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和处置方法与流程

专利2025-11-12  1


本发明涉及污泥干化处理,尤其是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和处置方法。


背景技术:

1、燃煤电站掺烧处置市政污泥成为新营收增长点,市政污泥含水率较高时,需进行干化处置后再输送进入锅炉进行掺烧。现有技术中,污泥通常以蒸汽为热源进行干化,蒸汽能量使用量很大,并且,在干化过程中,污泥通常只能被动地随着受热面移动而进行迁移,传热效率低,且干化不均匀,效率不高。

2、另一方面,燃煤锅炉的排渣现多采用干排渣系统,该系统针对锅炉排除热渣,需要采用冷却源对热渣进行冷却后,再将冷渣送入渣仓,冷却源一般采用独立的冷风系统。

3、另外,燃煤电站的制粉系统现多采用正压直吹式的磨煤机,磨煤机的出口温度有一定区间要求,一般为50-80℃,该温度区间的控制通过独立的进风系统实现。


技术实现思路

1、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结构合理的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和处置方法,从而将锅炉热渣的冷却需求和污泥的干化需求实现可靠结合,将余热有效运用于污泥的干化中,各取所需,极大地提升了能量效率,节约了能源,并且能够助力于控制磨煤机排烟温度。

2、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包括前后衔接的一级干化装置和二级干化装置,污泥经二级干化装置干化处理后掺入磨煤机,磨煤机将污泥与原煤一同磨制成煤粉后输送至锅炉的炉膛燃烧;所述一级干化装置的入风口、出风口分别经热风管一、冷风管一连通至锅炉的干渣机处,构成冷热风循环;所述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处经由热风管二连通至二级干化装置的入风口,与二级干化装置出风口连通的冷风支管二、热风管二分别连通至磨煤机;所述冷风管一经冷风支管一连通至磨煤机。

4、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改进:

5、所述热风管一、冷风管一上分别串联有风机一,冷风支管一连通于风机一与一级干化装置之间的冷风管一上;所述冷风支管一上串联安装有调节阀一和风机二。

6、所述热风管二上串联安装有调节阀三,位于调节阀三与磨煤机之间的热风管二经热风支管连通至二级干化装置的入风口,热风支管上串联安装有调节阀二。

7、所述一级干化装置、二级干化装置均采用螺旋送料结构,对污泥进行输送。

8、所述一级干化装置、二级干化装置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内外间隔嵌套的内筒和外筒,内筒外壁面上沿着长度方向缠绕设置有螺旋片,随着内筒的旋转,经由螺旋片实现污泥沿着内筒轴向的输送,内筒端部连通设置为热风的入风口,内筒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出风孔。

9、所述热风相对于内筒轴向的输送方向、与污泥相对于内筒轴向的输送方向相反。

10、单个出风孔处均配装有外管,外管外端部配装有内管,内管端头配装有风帽,风帽直径尺寸大于外管直径尺寸,风帽将外管、内管端部形成遮挡;位于外管端头外部的内管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

11、所述内管、外管之间设置有轴向滑移结构,内管、外管之间共同安装有弹性体,弹性体促使内管缩回外管中。

12、所述外筒与内筒的旋转方向相反,外筒内壁面上向内延伸形成多个污泥携带齿,污泥携带齿内边缘与螺旋片外边缘之间经直径差存在距离。

13、一种所述的污泥干化处置系统的处置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4、含水率在55%-65%的湿污泥输送至一级干化装置内,同时,干渣机的热风经热风管一传递至一级干化装置中,热风从一级干化装置后端向前端传递,湿污泥从一级干化装置前端向后端传递,由热风对湿污泥进行干燥;热风冷却后由一级干化装置流出,经冷风管一流回干渣机,一级干化后的湿污泥含水率约35%-45%并输送至二级干化装置;

15、锅炉空气预热器的热风传递至二级干化装置的入风口,热风在冷却后经冷风支管二输送至磨煤机中,湿污泥在二级干化装置中进行二级干化,含水率干燥至15%-25%;

16、二级干化的污泥输送至磨煤机中,与原煤一同磨制成煤粉后输送至锅炉的炉膛燃烧,燃烧后的排渣经干渣机冷却后送入渣仓;同时,从空气预热器输出的热风、从一级干化装置输出的冷风、二级干化装置输出的冷风分别供应至磨煤机中。

1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8、本发明结构紧凑、合理,将锅炉热渣的冷却需求和污泥的干化需求实现可靠结合,将余热有效运用于污泥的干化中,各取所需;实现将干渣机、空气预热器、磨煤机和污泥干化之间构成一个统一、相互协调的系统,极大地提升了能量效率,节约了能源,并且能够助力于控制磨煤机排烟温度;

19、本发明还包括如下优点:

20、由一级干化装置、二级干化装置输出的冷风,和从空气预热器输出的热风,分别输送至磨煤机中,并能够通过风量的配比调整,来调整控制磨煤机出口温度,有效助力于控制磨煤机中水分、温度以及排烟温度。

21、一级干化装置、二级干化装置中均采用螺旋送料结构,污泥在螺旋输送过程中,由从内筒向外喷出的热风进行流化干燥,保障干燥的均匀性,有效保证干燥效果。



技术特征:

1.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前后衔接的一级干化装置(8)和二级干化装置(12),污泥经二级干化装置(12)干化处理后掺入磨煤机(10),磨煤机(10)将污泥与原煤一同磨制成煤粉后输送至锅炉(1)的炉膛燃烧;所述一级干化装置(8)的入风口、出风口分别经热风管一(5)、冷风管一(3)连通至锅炉(1)的干渣机(2)处,构成冷热风循环;所述锅炉(1)的空气预热器(17)处经由热风管二(18)连通至二级干化装置(12)的入风口,与二级干化装置(12)出风口连通的冷风支管二(11)、热风管二(18)分别连通至磨煤机(10);所述冷风管一(3)经冷风支管一(6)连通至磨煤机(10)。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一(5)、冷风管一(3)上分别串联有风机一(4),冷风支管一(6)连通于风机一(4)与一级干化装置(8)之间的冷风管一(3)上;所述冷风支管一(6)上串联安装有调节阀一(7)和风机二(9)。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管二(18)上串联安装有调节阀三(16),位于调节阀三(16)与磨煤机(10)之间的热风管二(18)经热风支管(13)连通至二级干化装置(12)的入风口,热风支管(13)上串联安装有调节阀二(14)。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干化装置(8)、二级干化装置(12)均采用螺旋送料结构,对污泥进行输送。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一级干化装置(8)、二级干化装置(12)的结构相同,均包括有内外间隔嵌套的内筒(81)和外筒(87),内筒(81)外壁面上沿着长度方向缠绕设置有螺旋片(82),随着内筒(81)的旋转,经由螺旋片(82)实现污泥沿着内筒(81)轴向的输送,内筒(81)端部连通设置为热风的入风口,内筒(81)壁面上开设有多个内外贯通的出风孔(83)。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热风相对于内筒(81)轴向的输送方向、与污泥相对于内筒(81)轴向的输送方向相反。

7.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单个出风孔(83)处均配装有外管(86),外管(86)外端部配装有内管(85),内管(85)端头配装有风帽(84),风帽(84)直径尺寸大于外管(86)直径尺寸,风帽(84)将外管(86)、内管(85)端部形成遮挡;位于外管(86)端头外部的内管(85)上开设有内外贯穿的通孔。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管(85)、外管(86)之间设置有轴向滑移结构,内管(85)、外管(86)之间共同安装有弹性体,弹性体促使内管(85)缩回外管(86)中。

9.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外筒(87)与内筒(81)的旋转方向相反,外筒(87)内壁面上向内延伸形成多个污泥携带齿(88),污泥携带齿(88)内边缘与螺旋片(82)外边缘之间经直径差存在距离。

10.一种权利要求1所述的污泥干化处置系统的处置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技术总结
本发明涉及一种污泥干化处置系统和处置方法,包括前后衔接的一级干化装置和二级干化装置,污泥经二级干化装置干化处理后掺入磨煤机,磨煤机将污泥与原煤一同磨制成煤粉后输送至锅炉的炉膛燃烧;一级干化装置的入风口、出风口分别经热风管一、冷风管一连通至锅炉的干渣机处,构成冷热风循环;锅炉的空气预热器处经由热风管二连通至二级干化装置的入风口,与二级干化装置出风口连通的冷风支管二、热风管二分别连通至磨煤机;冷风管一经冷风支管一连通至磨煤机,从而将锅炉热渣的冷却需求和污泥的干化需求实现可靠结合,将余热有效运用于污泥的干化中,各取所需,极大地提升了能量效率,节约了能源,并且能够助力于控制磨煤机排烟温度。

技术研发人员:曹寿峰,钟平,孟桂祥,聂雨,居鹏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苏州西热节能环保技术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820.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