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01  2


本技术涉及耐火材料制备,特别是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


背景技术:

1、耐火材料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石油、机械制造、硅酸盐、电力等工业领域,它们在冶金行业中使用最多,例如常见的耐火砖,其采用耐火泥料烧制而成,而困料是耐火泥料生产的主要流程,可充分发挥泥料的可塑性能和结合性能,以改善泥料的成型性能,减少开裂,但是,当前的耐火材料原料困料室结构过于简单,在实际使用时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需要进行改进,对于温度的调节使用喷洒热水和凉水调节,无法准确的控制温度在合理的范围内,并且没有针对湿度的调节,而且无法准确获得困料室内的温度和湿度的数据,难以调节。

2、对此,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予以解决。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旨在至少解决所述技术缺陷之一。

2、为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所提到的问题,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

3、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一方面的实施例提供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的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湿度传感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湿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

4、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置物架上的置物板开设有若干的方孔,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门,所述电动伸缩门正对着置物架。

5、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湿度传感器位于装置主体的顶部以及底部,所述加湿器呈线性排列,所述加湿器正对着置物架。

6、采用上述方案达到的技术效果是:置物架上的置物板开设有若干的方孔,可以在加热以及加湿时可以均匀的覆盖。

7、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加热棒紧贴着装置主体的内壁,所述加热棒位于装置主体内壁的四侧,所述加热棒的外围安装有隔板。

8、由上述任一方案优选的是,所述温度传感器位于最底层的置物架上,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分别位于置物板的两侧。

9、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所具有的优点和有益效果为:

10、采取智能控制的方式对装置内的温度以及湿度进行控制,在装置内加装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湿度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根据数据控制加热棒以及加湿器工作将温湿度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中,可以自动准确的控制装置内的温度湿度,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并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11、本实用新型附加的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中部分给出,部分将从下面的描述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技术特征:

1.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装置主体(1),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2),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连接有若干的加热棒(3),所述加热棒(3)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板(4),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湿度传感器(5),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湿器(6),所述装置主体(1)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置物架(7),所述置物架(7)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置物架(7)上的置物板开设有若干的方孔(9),所述装置主体(1)的一侧固定连接有电动伸缩门(10),所述电动伸缩门(10)正对着置物架(7)。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湿度传感器(5)位于装置主体(1)的顶部以及底部,所述加湿器(6)呈线性排列,所述加湿器(6)正对着置物架(7)。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棒(3)紧贴着装置主体(1)的内壁,所述加热棒(3)位于装置主体(1)内壁的四侧,所述加热棒(3)的外围安装有隔板(4)。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传感器(8)位于最底层的置物架(7)上,两个所述温度传感器(8)分别位于置物板的两侧。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耐火材料制备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耐火材料制备用困料装置,包括装置主体,所述装置主体的一侧固定连接有控制面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连接有加热棒,所述加热棒的一侧固定连接有隔板,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两个湿度传感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顶部固定连接有若干加湿器,所述装置主体的内部固定安装有若干置物架,所述置物架上固定连接有温度传感器。本技术的优点在于:装置内加装温度传感器以及湿度传感器实时监控温湿度并将数据传送给控制面板,控制面板根据数据控制加热棒以及加湿器工作将温湿度维持在合理的范围之中,可以自动准确的控制装置内的温湿度,减少了劳动力的使用并且提高了产品的质量。

技术研发人员:曹卫东,李星燃,李献明,李琼,赵克阳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郑州赛沃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5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27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