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载组件及真空测试设备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4  2


本公开涉及泡沫,尤其涉及一种承载组件及真空测试设备。


背景技术:

1、柔性泡沫橡塑为保温隔热材料,可以应用于建筑工程管道上,起到保温的管道作用。真空体积吸水率是测量柔性泡沫橡塑绝热制品质量好坏的重要指标之一,将柔性泡沫橡塑的绝热制品(可以称为样品)放置在充满蒸馏水的真空测试装备中,抽真空;在一定真空度下,水进入样品的孔隙,可以准确测量出样品的吸水性能,并反映样品的结构是否完整,从而得到真空体积吸水率。

2、但是在实验过程中,由于样品处于85kpa的真空度下,会导致样品在水中上升浮动。另外每次实验测试一块样品时,导致实验效率低;每次测试多块样品时,会导致多个样品之间相互吸附。从而影响了实验结果。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公开的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承载组件及真空测试设备,用于解决样品会在水中上浮、测试一块样品实验效率低、以及测试多个样品,多个样品之间相互吸附的问题。

2、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3、一方面,提供一种真空测试设备,真空测试设备包括壳体、密封件、真空组件和承载组件。壳体具有储液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储液腔连通;壳体为柔性结构。密封件用于打开或密封第一开口。真空组件与第二开口连通,且用于抽取储液腔内的空气。承载组件能够通过第一开口位于储液腔内;承载组件具有至少三个样品放置槽,且相邻两个样品放置槽隔开,样品放置槽能够阻止样品在负压下相互吸附;样品放置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一槽壁用于被阻止样品沿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上浮。

4、承载组件具有至少三个样品放置槽,使得真空测试设备一次(或每次)实验可以测试至少三块样品,从而缩短了实验时间,提升了实验效率。此外,样品放置在样品放置槽中后,相邻样品放置槽之间隔开,使得相邻样品之间不会接触,以避免多个样品之间相互吸附,保证每个样品可以与水充分的接触;样品放入样品放置槽中后,第一槽壁可以避免样品上浮到液体上面;这样一来,样品的各个面的空隙都能进水,使得样品的实验结果更加准确。

5、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包括承载部和至少三块分隔部;至少三块分隔部均设置在承载部上,且相邻两个分隔部和承载部的部分构成一个样品放置槽。

6、在一些实施例中,至少三块分隔部设置在承载部的至少三个角等分线上。

7、在一些实施例中,分隔部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侧面、第二侧面和第三侧面,第二侧面位于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之间;至少三块分隔部的第一侧面设置在承载部上,至少三块分隔部的第二侧面相连;在分隔部中第三侧面更靠近壳体的底部。

8、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组件还包括连接部,具有通道;

9、分隔板还具有第四侧面,第四侧面位于第一侧面与第三侧面之间,且与第一侧面和第三侧面均连接;

10、至少三块分隔部位于通道中,且至少三块分隔部的第四侧面与连接部连接。

11、在一些实施例中,承载部和连接部中的至少一者具有水孔,以增加所述样品放置槽的进水量;以保证每块样品的各面上的孔隙都被进水,从而减小了实验误差。

12、在一些实施例中,样品放置槽的数量为三个。

13、在一些实施例中,真空测试设备还包括质量块,质量块放置在承载部远离分隔部的一侧上。

14、在一些实施例中,质量块包括第一质量块和多个第二质量块,第一质量块的质量大于第二质量块的质量。

15、在一些实施例中,真空组件还用向储液腔内流入空气。

16、另一方面,提供一种承载组件,承载组件具有至少三个样品放置槽,且相邻两个样品放置槽隔开;样品放置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一槽壁用于被阻止样品沿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上浮。



技术特征:

1.一种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所述真空测试设备还包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真空测试设备,其特征在于,

10.一种承载组件,其特征在于,


技术总结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了一种承载组件及真空测试设备,真空测试设备包括壳体、密封件、真空组件和承载组件。壳体具有储液腔、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第一开口和第二开口均与储液腔连通;壳体为柔性结构。密封件用于打开或密封第一开口。真空组件与第二开口连通,且用于抽取储液腔内的空气。承载组件能够通过第一开口位于储液腔内;承载组件具有至少三个样品放置槽,且相邻两个样品放置槽隔开,阻止样品在负压下相互吸附;样品放置槽具有第一槽壁,第一槽壁用于被阻止样品沿重力方向的反方向上浮。

技术研发人员:马旭冉,王连盛,王德华,范俊雷,牛海山,郭亚伶,赵志成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建研院检测中心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12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89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