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1  3


本技术涉及太阳能电池,特别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背景技术:

1、topcon太阳能电池(隧穿隧穿氧化层钝化接触,tunnel oxide passivatedcontact)是一种使用超薄隧穿氧化层作为钝化层结构的太阳电池。与其他类型的电池相比,topcon电池技术可提升电池的开路电压和填充因子,大幅提高光伏的转换率。

2、相关技术中的topcon太阳能电池,钝化层的厚度的选择受到两个因素的影响。当厚度增加,对多晶硅的寄生吸收的影响越大;当厚度降低,金属电极对多晶硅钝化的负面影响也就越大。为了减少金属电极对多晶硅的影响,采用比必要的厚度更厚的多晶硅,在寄生吸收与金属电极的负面影响之间寻找最佳平衡点,但这样的就会带来非金属电极区的多晶硅相对较厚的问题,从而降低电流。


技术实现思路

1、基于此,有必要针对相关技术中太阳能电池中钝化层厚度太厚对光的寄生吸收影响大,厚度太薄会损伤钝化层,导致电流降低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太阳能电池、光伏组件及光伏系统。

2、一种太阳能电池,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

3、基底;

4、钝化接触结构,设于所述基底的一侧表面;

5、透明导电层,设于所述钝化接触结构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6、第一电极,设于所述透明导电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透明导电层接触;

7、其中,所述透明导电层能够导电并且能够被可见光透过。

8、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一层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透明导电膜接触,所述透明导电膜为氧化铟掺锡膜、氧化锡掺氟膜、氧化锌掺铝膜、氧化锡掺锑膜、氧化锌掺铟膜、氧化铟掺铈膜中的一种。

9、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层透明导电膜,多层所述透明导电膜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任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膜接触,多层所述透明导电膜为氧化铟掺锡膜、氧化锡掺氟膜、氧化锌掺铝膜、氧化锡掺锑膜、氧化锌掺铟膜、氧化铟掺铈膜中的的一种。

10、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钝化接触结构包括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的隧穿氧化层和多晶硅掺杂导电层。

11、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多个所述钝化接触结构,多个所述钝化接触结构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12、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多个所述钝化接触结构的总厚度不大于150nm;所述隧穿氧化层的总厚度不大于5nm。

13、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14、掺杂导电层,设于所述基底背离所述钝化接触结构的一侧;

15、第二电极,与所述掺杂导电层接触。

16、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掺杂导电层包括同层设置的第一子掺杂导电层和第二子掺杂导电层,所述第一子掺杂导电层的掺杂浓度大于所述第二子掺杂导电层的掺杂浓度;

17、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一子掺杂导电层接触。

18、一种光伏组件,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如上所述的太阳能电池。

19、一种光伏系统,包括如上所述的光伏组件。

20、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21、本实用新型提供的太阳能电池,通过在基底的一侧表面设置钝化接触结构,为基底的一侧提供了良好的表面钝化,以使得多子可以穿透钝化接触结构,勺子被阻挡。而且还能够防止背面金属与基底的直接接触,从而使得太阳能电池具有高的开路电压。而在钝化接触结构的背离基底的一侧设置透明导电层,可降低钝化接触结构的厚度,从而降低光的寄生吸收,从而提高电流。而第一电极与透明导电层接触,而不与钝化接触结构接触,有利于防止损伤钝化接触结构,进而有利于避免导致开压及电流降低。采用如上的结构形式,有利于降低光的寄生吸收、提高电流,而且还有利于防止损伤钝化接触结构。



技术特征:

1.一种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一层透明导电膜,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透明导电膜接触,所述透明导电膜为氧化铟掺锡膜、氧化锡掺氟膜、氧化锌掺铝膜、氧化锡掺锑膜、氧化锌掺铟膜、氧化铟掺铈膜中的一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透明导电层包括多层透明导电膜,多层所述透明导电膜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所述第一电极与任意一层所述透明导电膜接触,各所述透明导电膜为氧化铟掺锡膜、氧化锡掺氟膜、氧化锌掺铝膜、氧化锡掺锑膜、氧化锌掺铟膜、氧化铟掺铈膜中的一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包括多个所述钝化接触结构,多个所述钝化接触结构沿远离所述基底的方向依次层叠设置。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多个所述钝化接触结构的总厚度不大于150nm;所述隧穿氧化层的总厚度不大于5nm。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其特征在于,所述太阳能电池还包括:

7.一种光伏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电池串,所述电池串包括至少两个如权利要求1-6中任意一项所述的太阳能电池。

8.一种光伏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光伏组件。


技术总结
本技术涉及一种太阳能电池,该太阳能电池包括基底、钝化接触结构、透明导电层和第一电极。钝化接触结构设于基底的一侧表面;透明导电层设于钝化接触结构背离基底的一侧;第一电极设于透明导电层背离基底的一侧,第一电极与透明导电层接触;其中,透明导电层能够导电并且能够被可见光透过。钝化接触结构的背离基底的一侧设置透明导电层,可降低钝化接触结构的厚度,从而降低光的寄生吸收,从而提高电流。而第一电极与透明导电层接触,而不与钝化接触结构接触,有利于防止损伤钝化接触结构,进而有利于避免导致开压及电流降低。采用如上的结构形式,有利于降低光的寄生吸收、提高电流,而且还有利于防止损伤钝化接触结构。

技术研发人员:高纪凡,陈姝,徐冠超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天合光能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14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76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