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及应用

专利2025-11-11  4


本发明属于3d打印混凝土,具体涉及到一种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及应用。


背景技术:

1、赤泥是制铝工业中产生的一种污染性废渣,每生产1吨氧化铝就会附带产生1.0~2.0吨赤泥。由于炼铝工业的快速发展,赤泥的排放量越来越大,但目前还没有成熟的技术来大规模利用赤泥。因此,大量的赤泥只能被堆放在堆场上,这不仅占用了大量土地,还给环境造成了严重污染。

2、3d打印技术是一项新兴的制造技术,也被誉为“第三次工业革命”的开始。它可以应用于汽车、航空航天、建筑、医学和食品等领域。由于3d打印技术具有高效率、低成本、节约材料和减少污染等优点,它在建筑领域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各种3d打印混凝土建筑项目也不断涌现出来。相比传统的混凝土施工工艺,3d打印混凝土具有独特的优势。首先,无模板施工可以显著降低施工成本;其次,它可以高精度地打印出复杂形状,并最大程度地节省材料;此外,由于3d打印是自动化施工,可以减少人力投入和缩短施工时间。

3、尽管3d打印技术有很多优势,但在建筑领域的发展还面临很多限制。3d打印的主要特点是逐层打印,而不是像整体浇筑一样一次性完成。这种分层施工方式导致打印构件层间粘结性较差,在未经处理的情况下,界面处的粘结性能明显低于基体,从而影响了打印构件的整体性和使用性能。解决层间界面弱粘结问题是推广3d打印建筑应用面临的一个重大挑战。因此,急需进行系统研究,综合提升3d打印构件的界面性能,以解决3d打印建筑领域的难题。


技术实现思路

1、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拟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及应用。所述增强方法显著提高了3d打印混凝土的站立性。

2、本发明解决所述技术问题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3、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在3d打印机头的后面,加装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找平刮刀装置和压固卯榫装置,在3d打印机头1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5,控制系统5与3d打印机的主控部分、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2、找平刮刀装置3、压固卯榫装置4电性连接,控制各部分完成相应动作;

4、所述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2用于在3d打印机头后,打印的同时喷洒粘结剂;

5、所述找平刮刀装置3用于在喷洒粘结剂后对打印层进行找平;

6、所述压固卯榫装置4包括长方体金属块以及控制长方体金属块压制深度的升降调控机构;

7、在打印每层最后一条混凝土条时,设定压固时间和压固压力,使长方体金属块每隔固定时间沿混凝土宽度方向均匀施加压力,压制深度不小于混凝土层的厚度的1/5~1/3,形成沿混凝土条宽度方向贯穿的通槽;在压制过程中所施加压力仅对当前层起作用,不会传递到其他层,且打印试件的最上层不进行压制。

8、所述找平刮刀装置3设置有一平坦且可调节的刮刀,刮刀宽度不小于每层打印宽度。

9、所述刮刀上方连接有控制盒,控制盒与刮刀通过收缩杆连接,控制盒与控制系统连接。

10、所述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2包括粘结剂存储容器和喷射头,粘结剂存储容器与喷射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装置在工作时,粘结剂从粘结剂存储容器输送到喷射头,再由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喷洒模式和量。

11、所述长方体金属块的宽度为0.6~2.4cm,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度不小于每层打印平面宽度,打印行走方向为打印平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打印行走方向为打印平面宽度方向;打印平面宽度方向为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度方向。

12、所述长方体金属块具有不同的长度规格10cm、15cm、20cm、30cm;长方体金属块的宽度为0.6cm,长方体金属块的数量根据压制通槽的宽度及打印平面宽度进行组合;

13、每层打印完成,将打印平面沿打印长度方向分成若干组,每组长度不小于4cm,每组长度一样,组内压制若干数量的凹槽,组内相邻凹槽之间的凸起臂宽度为1.2-1.6cm;相邻组间的凸起臂的宽度小于组内相邻凹槽之间的凸起臂宽度;不同组间的凸起臂宽度可相同也可不同。

14、对打印试件切割时,打印试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切掉2-3cm,之后在相邻组间的凸起臂处进行切割,且在相邻层间凸起臂所在高度进行切割,取样获得待测试试样。

15、所述的混凝土主要包括水泥、赤泥、硅灰、细砂、粗砂、pp纤维、hpmc、减水剂;优选混凝土的原料组成为:9000g水泥、1000红色-拜耳法赤泥或灰色-烧结法赤泥、1000g硅灰、5865g细砂、2625g粗砂、20gpp纤维、12.8ghpmc、20g减水剂、3685g水溶液。

16、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7、步骤1、将水泥、红色-拜耳法赤泥或灰色-烧结法赤泥、硅灰、pp纤维、hpmc、粉末状减水剂混合加入搅拌机,搅拌均匀,得到均匀的干粉混合物;

18、步骤2、将全部水质量的80%加入干粉混合物中搅拌均匀,得到浆料;

19、步骤3、将细砂、粗砂加入浆料中,并将剩余的水倒入搅拌均匀,获得复合胶凝材料;

20、步骤4、将复合凝胶材料放入3d打印机的储料罐中,按照既定程序打印,在打印过程中,利用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均匀喷洒混杂pp纤维的结构胶,并在喷洒后对所打印平面利用刮刀找平,最后由压固卯榫装置进行压固,多层打印至设定高度后停止打印,最后一层打印层不进行喷洒及压制,获得3d打印混凝土材料胚体置于水箱中养护。

21、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基于赤泥固废材料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试件,所述混凝土采用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建造,所述结构胶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

22、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质量配比为2:1。

23、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24、1、本发明对所用的3d打印机进行特殊改装:在3d打印机喷头的后面,加装一个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一个找平刮刀装置、一个压固卯榫装置,减少人工参与,使打印过程更加智能化,并提高3d打印混凝土站立性。

25、2、本发明在3d打印过程中,在混凝土层间喷洒混杂pp纤维的结构胶、并进行卯榫,pp纤维能使承载负荷均匀分配在结构上,结构胶具有强度高、抗剥离、耐冲击的特点,且能承受较大荷载;利用pp纤维、结构胶及卯榫结构解决了逐层打印导致的层间粘结性能差的问题,提高了赤泥制备混凝土材料的建造性。

26、3、本发明获得建造性高的3d打印赤泥混凝土,赤泥的资源丰富,本发明方法不仅可以将废弃物转化为宝贵资源,减少环境污染,还可以增强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稳定性和可靠性,通过层间界面增强提高结构的力学性能,提高基于赤泥作为原料的3d打印混凝土材料的建造性。



技术特征:

1.一种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在3d打印机头的后面,加装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找平刮刀装置和压固卯榫装置,在3d打印机头上还设置有控制系统,控制系统与3d打印机的主控部分、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找平刮刀装置、压固卯榫装置电性连接,控制各部分完成相应动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找平刮刀装置设置有一平坦且可调节的刮刀,刮刀宽度不小于每层打印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刮刀上方连接有控制盒,控制盒与刮刀通过收缩杆连接,控制盒与控制系统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粘结剂自动喷洒装置包括粘结剂存储容器和喷射头,粘结剂存储容器与喷射头通过输送管道连接;装置在工作时,粘结剂从粘结剂存储容器输送到喷射头,再由控制系统精确控制喷洒模式和量。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金属块的宽度为0.6~2.4cm,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度不小于每层打印平面宽度,打印行走方向为打印平面的长度方向,垂直于打印行走方向为打印平面宽度方向;打印平面宽度方向为长方体金属块的长度方向。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长方体金属块具有不同的长度规格10cm、15cm、20cm、30cm;长方体金属块的宽度为0.6cm,长方体金属块的数量根据压制通槽的宽度及打印平面宽度进行组合;所述压固卯榫装置还包括支撑传力部分,支撑传力部分将多个长方体金属块与升降调控机构连接,使得多个长方体金属块整体受升降调控机构控制;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打印试件切割时,打印试件沿长度方向的两端切掉2-3cm,之后在相邻组间的凸起臂处进行切割,且在相邻层间凸起臂所在高度进行切割,取样获得待测试试样。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混凝土主要包括水泥、赤泥、硅灰、细砂、粗砂、pp纤维、hpmc、减水剂;优选混凝土的原料组成为:9000g水泥、1000g红色-拜耳法赤泥或灰色-烧结法赤泥、1000g硅灰、5800-6900g细砂、2625g粗砂、20gpp纤维、12.8ghpmc、20g减水剂、3500-3700g水溶液。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增强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0.一种基于赤泥固废材料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试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凝土采用权利要求9所述的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建造,所述结构胶主要成分为环氧树脂和固化剂,优选地,所述环氧树脂和固化剂质量配比为2:1。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绿色3D打印混凝土建造性增强方法及应用,涉及3D打印混凝土技术领域。将固体组分与液态组分搅拌混匀,得到复合胶凝材料;再将复合凝胶材料放入3D打印机的储料罐中,按照既定程序打印,并在打印过程中对所打印混凝土利用找平刮刀找平,并进行层间界面增强,将得到3D打印混凝土材料坯体置于水箱中养护。本发明通过配料的最佳配合比加上层间界面增强方法可以提高赤泥3D打印混凝土的建造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浚博,姚伟,王翔宇,王雨飞,崔炜奇,彭晋,刘贤达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重庆大学溧阳智慧城市研究院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75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