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05  1


本技术涉及油管修复,尤其涉及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


背景技术:

1、连续油管是一种利用钢带卷曲工艺所生产出的数千米甚至数万米的管子,而且,连续油管可以在各种复杂的环境中作业,在连续油管的作业过程中,连续油管的表面不可避免地会出现缺陷,缺陷会缩短连续油管的使用寿命,因此需要对油管进行修复,现有的修复方式主要有对缺陷位置进行打磨和镀层涂覆等几种方式,无论使用哪种方式,一般都需要在修复设备上使用油管夹紧装置对油管进行固定。

2、现有的油管夹紧装置一般由两个左右对称或者上下对称的抓手组成,两个抓手拼合后可产生油管的夹持效果,主要分为自动夹紧和手动夹紧两种,自动夹紧是利用两个油缸自动控制两个抓手拼合,手动夹紧是人工将两个抓手上的卡扣卡合,从而实现两个抓手的拼合,手动夹紧效率较低,而自动夹紧虽然提高了效率,但是由于是两个油缸分别控制两个抓手,因此当两个油缸的油压不稳时,很容易造成两个抓手的夹持力度不同,从而使得加持力度大的抓手挤压加持力度小的抓手,导致其上的对中轴线与油管本身的轴线发生偏离,对油管产生损害。

3、因此,有必要提出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以保证夹持力度和夹持效率的同时,还能避免因为油压不稳导致夹紧装置与油管轴线不齐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油管夹紧装置在油压不稳时其轴线容易与油管轴线偏离的问题,现提供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

2、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3、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转动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且二者对向放置,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夹具,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夹具,伸缩装置带动第一支撑杆相对壳体转动,第一支撑杆通过轮齿啮合带动第二支撑杆反向转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继而相互拼合或相互分离。

4、进一步的,第一夹具包括第一连杆和第一抓手,第一连杆一端与第一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一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一抓手转动连接,第二夹具包括第二连杆和第二抓手,第二连杆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转动连接,第二连杆的另一端与第二抓手转动连接。

5、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内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沿着滑动槽在壳体内滑动。

6、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第二支撑杆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二者底部的轮齿相互啮合。

7、进一步的,所述伸缩装置为伸缩油缸或伸缩气缸,所述伸缩装置的伸缩杆与第一支撑杆的底部转动连接。

8、进一步的,所述壳体外侧固定连接有底座,所述伸缩装置设置在底座上并且与底座转动连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对称放置且可相对拼合。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上均固定连接有钳牙。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一抓手和第二抓手相互拼合后可形成矩形孔,矩形孔的每一个边的中点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钳牙。

1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与壳体转动连接,当伸缩装置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时,与第一支撑杆通过轮齿啮合传动的第二支撑杆也会随之进行反向转动,即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转动方向相反,因此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上在转动时其上的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要么相互靠近要么相互远离,当相互靠近时可拼合形成夹持油管的夹具,当相互远离时可松开油管,由于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是通过轮齿啮合传动,因此即使有一个伸缩装置只带动第一支撑杆转动,也可实现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的同步相向转动,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保证了夹持力度和夹持效率的同时,还避免了因为油压不稳导致夹紧装置与油管轴线不齐的问题。



技术特征:

1.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包括壳体(1),所述壳体(1)外侧转动连接有伸缩装置(2),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3)和第二支撑杆(4)且二者对向放置,第一支撑杆(3)上设有第一夹具(5),第二支撑杆(4)上设有第二夹具(6),伸缩装置(2)带动第一支撑杆(3)相对壳体(1)转动,第一支撑杆(3)通过轮齿(7)啮合带动第二支撑杆(4)反向转动,第一夹具(5)和第二夹具(6)继而相互拼合或相互分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第一夹具(5)包括第一连杆(8)和第一抓手(9),第一连杆(8)一端与第一支撑杆(3)转动连接,第一连杆(8)的另一端与第一抓手(9)转动连接,第二夹具(6)包括第二连杆(10)和第二抓手(11),第二连杆(10)的一端与第二支撑杆(4)转动连接,第二连杆(10)的另一端与第二抓手(11)转动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内的侧壁上开设有滑动槽(12),第一抓手(9)和第二抓手(11)沿着滑动槽(12)在壳体(1)内滑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支撑杆(3)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7),第二支撑杆(4)的底部固定连接有轮齿(7),二者底部的轮齿(7)相互啮合。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伸缩装置(2)为伸缩油缸或伸缩气缸,所述伸缩装置(2)的伸缩杆与第一支撑杆(3)的底部转动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壳体(1)外侧固定连接有底座(13),所述伸缩装置(2)设置在底座(13)上并且与底座(13)转动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手(9)和第二抓手(11)对称放置且可相对拼合。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手(9)和第二抓手(11)上均固定连接有钳牙(14)。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抓手(9)和第二抓手(11)相互拼合后可形成矩形孔,矩形孔的每一个边的中点处均固定连接有一个钳牙(14)。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油管修复技术领域,尤其公开了一种油管杆修复线用自对中油管夹紧装置,包括壳体,所述壳体外侧转动连接有伸缩装置,所述壳体内转动连接有第一支撑杆和第二支撑杆且二者对向放置,第一支撑杆上设有第一夹具,第二支撑杆上设有第二夹具,伸缩装置带动第一支撑杆相对壳体转动,第一支撑杆通过轮齿啮合带动第二支撑杆反向转动,第一夹具和第二夹具继而相互拼合或相互分离,与传统技术相比,本技术方案保证了夹持力度和夹持效率的同时,还避免了因为油压不稳导致夹紧装置与油管轴线不齐的问题。

技术研发人员:郑文韬,郑健,赵妍菲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东营市天合工贸有限责任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26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48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