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公开实施例涉及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1、对同一钙钛矿叠层电池结构进行p1-p4这4次激光加工,可以得到由多个钙钛矿电池串并联构成的电池组,同一电池组中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同,且相互独立,如何调整电池组的电压和电流之间的平衡,降低电池组与外部接线盒连接的可靠性风险成为急需解决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光伏组件及其制备方法和光伏系统,可以优化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提高光伏组件与外部连接的可靠性。
2、一种光伏组件,包括:
3、基底;
4、叠层结构,包括自基底向远离基底的方向依次叠置的底部导电层、底部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层、顶部载流子传输层和顶部导电层;
5、隔离沟槽,沿第一方向自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叠层结构的另一端,以将所述叠层结构划分成位于所述隔离沟槽相对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隔离沟槽贯穿所述叠层结构;
6、第一沟槽,沿第二方向自所述叠层结构背离所述隔离沟槽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隔离沟槽相连通,所述第一沟槽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成第一电池区和第二电池区,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第二区域划分成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
7、其中,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包括多个相间隔且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的第一延伸部,所述顶部导电层包括多个相间隔且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至与所述底部导电层接触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一对应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
8、上述光伏组件中,隔离沟槽贯穿叠层结构,将叠层结构分成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第一沟槽与隔离沟槽相连通,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沟槽将第一电池区和第二电池区的钙钛矿层分离,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一沟槽将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的钙钛矿层分离,所述第一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使得第一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二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且第一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靠近第一沟槽的电极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二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使得第三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四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且第二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靠近第一沟槽的电极的极性相同,并与第一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靠近第一沟槽的电极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池区和第二电池区之间设置的汇流条可以引出光伏组件的一个电极、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之间设置的汇流条可以引出光伏组件的另一个电极,去除了单节串焊的跳线设计,降低了光伏组件焊接和层压过程中的短路和外观不良的风险,提高了光伏组件与外部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第一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二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第三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四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沟槽同一侧的两个电池区的电流方向相反,可以达到调节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的目的。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还包括:
10、第二沟槽,位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且沿第三方向延伸,第二沟槽与所述第一沟槽隔开,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以暴露出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通过第二沟槽,将对应电池区中第一延伸部靠近第一沟槽一侧的钙钛矿电池和背离第一沟槽一侧的钙钛矿电池分离,实现从叠层结构到独立的单个钙钛矿电池的转换。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还包括:
12、多个第三沟槽,各所述第三沟槽贯穿所述叠层结构,且沿第四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相连通。通过各电池区中的第三沟槽,将第三沟槽对应电池区分成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电流方向相同的多个钙钛矿电池串。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同电池区中相邻两所述第三沟槽之间的所述叠层结构构成一个钙钛矿电池串;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
14、第一中间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区和所述第二电池区之间,与所述第一区域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15、第二中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一中部汇流条隔离,位于所述第三电池区和所述第四电池区之间,与所述第二区域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电连接。通过第一中间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一区域中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作为光伏组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与所述第一中部汇流条隔离的第二中间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二区域中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作为光伏组件的第二电极,同时光伏组件的第二电极和光伏组件的第一电极隔开,避免短路,实现对光伏组件两个电极的引出,便于后续将光伏组件连接至外部器件的两侧,以向外部器件提供电能。同时,第一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区和所述第二电池区之间、第二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三电池区和所述第四电池区之间,缩短了光伏组件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引线不良带来的风险。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还包括:
17、导电胶,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中间汇流条之间,和/或位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中间汇流条之间。导电胶实现了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和对应中间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导电胶可以实现第一电极和对应中间汇流条之间低温焊接(150度左右),避免高温焊接对钙钛矿层的破坏,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1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以暴露出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与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为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中间汇流条。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底部的底部导电层与第一预设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接触连接,通过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和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底部的底部导电层的电连接,实现了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和第一预设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可以减小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减少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的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同时,消除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的尺寸对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的尺寸的限定,简化了制造难度。
1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中,与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暴露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预设中间汇流条为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中间汇流条。通过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暴露的底部导电层的电连接,实现了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与第二预设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降低了对形成第三沟槽的工艺精度的限定。
2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还包括:
21、第一端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与对应电池区中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22、第二端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与对应电池区中所述钙钛矿电池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23、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端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端部汇流条电连接。通过第一端部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一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通过第二端部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二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第一端部汇流条和第二端部汇流条的电连接,实现了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电池区中的钙钛矿电池串的串联,从而调整光伏组件的电压。
2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一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电连接的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包括第一电池区、第二电池区、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区,所述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为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端部汇流条。第一预设电池区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之间通过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通过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和第一预设电池区的底部导电层的电连接,实现了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和第一预设电池区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可以减小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减少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的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
25、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第二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各电极相接触;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包括第一电池区、第二电池区、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区,所述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为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端部汇流条。通过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绝缘设置并作为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各电极的底部导电层的接触电连接,实现了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第二预设电池区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降低了对形成第三沟槽的工艺精度的限定。
2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端部汇流条为所述第二端部汇流条的延伸部,消除外部连接对光伏组件可靠性的影响。
27、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包括:
28、提供基底;
29、于所述基底上形成叠层结构,所述叠层结构包括自所述基底向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叠置的底部导电层、底部载流子传输层、钙钛矿层、顶部载流子传输层和顶部导电层,其中,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包括多个相间隔且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的第一延伸部,所述顶部导电层包括多个相间隔且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至与所述底部导电层接触的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二延伸部与所述第一延伸部一一对应且间隔设置;
30、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贯穿所述叠层结构的隔离沟槽,所述隔离沟槽沿第一方向自所述叠层结构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叠层结构的另一端,以将所述叠层结构划分成位于所述隔离沟槽相对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
31、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沿第二方向自所述叠层结构背离所述隔离沟槽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隔离沟槽相连通,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第一区域划分成第一电池区和第二电池区,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将所述第二区域划分成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
32、其中,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第一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
33、上述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中,在叠层结构中形成贯穿所述叠层结构的隔离沟槽,将叠层结构分成相互隔离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在叠层结构中形成的第一沟槽与隔离沟槽相连通,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位于第一区域的第一沟槽将第一电池区和第二电池区的钙钛矿层分离,位于第二区域的第一沟槽将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的钙钛矿层分离,所述第一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使得第一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二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且第一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靠近第一沟槽的电极的极性相同;所述第二区域的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使得第三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四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且第二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靠近第一沟槽的电极的极性相同,并与第一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靠近第一沟槽的电极的极性相反,第一电池区和第二电池区之间设置的汇流条可以引出光伏组件的一个电极、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之间设置的汇流条可以引出光伏组件的另一个电极,去除了单节串焊的跳线设计,降低了光伏组件焊接和层压过程中的短路和外观不良的风险,提高了光伏组件与外部连接的可靠性。同时,第一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二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第三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和第四电池区形成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流方向相反,在第一方向上位于第一沟槽同一侧的两个电池区的电流方向相反,可以达到调节光伏组件的电压和电流的目的。
3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于所述基底上形成叠层结构,包括:
35、于所述基底上形成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底部导电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自所述底部导电层的一端延伸至所述底部导电层的另一端的第一隔离预设区和沿所述第二方向自所述底部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隔离预设区的一端延伸至与所述第一隔离预设区相交的第一沟槽预设区,所述第一隔离预设区将所述底部导电层划分成位于所述隔离沟槽相对两侧的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所述第二方向与所述第一方向相交,所述隔离沟槽贯穿所述第一隔离预设区,所述第一沟槽贯穿所述第一沟槽预设区;
36、于所述底部导电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包括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的所述第一延伸部;
37、于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上依次形成所述钙钛矿层和所述顶部载流子传输层;
38、于所述顶部载流子传输层上形成顶部导电层,所述顶部导电层包括间隔设置,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且与所述底部导电层接触的所述第二延伸部,所述第一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沟槽预设区的一侧,所述第二区域形成的所述第二延伸部位于与其对应设置的所述第一延伸部靠近所述第一沟槽预设区的一侧。
3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底部导电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包括:
40、于所述底部导电层中形成间隔设置,且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的第一填充槽;
41、于所述底部导电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填充所述第一填充槽。
4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43、于所述第二延伸部背离所述第一延伸部的一侧形成第二沟槽,所述第二沟槽沿第三方向延伸,与所述第一沟槽隔开,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以暴露出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通过形成第二沟槽,使得第一延伸部靠近第一沟槽一侧的钙钛矿电池和背离第一沟槽一侧的钙钛矿电池分离。
44、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45、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贯穿所述叠层结构的多个第三沟槽,各所述第三沟槽沿第四方向延伸至与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二沟槽相连通。各电池区中的第三沟槽,将第三沟槽对应电池区分成沿第二方向间隔排布且电流方向相同的多个钙钛矿电池串。
4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贯穿所述叠层结构的多个第三沟槽,包括:
47、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沿所述第二方向间隔排布的多个第三沟槽,相同电池区中相邻所述第三沟槽之间的所述叠层结构构成一个钙钛矿电池串;
48、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
49、于所述第一电池区和所述第二电池区之间形成第一中间汇流条,所述第一中间汇流条与所述第一区域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50、于所述第三电池区和所述第四电池区之间形成与所述第一中部汇流条隔离的第二中间汇流条,所述第二中间汇流条与所述第二区域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电连接。通过第一中间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一区域中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作为光伏组件的第一电极,通过与所述第一中部汇流条隔离的第二中间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二区域中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作为光伏组件的第二电极,同时光伏组件的第二电极和光伏组件的第一电极隔开,避免短路,实现对光伏组件两个电极的引出,便于后续将光伏组件连接至外部器件的两侧,以向外部器件提供电能。同时,第一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电池区和所述第二电池区之间、第二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三电池区和所述第四电池区之间,缩短了光伏组件的两个电极之间的距离,降低了引线不良带来的风险。
5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52、于所述基底上形成导电胶,所述导电胶填充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一中间汇流条之间,和/或填充于所述第二电极和所述第二中间汇流条之间。导电胶实现了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和对应中间汇流条之间的电连接,导电胶可以实现第一电极和对应中间汇流条之间低温焊接(150度左右),避免高温焊接对钙钛矿层的破坏,提高了光伏组件的可靠性。
5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第一沟槽,包括:
54、于所述第一预设区域中形成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所述第一沟槽,所述第一沟槽的底部暴露出所述底部导电层;
55、其中,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与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为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中间汇流条。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底部的底部导电层与第一预设区域中的钙钛矿电池串接触连接,通过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和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底部的底部导电层的电连接,实现了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和第一预设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可以减小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的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减少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的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同时,消除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的尺寸对第一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的尺寸的限定,简化了制造难度。
5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第一沟槽,包括:
57、于所述第二预设区域中形成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的所述第一沟槽;其中,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中,与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暴露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包括第一区域和第二区域中的一个或多个,所述第二预设中间汇流条为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中间汇流条。通过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的第一沟槽暴露的底部导电层的电连接,实现了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与第二预设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降低了对形成第三沟槽的工艺精度的限定。
5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还包括:
59、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各电池区中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至少去除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与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部分;
60、于所述第一区域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形成第一端部汇流条,所述第一端部汇流条与对应电池区中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电连接;
61、于所述第二区域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形成第二端部汇流条,所述第二端部汇流条与对应电池区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62、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端部汇流条和所述第二端部汇流条电连接。通过刻蚀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可以露出钙钛矿电池串背离第一沟槽的电极,第一端部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一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二电极,第二端部汇流条可以引出第二区域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第一电极,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第一端部汇流条和第二端部汇流条的电连接,实现了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电池区中的钙钛矿电池串的串联,从而调整光伏组件的电压。
6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各电池区中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的步骤包括:
64、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第一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以去除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与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底表面之间的部分,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之间通过露出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65、其中,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包括第一电池区、第二电池区、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区,所述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为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端部汇流条。刻蚀第一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后,露出的所述底部导电层与第一预设电池区中的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接触连接,通过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和第一预设电池区露出的底部导电层的电连接,实现了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和第一预设电池区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可以减小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在第二方向上的尺寸,减少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的原材料的使用,降低光伏组件的制造成本。
6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各电池区中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的步骤包括:
67、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以去除所述叠层结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之间绝缘设置;
68、其中,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相接触;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包括第一电池区、第二电池区、第三电池区和第四电池区中的一个或多个电池区,所述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为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端部汇流条。通过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绝缘设置并作为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的底部导电层的接触电连接,实现了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第二预设电池区的钙钛矿电池串的电连接,降低了对形成第三沟槽的工艺精度的限定。
69、一种光伏组件系统,包括:
70、如上述任一项所述的光伏组件;
71、接线盒,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和所述隔离沟槽相连通的区域上,所述接线盒的第一电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二电极电连接,所述接线盒的第二电极与所述光伏组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
1.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方向上,相同电池区中相邻两所述第三沟槽之间的所述叠层结构构成一个钙钛矿电池串;所述光伏组件还包括: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以暴露出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第一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一预设中间汇流条与所述第一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底部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第二预设区域对应的第二预设中部汇流条位于所述第一沟槽中,与所述第二预设区域的所述第一沟槽暴露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一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一侧具有沿所述第二方向延伸,且与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电连接的所述底部导电层,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一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一预设电池区的所述底部导电层电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第二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电极之间绝缘设置,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对应的第二预设端部汇流条与所述第二预设电池区的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各电极相接触;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位于所述第一沟槽同一侧的所述第一端部汇流条为所述第二端部汇流条的延伸部。
12.一种光伏组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基底上形成叠层结构,包括: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底部导电层的表面形成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贯穿所述叠层结构的多个第三沟槽,包括: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19.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第一沟槽,包括:
20.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于所述叠层结构中形成至少自所述顶部导电层的顶表面延伸至贯穿所述底部载流子传输层的第一沟槽,包括:
21.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各电池区中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的步骤包括:
23.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沿所述第二方向刻蚀各电池区中各所述钙钛矿电池串背离所述第一沟槽的一侧的所述叠层结构的步骤包括:
24.一种光伏组件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