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申请涉及医疗器械,具体涉及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
背景技术:
1、气管导管的耐管问题在麻醉学、危急重症管理的临床工作中持续存在。往往需要予以一定的镇静、镇痛药物才能避免呛管反应,长期带管的患者在撤机之前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撤药计划。围术期苏醒期的呛管反应明显影响了患者的苏醒质量,增加了苏醒期躁动、拔管时心血管反应剧烈或拔管后药物残余影响患者早期康复。
2、呛管反应主要是由气管导管对隆突、声门、套囊处的压力变化及分泌物刺激引起的,因此想要解决患者的呛管需要对隆突、声门、气管导管套囊处的刺激阻断伤害刺激的传入,同时需要及时清理气管导管套囊上的残余分泌物,但现有气管导管无法实现上述功能。
技术实现思路
1、本申请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旨在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2、本申请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3、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包括:
4、用于置入患者呼吸道的导管主体,所述导管主体上设置有气囊;
5、用于向所述气囊充气的第一管体,所述第一管体的进口端配置有充气接头,所述第一管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气囊内侧;
6、用于向气囊处给药以及吸取气囊表面分泌物的第二管体,所述第二管体的进口端呈y型管,所述y型管分别配置有给药口a以及负压吸引管转换接头,所述第二管体的出口端靠近于所述气囊;
7、用于向声门处给药的第三管体,所述第三管体的进口端配置有给药口b,所述第三管体的出口端位于声门处;
8、用于向隆突处给药的第四管体,所述第四管体的进口端配置有给药口c,所述第四管体的出口端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先端。
9、可选的,所述导管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一组用于标识声门区域的声门标识线。
10、可选的,所述导管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标识气管导管正面向的方位标识线,所述方位标识线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央并与所述声门标识线垂直。
11、可选的,所述第三管体的出口端分叉形成y型给药管,所述y型给药管的头端为盲端,所述y型给药管设置有侧向出药口。
12、可选的,所述第一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
13、可选的,所述第二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
14、可选的,所述第三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外管壁外侧。
15、可选的,所述第四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
16、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的有益效果是:
17、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通过设置第二管体、第三管体以及第四管体进行给药,减少对隆突、声门、气管导管套囊处的刺激传入,同时通过第二管体连接负压装置及时清理气管导管气囊上的残余分泌物,减少手术期患者呛管反应发生的概率,同时可以减少阿片类药物用量,优化患者术后康复质量,增加患者满意度。
1.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包括: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的表面设置有一组用于标识声门区域的声门标识线。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管主体的正面设置有用于标识气管导管正面向的方位标识线,所述方位标识线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中央并与所述声门标识线垂直。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的出口端分叉形成y型给药管,所述y型给药管的头端为盲端,所述y型给药管设置有侧向出药口。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外管壁外侧。
8.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耐管性良好的气管导管,其特征在于,所述第四管体沿所述导管主体顺延并位于所述导管主体的内管壁和外管壁之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