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

专利2025-11-12  1


本技术涉及医疗设备,尤其涉及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


背景技术:

1、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是医疗机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服务对象为患有危重疾病人群,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是医院儿科的分支机构,主要收治对象为儿科内严重疾病患儿,疾病种类包括儿科呼吸窘迫综合征、呼吸衰竭、颅内出血、心力衰竭等危重情况,研究表明,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可为危重患儿提供连续监护及有效救治,最终目的均为降低儿科死亡率,保障危重疾病患儿疗效及预后效果,有研究显示,由于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理工作特点为疾病种类多、病情复杂多变、工作量大、护理措施繁杂、护理风险大等,因此如何对其进行及时有效的护理安全管理,是保障患儿疗效及预后的关键因素,也是降低护患纠纷发生率的主要措施,对于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的不安全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分别为院内感染、护理人员因素和患儿自身因素,其中患儿自身因素尤为关键,因患者在治疗过程中往往会发生挣扎,挣扎容易对患儿造成二次伤害。

2、如现有技术中,中国专利授权号为cn213666257u的专利,申请日:2020-10-28,公开了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包括床板,所述床板的顶部粘接有床垫,所述床垫的内部放置有加热垫,所述床板的顶部栓接有若干个滑轨,所述滑轨的内部滑动连接有滑块,所述滑块的顶部栓接有顶板,所述顶板的一侧栓接有第一限位带,所述第一限位带的另一端栓接有限位扣;本实用新型通过拉动滑块在滑轨的内部进滑动,在拧动限位螺栓即可对滑块进行限位固定,再将儿童的手脚放置于护垫的顶部,在通过第一限位带、限位扣、第二限位带和限位孔对儿童的手脚进行固定,从而能够根据不同身高的儿童进行使用,解决了现有的防护装置结构简单,不能够根据不同身高儿童进行使用的问题。

3、但是上述专利还存在不足之处在于,由于患者的在治疗过程中,需要进行调节不同的四肢位置,以便于更好的进行治疗,无法根据患者四肢距离调节进行约束,进一步降低适用性。

4、因此,针对该问题,本实用新型出了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问题,而提出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

2、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包括垫板,以及开设在垫板两侧的导向槽,还包括:

4、滑动座,滑动在导向槽内,所述滑动座数量为多组;

5、调节机构,设置在滑动座的表面,所述滑动座的端部设置有约束机构;

6、调节孔,开设在导向槽的内部,所述调节孔数量为多组设置,且沿导向槽内呈等距离排列;

7、限位机构,设置在滑动座的表面,所述限位机构用于贯穿在所述调节孔内进行限位。

8、优选地,所述限位机构包括滑动在滑动座内的限位杆,所述限位杆与调节孔内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杆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板,所述横板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筒,所述弹簧筒与滑动座的两侧固定连接。

9、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包括通过轴承转动在滑动座内的螺纹筒,所述螺纹筒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所述螺纹杆与约束机构的表面固定连接。

10、优选地,所述调节机构还包括固定在滑动座一侧的导向弹簧,所述导向弹簧的一端固定连接约束机构。

11、优选地,所述约束机构包括固定在螺纹杆端部的约束座,所述约束座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约束带,所述约束带的一端贯穿在约束座内,所述约束带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绒面和魔术勾面。

12、优选地,所述约束带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粘贴胶,所述粘贴胶的表面粘附有限位垫片。

13、优选地,所述约束带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槽,所述条形槽分别贯穿魔术绒面和粘贴胶表面。

14、优选地,所述约束带为弹性带,且约束带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15、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6、该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通过导向槽、滑动座、调节机构和约束机构之间的配合下,使其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约束,并且在限位机构插接在调节孔内,以便于保证整体的牢固性,通过此种方式的设置,实现了能够根据患者四肢不同的位置进行约束,防止无法根据患者四肢距离调节进行约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适用性。



技术特征:

1.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包括垫板(1),以及开设在垫板(1)两侧的导向槽(2),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限位机构(7)包括滑动在滑动座(3)内的限位杆(71),所述限位杆(71)与调节孔(6)内尺寸相适配,所述限位杆(71)的端部固定连接有横板(72),所述横板(72)的两侧固定连接有弹簧筒(73),所述弹簧筒(73)与滑动座(3)的两侧固定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包括通过轴承转动在滑动座(3)内的螺纹筒(41),所述螺纹筒(41)的内部通过螺纹连接有螺纹杆(42),所述螺纹杆(42)与约束机构(5)的表面固定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节机构(4)还包括固定在滑动座(3)一侧的导向弹簧(43),所述导向弹簧(43)的一端固定连接约束机构(5)。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机构(5)包括固定在螺纹杆(42)端部的约束座(50),所述约束座(50)的表面固定连接有约束带(51),所述约束带(51)的一端贯穿在约束座(50)内,所述约束带(51)的一侧分别固定连接有魔术绒面(52)和魔术勾面(5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51)的另一侧固定连接有粘贴胶(54),所述粘贴胶(54)的表面粘附有限位垫片(56)。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51)的表面开设有条形槽(55),所述条形槽(55)分别贯穿魔术绒面(52)和粘贴胶(54)表面。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约束带(51)为弹性带,且约束带(51)的表面开设有通孔。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一种儿科重症监护室防护装置,包括垫板,以及开设在垫板两侧的导向槽,还包括;滑动座,滑动在导向槽内,所述滑动座数量为多组;调节机构,设置在滑动座的表面,所述滑动座的端部设置有约束机构;调节孔,开设在导向槽的内部,所述调节孔数量为多组设置;本技术通过导向槽、滑动座、调节机构和约束机构之间的配合下,使其可以根据不同患者的身高进行调节约束,并且在限位机构插接在调节孔内,以便于保证整体的牢固性,通过此种方式的设置,实现了能够根据患者四肢不同的位置进行约束,防止无法根据患者四肢距离调节进行约束的问题,进一步提高适用性。

技术研发人员:周志霞,李巧云,吴丽荷,麦有丹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海南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技术研发日:20230717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816.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