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医疗教学用具的,尤其是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
背景技术:
1、骨伤科中的骨折夹板主要就是固定骨折的部位,从而避免在平时走路的时候,影响了骨折恢复。另外,夹板也比较灵活,不会因为太过固定,从而影响患者的日常活动。患者在骨折之后使用夹板的同时,一定要注意适时调节夹板的松紧度,这样能够有效避免血管出现不可逆的损伤;
2、具体的,已授权的中国实用新型专利cn217245040u公开了一种用于腿骨骨折的复位护理夹板,通过在弧形板轴面上固定连接方形圈和松紧带,安装时将松紧带穿插进方形圈中,收紧松紧带直至内衬紧密的贴合患者的腿部,然后将刺面魔术贴粘合在毛面魔术贴上,使得内衬配合弧形板以及夹板能够固定住患者的腿部骨折处;
3、然后,上述专利使用过程中,整个弧形板的尺寸固定,进而会造成,整个夹板在使用过程中,需要肢体较粗或者较细的情况下,弧形板均无法对肢体固定,以及整个夹板在拆卸时,需要先将内衬上的魔术贴分离之后,在需要将弧形板与肢体分离,增加了操作步骤的同时,使得拆卸也较为不便,同时内衬通过刺面魔术贴粘合在毛面魔术贴固定,而魔术贴长时间使用之后,不仅会出现魔术贴的粘性下降,同时魔术贴内部容易堆积灰尘的情况。
4、因此,针对上述问题提出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
技术实现思路
1、在本实施例中提供了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用于解决背景技术中采用弧形板,进而导致无法根据不同粗细的肢体做出相对应的调整问题。
2、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包括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还包括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夹板侧壁与束腹带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束腹带的另一端与卷筒固定连接,且卷筒内壁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与连接板转动连接;
3、所述限位机构包括口字形框、滑动板、连接柱、限位杆、插接板、u型杆和横杆,所述口字形框与第二夹板侧壁固定连接,所述口字形框内壁与横杆固定连接,所述横杆外壁与两组滑动板滑动连接,所述滑动板侧壁与限位杆固定连接。
4、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侧壁与插接板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的另一端侧壁设有限位杆插接盲孔。
5、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板侧壁与空心管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管外壁与限位环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环与扭动杆贴合,所述扭动杆与转动杆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
6、进一步地,所述横杆通槽内壁与u型杆滑动连接,所述u型杆侧壁与螺母贴合,且螺母与横杆外壁螺纹连接。
7、进一步地,两个所述滑动板之间与连接柱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动板中靠近螺母的一个滑动板侧壁与u型杆固定连接。
8、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内壁均与棉垫固定连接。
9、通过本实用新型上述实施例,采用第一夹板和第二夹板的设置,解决背景技术中采用弧形板,进而导致无法根据不同粗细的肢体做出相对应的调整问题,取得了较好的实用效果。
1.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包括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其特征在于:包括限位机构,所述第一夹板(1)侧壁与束腹带(3)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束腹带(3)的另一端与卷筒固定连接,且卷筒内壁与转动杆(5)固定连接,所述转动杆(5)与连接板(4)转动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侧壁与插接板(13)一端固定连接,所述插接板(13)的另一端侧壁设有限位杆(12)插接盲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板(4)侧壁与空心管(7)固定连接,所述空心管(7)外壁与限位环(8)螺纹连接,所述限位环(8)与扭动杆(6)贴合,所述扭动杆(6)与转动杆(5)的通孔内壁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横杆(15)通槽内壁与u型杆(14)滑动连接,所述u型杆(14)侧壁与螺母贴合,且螺母与横杆(15)外壁螺纹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滑动板(10)之间与连接柱(11)固定连接,且两个滑动板(10)中靠近螺母的一个滑动板(10)侧壁与u型杆(14)固定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便于拆卸的骨伤科用夹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夹板(1)和第二夹板(2)内壁均与棉垫固定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