

1.一种排气管结构,用于排出车辆的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其特征在于,包括管体(11),所述管体(11)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所述第一端口与所述电池装置连接,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有排气件(12),所述排气件(12)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所述第一方向的周侧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121),其中,所述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经过所述管体(11)至所述排气件(12),并经所述排气孔(121)排至外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件(12)包括顺次连接的固定部和排气部,所述固定部与车辆的后车身地板(20)固定连接,所述排气部位于车辆外用于将车辆的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排至外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开设有限位槽(122),所述限位槽(122)与所述车辆的后车身地板(20)配合连接以实现所述排气件(12)位置的限定。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包括第一侧壁(123),所述第一侧壁(123)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凹陷以形成所述限位槽(122),所述后车身地板(20)开设有限位孔,所述排气部穿过所述限位孔置于车辆外,所述固定部位于所述限位孔中使得所述限位槽(122)与所述后车身地板(20)卡接,以实现所述排气件(12)位置的限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部包括底面(124),所述底面(124)与所述第一侧壁(123)通过第二侧壁(125)连接,所述排气孔(121)设置于所述第二侧壁(125)。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侧壁(125)的延伸平面与所述后车身地板(20)呈一夹角,所述夹角为60°~8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管体(11)包括顺次连接的第一管段(111)、第二管段(112)和第三管段(113),所述第一端口位于所述第三管段(113),所述第二端口位于所述第一管段(111),所述第一管段(111)与所述排气件(12)一体化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排气孔(121)有多个且沿所述第二侧壁(125)间隔分布。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排气管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部还包括凸台(128),所述第一侧壁(123)向垂直于所述固定部的厚度方向凸出以形成所述凸台(128);所述凸台(128)搭接于所述车辆的后车身地板(20)并与其固定连接,使得所述排气件(12)固定连接于所述车辆的后车身地板(20)。

10.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9任一所述的排气管结构。


技术总结
本技术提供一种排气管结构,用于排出车辆的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包括管体,管体具有相对设置的第一端口和第二端口,第一端口与电池装置连接,第二端口连接有排气件,排气件沿第一方向延伸,并在第一方向的周侧开设有与外界连通的排气孔,其中,电池装置产生的气体经过管体至排气件,并经排气孔排至外界。本技术还提供一种车辆,包括如上述的排气管结构。在本技术的排气管结构及车辆中,通过将排气孔设置于排气件的侧壁用于通气,适用于需要多方向通气的情况;可以减少局部压力差异,避免了通气不均匀导致的问题;减小通气管内的气流阻力,使通气更为顺畅。

技术研发人员:毛韵,周锦波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浙江极氪智能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1018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3572.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