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涉及电池生产,尤其涉及一种多极耳电池。
背景技术
0、
背景技术:
1、电池包括壳体以及设置于壳体内的卷芯和集流盘,其中,集流盘焊接固定于卷芯的端面上,而壳体由导电材质制备而成,因此,为了防止集流盘与壳体接触而发生短路,通常设计集流盘的直径小于卷芯的直径。
2、相关技术中,焊接后的集流盘在安装在壳体中的过程中,需使连接集流盘的连接片进行折叠,以便于极柱连接;如此,在电池的长期使用过程中,连接片易带动卷芯相对于壳体偏移,使得卷芯的中心轴线偏离壳体的几何中心,集流盘与壳体搭接存在短路的风险,进而影响电池电芯循环性能及安全性。
3、鉴于此,本实用新型将提供一种多极耳电池,旨在限制集流盘在电池壳体内的位置,避免晃动与电池壳体接触存在短路的风险,影响电池电芯循环性能及安全性。
技术实现思路
0、
技术实现要素: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多极耳电池,旨在限制集流盘在电池壳体内的位置,避免晃动与电池壳体接触存在短路的风险,影响电池电芯循环性能及安全性。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多极耳电池,包括卷芯、顶盖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卷芯两端的正极集流盘与负极集流盘,所述顶盖组件位于所述正极集流盘远离所述卷芯的一侧;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设置在所述顶盖板靠近所述正极集流盘一侧的下绝缘层;所述正极集流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集流盘本体和连接片,所述第一集流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周边的焊接区与非焊接区,所述焊接区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缺口;所述非焊接区上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在所述正极集流盘装配在所述多极耳电池内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一集流盘本体的一端与所述下绝缘层抵接。
3、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多个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非焊接区上呈弧线状。
4、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卷芯靠近所述正极集流盘的一侧设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缺口或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5、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焊接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触焊点,所述第一接触焊点用于与穿过所述缺口或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正极极耳接触,使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集流盘连接。
6、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为弧形结构。
7、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卷芯靠近所述负极集流盘的一侧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负极集流盘包括第二集流盘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盘本体上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气体液体透过孔。
8、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四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通孔环绕所述第三通孔间隔分布;所述气体液体透气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
9、在上述方案的基础上,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接触点,所述第二焊接触点用于与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的所述负极极耳接触,使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盘本体连接。
10、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多极耳电池,包括卷芯、顶盖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卷芯两端的正极集流盘与负极集流盘,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下绝缘层;所述正极集流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集流盘本体和连接片,第一集流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周边的焊接区与非焊接区,焊接区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缺口,非焊接区上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在本装置中,通过在非焊接区设置在限位件,可使正极集流盘装配在多极耳电池内时,限位件远离第一集流盘本体的一端与下绝缘层接触,限制正极集流盘在多极耳电池中的位置,避免晃动与电池壳体产生接触,影响电池电芯循环性能及安全性。
1.一种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卷芯、顶盖组件以及位于所述卷芯两端的正极集流盘与负极集流盘,所述顶盖组件位于所述正极集流盘远离所述卷芯的一侧;所述顶盖组件包括顶盖板和设置在所述顶盖板靠近所述正极集流盘一侧的下绝缘层;所述正极集流盘包括相互连接的第一集流盘本体和连接片,所述第一集流盘本体上设置有第一通孔和位于所述第一通孔周边的焊接区与非焊接区,所述焊接区上设置有第二通孔和缺口;所述非焊接区上设置有多个限位件;在所述正极集流盘装配在所述多极耳电池内时,所述限位件远离所述第一集流盘本体的一端与所述下绝缘层抵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限位件设置在所述非焊接区上呈弧线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靠近所述正极集流盘的一侧设置有正极极耳;所述正极极耳的位置设置与所述缺口或所述第二通孔对应。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焊接区上设置有多个第一接触焊点,所述第一接触焊点用于与穿过所述缺口或所述第二通孔的所述正极极耳接触,使所述正极极耳与所述正极集流盘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缺口与所述第二通孔均设置为弧形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卷芯靠近所述负极集流盘的一侧设置有负极极耳;所述负极集流盘包括第二集流盘本体和设置在所述第二集流盘本体上的第三通孔、第四通孔以及气体液体透过孔。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通孔设置有多个,多个所述第四通孔环绕所述第三通孔间隔分布;所述气体液体透气孔位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多极耳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通孔与所述第四通孔之间设置有第二焊接触点,所述第二焊接触点用于与穿过所述第三通孔或第四通孔的所述负极极耳接触,使所述负极极耳与所述第二集流盘本体连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