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技术属于医疗器械,尤其涉及一种腋下支撑器。
背景技术:
1、病人在做完腋下手术后,通常会通过绑扎绷带或铺垫纱布的方式对伤口进行包扎,术后由于病人上臂的摆动或碰撞,会造成伤口的拉扯,严重时会造成伤口的感染。
2、目前,日间患者通常靠叉腰动作,形成上臂支撑以解决手臂不适,但往往无法坚持很长时间,因为叉腰动作会让患者手臂及肩膀肌肉不自主用力,所以坚持时间很短,病人很痛苦,夜间病人往往会失眠,也会影响伤口愈合。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腋下支撑器,旨在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所提出的技术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的技术方案。
3、一种腋下支撑器,该腋下支撑器包括竖板、支板和弹性连接板,所述竖板的顶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一端之间一体成型,所述支板的顶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的另一端转动连接;
4、所述弹性连接板上具有镂空部;
5、所述的腋下支撑器还包括弹性支撑件,所述弹性支撑件用于对支板进行支撑,使得支板相对于弹性连接板产生一定转动时,可以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提高该腋下支撑器使用的舒适性。
6、进一步的,所弹性支撑件包括第二支杆,所述第二支杆的顶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的底端与所述竖板固定连接;
7、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包括支撑滑套,所述支撑滑套滑动套设于所述第二支杆上;
8、所述弹性支撑件还包括第一支杆,所述第一支杆的一端与所述支板铰接,所述第一支杆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套铰接。
9、进一步的,所述第二支杆上还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和第二弹簧。
10、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弹簧的一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连接,所述第一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套的一侧连接。
11、进一步的,所述第二弹簧的一端与所述竖板连接,所述第二弹簧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套的另一侧连接。
12、进一步的,所述支板顶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之间通过铰接轴转动铰接。
13、进一步的,所述竖板上设置有垫片,使得竖板绑扎在患者腋下时,避免竖板与皮肤直接接触导致患者有不适感。
14、进一步的,所述支板上还设置有防护侧板,用于对放置于支板上的胳膊进行限位支撑。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腋下支撑器具有如下的技术优势:
16、第一,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腋下支撑器在具体使用时,将竖板绑扎在患者的腋下,通过支板对患者的胳膊进行支撑;
17、第二,设置在镂空部,避免与患者的腋下伤口产生碰撞,有利于患者包扎伤口的愈合;
18、第三,设置的弹性支撑件用于对支板进行支撑,使得支板相对于弹性连接板产生一定转动时,可以起到弹性支撑的作用,提高该腋下支撑器使用的舒适性。
1.一种腋下支撑器,该腋下支撑器包括竖板(100)、支板(200)和弹性连接板(300),其特征在于: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弹性支撑件(500)包括第二支杆(502),所述第二支杆(502)的顶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300)固定连接,所述第二支杆(502)的底端与所述竖板(100)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支杆(502)上还分别套设有第一弹簧(504)和第二弹簧(505)。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弹簧(504)的一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300)连接,所述第一弹簧(504)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套(503)的一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弹簧(505)的一端与所述竖板(100)连接,所述第二弹簧(505)的另一端与所述支撑滑套(503)的另一侧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3-5任一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00)顶端与所述弹性连接板(300)之间通过铰接轴(400)转动铰接。
7.根据权利要求1-5任一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竖板(100)上设置有垫片(101)。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腋下支撑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板(200)上还设置有防护侧板(2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