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2  1


本发明属于显示,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1、随着科技的进步,近年来,异形屏以及全面屏已经逐渐走入大家的视野。不论是异形屏还是全面屏目的都是为了提升显示设备的屏占比。那么,为了实现更高的屏占比,在显示屏的一些位置上需要为一些附加部件(例如摄像头、传感器等等)预留一些开口区域(例如开孔)。

2、随着显示器技术发展和更新换代,有机电致发光显示器件(organicelectroluminance display,简称为:oled)由于具有自发光、高亮度、高对比度、低工作电压、可制作柔性显示器等特点,已经逐渐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产品。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其具有安装区,与所述安装区相邻的第一显示区,以及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或所述安装区的第二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3、基底,

4、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

5、多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且位于所述安装区中的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6、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7、多条数据线,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且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电连接一条所述数据线;

8、在第一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节点之间的距离为d1;在第二显示区中,沿第一方向相邻设置的两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与所述数据线的连接节点之间的距离为d2;且d1小于d2。

9、其中,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发光器件组,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组中的每个的发光器件沿第二方向排布;连接同一个发光器件组中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同一条所述数据线。

10、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中的至少部分包括位于不同层的部分。

11、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中的至少部分数据线包括折线。

12、其中,所述包括折线的至少一条数据线为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与驱动所述安装区的至少部分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直接连接的第一子数据线段,以及与驱动所述第二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直接连接的第二子数据线段;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和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至少部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13、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还包括与驱动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至少部分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直接连接的第三子数据线段;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和所述第三子数据线段至少部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14、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第三子线数据段包括大致平行的部分。

15、其中,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包括不同的材料,和/或,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与所述第子三数据线段包括不同的材料。

16、其中,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包括分设于所述安装区沿第二方向两相对侧第一部分和第二部分;所述第一数据线还包括分设于所述安装区沿第二方向两相对侧的第一转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转接电极;其中,

17、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在所述安装区沿第二方向的第一侧在通过所述第一转接电极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的第一部分电连接,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在所述安装区沿第二方向的第二侧通过所述第二转接电极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的第二部分电连接。

18、其中,所述第一转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转接电极包括大致平行的部分。

19、其中,至少部分所述第一转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转接电极在沿第一方向上的长度大致相同。

20、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21、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沿所述第一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转接电极和所述第二转接电极;

22、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23、第三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沿第二方向延伸的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和所述第三子数据线段。

24、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25、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形成多个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发光器件组,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组中的发光器件沿第二方向排布;且所述多个发光器件组包括m个安装区发光器件组,所述安装区发光器件组中至少一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

26、所述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组包括m个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所述m个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中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布;m为大于等于2的整数;

27、位于所述安装区且处于第i个所述安装区发光器件组中各个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与第i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中的像素驱动电路通过信号连接线一一对应连接,i取1至m。

28、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在第一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一子显示区和第二子显示区;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中均设置有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和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的至少一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到所述安装区边缘的最近距离比值在0.8-1.2。

29、其中,第1个至第m个发光器件组在第一子显示区指向第二子显示区的方向上依次排布;第1个至第m/2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一子显示区,且在第一方向上沿背离所述安装区的方向依次排布;第m个至第m/2+1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二子显示区,且在第一方向上沿背离所述安装区的方向依次排布。

30、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31、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第二导电层包括复位电源信号线、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一极板,以及第1个和第m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对应连接的所述信号连接线。

32、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33、有源半导体层,其包括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中的各晶体管的沟道区和源漏掺杂区,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至少包括驱动晶体管、数据写入晶体管、存储电容、阈值补偿晶体管、第一复位晶体管、第二复位晶体管、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和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

34、栅极绝缘层,设置在所述有源半导体层背离所述基底的一侧;

35、第一导电层,设置在所述栅极绝缘层背离所述有源半导体层的一侧;所述第一导电层包括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扫描信号线、复位控制信号线、发光控制信号线以及所述驱动晶体管、所述数据写入晶体管、所述阈值补偿晶体管、所述第一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所述第一复位晶体管和所述第二复位晶体管的控制极,所述驱动晶体管的控制极复用为所述存储电容的第二极板;

36、第一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一导电层背离所述栅极绝缘层的一侧;所述第二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一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一导电层的一侧;

37、第二绝缘层,设置在所述第二导电层背离所述第一绝缘层的一侧;

38、第三导电层,设置在所述第二绝缘层背离所述第二导电层的一侧;所述第三导电层包括第一电源信号线、数据线的至少部分,以及第一子转接部;所述第一子转接部与所述第二发光控制晶体管的第二极电连接。

39、其中,所述第一显示区还包括在第二方向上相对设置的第三子显示区和第四子显示区;在所述第三子显示区和所述第四子显示区中,在第二方向上两相邻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连接的复位控制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3;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在第二方向上两相邻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连接的复位电源信号线之间的间距为d4,d3小于d4。

40、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41、透明导电层,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安装区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以及第2个至第m-1个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中的至少部分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所对应连接的所述信号连接线。

42、其中,所述第一子像素驱动电路组在所述第一子显示区和所述第二子显示区沿第一方向均匀排布。

43、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第三导电层第四导电层22.根据权利要求1-21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具有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位于所述过渡区中的发光器件,且位于所述过渡区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44、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基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一一对应的像素开口;

45、所述第一显示区中,发光颜色相同的各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对应的像素开口尺寸大致相同,所述第二显示区中,发光颜色相同的各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对应的像素开口尺寸大致相同,所述安装区中,发光颜色相同的各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对应的像素开口尺寸大致相同;

46、对于发光颜色相同的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所对应的像素开口,所述安装区中像素开口尺寸不大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像素开口尺寸。

47、其中,位于所述安装区、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发光器件,位于同一区域、且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发光器件的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布。

48、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有源半导体层的图案面积占所述第一显示区面积的比例,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有源半导体层的图案面积占所述第二显示区面积的比例。

49、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在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以及安装区中的至少两者,其发光面积占该区域的整体面积的比例不同。

50、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任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小于任一所述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

51、其中,在所述第一显示区中,任一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在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与任一所述发光器件沿所述第一方向上的宽度相差大致3-5μm。

52、本公开实施例提供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

53、其中,所述显示装置还包括:感光传感器,且所述感光传感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位于所述安装区内。

54、其中,所述安装区为矩形,所述感光传感器在所述基底上的正投影面积小于等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内切圆的面积。


技术特征:

1.一种显示基板,其具有安装区,与所述安装区相邻的第一显示区,以及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或所述安装区的第二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还包括: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多条数据线包括第一数据线,所述第一数据线的至少部分包括折线。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包括第一子数据线段和第二子数据线段;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还包括第三子数据线段;所述第三子数据线段与用于驱动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至少部分所述发光器件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相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第一子数据线段、第二子数据线段和所述第三子数据线段的至少部分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第一子数据线段与第二子数据线段包括不同的材料,和/或,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与所述第子三数据线段包括不同的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一数据线还包括第二转接电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第二转接电极与所述第一子数据线段位于不同层,和/或,所述第二转接电极与所述第二子数据线段位于不同层。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像素驱动电路组;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组间隔设置;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并排设置的多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像素驱动电路组与位于所述安装区的所述发光器件通过信号连接线连接;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连接一条所述信号连接线;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信号连接线至少包括位于不同层的连接线。

14.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中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组;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一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二像素驱动电路组;所述第一像素驱动电路组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所述第二像素驱动电路包括沿第二方向排布的多个第一像素驱动电路;

17.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具有环绕所述第一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的过渡区;所述多个发光器件包括位于所述过渡区中的发光器件,且位于所述过渡区的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连接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

18.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基底上的像素限定层,所述像素限定层包括与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一一对应的像素开口;

19.根据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其中,位于所述安装区、所述第一显示区、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所述发光器件,位于同一区域、且沿第二方向排布的所述发光器件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沿第二方向排布。

20.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权利要求1-19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基板。


技术总结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本发明的显示基板,其具有安装区,与所述安装区相邻的第一显示区,以及包围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或所述安装区的第二显示区;其中,所述显示基板包括:基底,驱动电路层,设置在所述基底上;所述驱动电路层包括多个像素驱动电路;所述多个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小于位于所述第二显示区中的像素驱动电路的排布密度;多个发光器件,位于所述安装区、所述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一个所述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一个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且位于所述安装区中的所发光器件的第一电极电连接的所述像素驱动电路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

技术研发人员:程羽雕,王本莲,李孟,黄炜赟,黄耀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808.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