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光伏,具体涉及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1、现有的光伏支架包括支架主体以及与支架主体固定连接的立柱,通过立柱将光伏之间安装于桩基上,然而,由于桩基存在沉降的问题,在用于支持光伏支架的一个桩基出现沉降或几个桩基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而固定连接在沉降桩基上的立柱会向下拉着支架主体使其变形,支架主体变形后,其用于对光伏组件进行支撑的部位则不处于同一平面内,会造成光伏组件发生扭曲甚至破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技术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及光伏系统,至少用于防止因桩基沉降造成光伏支架变形,导致光伏组件发生扭曲甚至破裂的问题发生。
2、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支架,包括:
3、支架主体,所述支架主体包括边框,所述边框内设置有分隔支撑件,所述分隔支撑件将所述边框所围的空间分隔为至少两个光伏组件安装区域;
4、支撑系统,所述支撑系统由三个立柱构成,三个所述立柱分布于三角形的三个顶点,所述支架主体连接于三个所述立柱的顶部,各所述立柱与所述支架主体可沿至少两个转动轴线转动,各所述转动轴线分别与所述立柱的轴线相交,且各所述转动轴线相交并位于不同的平面。
5、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接件和第二转接件;
6、至少两个转动轴线包括第一转动轴线和第二转动轴线;
7、所述第一转连接件与所述第二转连接件沿所述第一转动轴线转动配合;
8、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二者中,其一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立柱转动配合,另一与所述支架主体固定连接;或者,
9、所述第一转接件和所述第二转接件二者中,其一沿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支架主体转动配合,另一与所述立柱固定连接。
10、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转接件包括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所述第一连接壁和第二连接壁分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相背的两侧;
11、所述第一连接壁上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所述第一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同轴;
12、所述第二连接壁上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所述第二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同轴;
13、所述第二转接件包括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一侧设置有第三连接壁,所述第三连接壁上设置有第三连接通孔,所述第三连接通孔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同轴。
14、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相互垂直。
15、作为可实现方式,各所述立柱与所述支架主体球副连接。
16、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支架主体包括:
17、至少一根第一支撑件,所述第一支撑件上设置有至少一个第一通孔;
18、至少一根第二支撑件,所述第二支撑件穿装于所述第一通孔,且与所述第一支撑件交叉固定配合;
19、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三支撑件(3),所述第二支撑件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第四支撑件,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端部与所述第四支撑件的端部固定连接;
20、各所述第三支撑件上均连接一个所述立柱;其中一个所述第四支撑件上连接一个所述立柱。
21、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立柱在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的安装位置,至安装所述立柱的所述第四支撑件的距离,为所述第三支撑件长度的1/2-4/5。
22、作为可实现方式,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上的立柱的长度相同,且与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件上的立柱的长度不相同。
23、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包括第一腹板;所述第一腹板的上侧设置第一上翼缘板,下侧设置第一下翼缘板;所述第一通孔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上。
24、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上翼缘板和所述第一下翼缘板远离所述第一腹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连接的第一翻边和与所述第一下翼缘板连接的第一翻边相向延伸;
25、所述第一通孔自所述第一上翼缘板的底面,延伸至所述第一下翼缘板的顶面;
26、各所述第一翻边对应于所述第一通孔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缺口。
27、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腹板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上翼缘板与第一翻边点连接处均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支撑部,所述第一支撑部用于支撑光伏组件。
28、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支撑件包括第二腹板;所述第二腹板的上侧设置第二上翼缘板,下侧设置第二下翼缘板;
29、所述第一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和/或,
30、所述第一下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固定连接。
31、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支撑件与所述第二支撑件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角连接件,所述第一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片和第二连接片,所述第一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腹板固定连接。
32、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二上翼缘板和所述第二下翼缘板远离所述第二腹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翻边,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连接的第二翻边和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连接的第二翻边相向延伸;
33、所述第二腹板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二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二翻边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内凹的第二支撑部,所述第二支撑部用于支撑光伏组件。
34、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一上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的第一凹槽,所述第二上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的第二凹槽,且所述第一凹槽位于所述第二凹槽内;所述第一凹槽内和所述第二凹槽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穿装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的第一连接件,将所述第一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和/或,
35、所述第一下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上翼缘板的第三凹槽,所述第二下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上翼缘板的第四凹槽,所述第三凹槽位于所述第四凹槽内;所述第三凹槽和所述第四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二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二连接通孔的第二连接件,将所述第一下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固定连接。
36、作为可实现方式,在所述第一支撑件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上翼缘板和所述第一下翼缘板均凸出于所述第一腹板;所述第三支撑件固定夹装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和所述第一下翼缘板之间。
37、作为可实现方式,还包括第二角连接件,所述第二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连接片和第四连接片,所述第三连接片与所述第一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片与所述第三支撑件固定连接。
38、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支撑件包括第三腹板;所述第三腹板的上侧设置第三上翼缘板,下侧设置第三下翼缘板;所述第四连接片与所述第三腹板固定连接;
39、所述第一上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三下翼缘板的第五凹槽,所述第三上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三下翼缘板的第六凹槽,所述第五凹槽位于所述第六凹槽内;所述第五凹槽和所述第六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三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三连接通孔的第三连接件,将所述第一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三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和/或,
40、所述第一下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三上翼缘板的第七凹槽,所述第三下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三上翼缘板的第八凹槽,所述第七凹槽位于所述第八凹槽内;所述第七凹槽和所述第八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四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四连接通孔的第四连接件,将所述第一下翼缘板与所述第三下翼缘板固定连接。
41、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三上翼缘板和所述第三下翼缘板远离所述第三腹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翻边,与所述第三上翼缘板连接的第三翻边和与所述第三下翼缘板连接的第三翻边相向延伸;
42、至少所述第三上翼缘板与第三翻边点连接处设置有内凹的第三支撑部,所述第三支撑部用于支撑光伏组件。
43、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四支撑件包括第四腹板;所述第四腹板的上侧设置第四上翼缘板,下侧设置第四下翼缘板;
44、所述第四上翼缘板和所述第四下翼缘板远离所述第四腹板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四翻边,与所述第四上翼缘板连接的第四翻边和与所述第四下翼缘板连接的第四翻边相向延伸;
45、至少所述第四上翼缘板与第四翻边的连接处设置有内凹的第四支撑部,所述第四支撑部用于支撑光伏组件。
46、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四上翼缘板的第四翻边和所述第四下翼缘板的第四翻边,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件和所述第三支撑件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缺口,所述第二支撑件的端部和所述第三支撑件的端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缺口内,且,
47、所述第四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下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固定连接;
48、所述第四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三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下翼缘板与所述第三下翼缘板固定连接。
49、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四上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的第九凹槽,所述第二上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的第十凹槽,所述第九凹槽位于所述第十凹槽内;所述第九凹槽和所述第十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五连接通孔的第五连接件,将所述第四上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下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上翼缘板的第十一凹槽,所述第二下翼缘板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上翼缘板的第十二凹槽,所述第十一凹槽位于所述第十二凹槽内;所述第十一凹槽和所述第十二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六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六连接通孔的第六连接件,将所述第四下翼缘板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固定连接。
50、作为可实现方式,所述第三支撑件与所述第四支撑件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角连接件,所述第三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五连接片和第六连接片,所述第五连接片与所述第三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片与所述第四腹板固定连接;和/或,
51、所述第二支撑件与所述第四支撑件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四角连接件,所述第四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七连接片和第八连接片,所述第七连接片与所述第二腹板固定连接,所述第八连接片与所述第四腹板固定连接。
52、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多个光伏组件以及上述的光伏支架,各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在所述光伏支架上。
53、上述方案,由于在支架主体设置在三个立柱上,并且,立柱与支架主体可沿至少两个转动轴线转动,即使桩基发生沉降,使与其连接的立柱相应的向下移动,相应地,立柱与支架主体发生相对的转动,避免因立柱向下移动而造成支架主体变形,进一步可避免因支架主体变形而导致光伏组件扭曲甚至破裂的情况发生。
1.一种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光伏支架还包括活动连接组件,所述活动连接组件包括第一转接件(92)和第二转接件(9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接件(92)包括第一连接板(921),所述第一连接板(921)上设置有第一连接壁(923)和第二连接壁(922),所述第一连接壁(923)和第二连接壁(922)分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921)相背的两侧;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9232)与所述第二转动轴线(9222)相互垂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各所述立柱(91)与所述支架主体球副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分隔支撑件包括至少一根第一支撑件(1)和至少一根第二支撑件(2);所述边框包括至少两根第三支撑件(3)和至少两根第四支撑件(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柱(91)在所述第三支撑件(3)上的安装位置,至安装所述立柱(91)的所述第四支撑件(4)的距离(l2),为所述第三支撑件(3)长度(l1)的1/2-4/5。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连接于所述第三支撑件(3)上的立柱(91)的长度相同,且与连接于所述第四支撑件(4)上的立柱(91)的长度不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包括第一腹板(11);所述第一腹板(11)的上侧设置第一上翼缘板(12),下侧设置第一下翼缘板(13);所述第一通孔(16)设置于所述第一腹板(11)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和所述第一下翼缘板(13)远离所述第一腹板(1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一翻边(14),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连接的第一翻边(14)和与所述第一下翼缘板(13)连接的第一翻边(14)相向延伸;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腹板(11)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的连接处,以及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与所述第一翻边(14)的连接处均设置有内凹的第一支撑部(15),所述第一支撑部(15)用于支撑光伏组件。
12.根据权利要求10或1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包括第二腹板(21);所述第二腹板(21)的上侧设置第二上翼缘板(22),下侧设置第二下翼缘板(23);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件(1)与所述第二支撑件(2)交叉位置处设置有第一角连接件,所述第一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一连接片(71)和第二连接片(72),所述第一连接片(71)与所述第一腹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二连接片(72)与所述第二腹板(21)固定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和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远离所述第二腹板(2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二翻边(24),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连接的第二翻边(24)和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连接的第二翻边(24)相向延伸;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的第一凹槽(121),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的第二凹槽(221),且所述第一凹槽(121)位于所述第二凹槽(221)内;所述第一凹槽(121)和所述第二凹槽(221)内分别设置有第一连接通孔(9231),穿装于各所述第一连接通孔(9231)的第一连接件(122),将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固定连接;和/或,
16.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一支撑件(1)的长度方向上,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和所述第一下翼缘板(13)均凸出于所述第一腹板(11);所述第三支撑件(3)固定夹装于所述第一上翼缘板(12)和所述第一下翼缘板(13)之间。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角连接件,所述第二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三连接片(61)和第四连接片(62),所述第三连接片(61)与所述第一腹板(11)固定连接,所述第四连接片(62)与所述第三支撑件(3)固定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3)包括第三腹板(31);所述第三腹板(31)的上侧设置第三上翼缘板(32),下侧设置第三下翼缘板(33);所述第四连接片(62)与所述第三腹板(31)固定连接;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上翼缘板(32)和所述第三下翼缘板(33)远离所述第三腹板(31)的一侧分别设置有第三翻边(34),与所述第三上翼缘板(32)连接第三翻边(34)和与所述第三下翼缘板(33)连接的第三翻边(34)相向延伸;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支撑件(4)包括第四腹板(41);所述第四腹板(41)的上侧设置第四上翼缘板(42),下侧设置第四下翼缘板(43);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上翼缘板(42)的第四翻边(44)和所述第四下翼缘板(43)的第四翻边(44),在对应于所述第二支撑件(2)和所述第三支撑件(3)的位置,分别设置有第二缺口(46),所述第二支撑件(2)的端部和所述第三支撑件(3)的端部分别位于对应的所述第二缺口(46)内,且,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上翼缘板(42)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的第九凹槽,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的第十凹槽,所述第九凹槽位于所述第十凹槽内;所述第九凹槽和所述第十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五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五连接通孔的第五连接件,将所述第四上翼缘板(42)与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固定连接;和/或,所述第四下翼缘板(43)上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的第十一凹槽,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上分别设置有凹向所述第二上翼缘板(22)的第十二凹槽,所述第十一凹槽位于所述第十二凹槽内;所述第十一凹槽和所述第十二凹槽内分别设置有第六连接通孔,穿装于所述第六连接通孔的第六连接件,将所述第四下翼缘板(43)与所述第二下翼缘板(23)固定连接。
23.根据权利要求22所述的光伏支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支撑件(3)与所述第四支撑件(4)连接位置处设置有第三角连接件,所述第三角连接件包括弯折连接的第五连接片(82)和第六连接片(81),所述第五连接片(82)与所述第三腹板(31)固定连接,所述第六连接片(81)与所述第四腹板(41)固定连接;和/或,
24.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光伏组件以及权利要求1-23任一项所述的光伏支架,各所述光伏组件连接在所述光伏支架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