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吊装机械,具体涉及一种整体式吊具。
背景技术:
1、预制梁施工是一种传统成熟的施工工艺,但由于部分预制梁如预制t梁,具有较长的长度和较大的重量,在吊装过程中若只分配少量吊点容易使预制梁下挠、扭曲乃至散架破坏,且对吊具本身也具有较高的强度和足够的长度的要求,现有技术中普通的吊具常只具有单一吊点,无法满足预制梁施工的吊运需求。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整体式吊具,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吊具常只具有单一吊点,无法满足预制梁施工的吊运需求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取以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整体式吊具,用于吊运预制梁,包括桁架弦杆、直连杆和肋杆,其中所述桁架弦杆包括分布于上方的一根上弦杆和分布于下方的两根下弦杆,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长度相同且平行,所述直连杆连接在两根所述下弦杆之间且与所述下弦杆垂直,所述肋杆连接在所述下弦杆和所述上弦杆之间;
4、所述上弦杆与任一所述下弦杆之间的距离和两根所述下弦杆之间的距离相等;
5、所述直连杆的数量为奇数,且顺序上排在中间的所述直连杆连接在所述下弦杆的中点,若干所述直连杆等间距排列;
6、每根所述直连杆的中部设置有等长度的吊钩;
7、所述上弦杆上方两端各设置一个吊耳,每侧的所述吊耳与所述上弦杆对应的端部的距离为所述上弦杆长度的1/4。
8、进一步地,两根所述下弦杆之间还连接有斜连杆,所述斜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直连杆的端部相连接,且相邻的多根所述斜连杆首尾相接形成折线形。
9、进一步地,所述直连杆和所述斜连杆选用圆钢。
10、进一步地,相邻的所述直连杆之间的距离为80-100cm。
11、进一步地,多根所述直连杆上间隔地设置有竖直的加强型钢,所述加强型钢选用槽钢,所述加强型钢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直连杆的中部,所述加强型钢的上端焊接在所述上弦杆上,且所述下弦杆两端最外侧的所述直连杆上设置有所述加强型钢。
12、进一步地,所述肋杆包括直肋杆和斜肋杆,所述直肋杆下端连接在连接有所述加强型钢的所述直连杆的端部,所述直肋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弦杆且与所述上弦杆垂直;
13、相邻两根所述直肋杆之间设置所述斜肋杆,所述斜肋杆的两端与相邻的所述直肋杆的端部相连接,且相邻的多根所述斜肋杆首尾相接形成折线形。
14、进一步地,所述肋杆选用圆钢。
15、进一步地,所述吊钩包括与所述直连杆连接的吊链和连接在所述吊链下端的锁钩。
16、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7、本实用新型的整体式吊具,利用桁架结构实现均衡受力,在吊运大体积预制梁过程中能避免预制梁下挠变形及散架破坏。
1.一种整体式吊具,用于吊运预制梁,其特征在于,包括桁架弦杆、直连杆和肋杆,其中所述桁架弦杆包括分布于上方的一根上弦杆和分布于下方的两根下弦杆,所述上弦杆和所述下弦杆长度相同且平行,所述直连杆连接在两根所述下弦杆之间且与所述下弦杆垂直,所述肋杆连接在所述下弦杆和所述上弦杆之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两根所述下弦杆之间还连接有斜连杆,所述斜连杆的两端分别与相邻的两根所述直连杆的端部相连接,且相邻的多根所述斜连杆首尾相接形成折线形。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直连杆和所述斜连杆选用圆钢。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任一项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相邻的所述直连杆之间的距离为80-100cm。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多根所述直连杆上间隔地设置有竖直的加强型钢,所述加强型钢选用槽钢,所述加强型钢的下端连接在所述直连杆的中部,所述加强型钢的上端焊接在所述上弦杆上,且所述下弦杆两端最外侧的所述直连杆上设置有所述加强型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杆包括直肋杆和斜肋杆,所述直肋杆下端连接在连接有所述加强型钢的所述直连杆的端部,所述直肋杆的上端连接所述上弦杆且与所述上弦杆垂直;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肋杆选用圆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整体式吊具,其特征在于,所述吊钩包括与所述直连杆连接的吊链和连接在所述吊链下端的锁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