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4  1


本技术涉及相变储能温控,具体为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


背景技术:

1、随着测温领域的发展,对具有体积小、重量低、同材质并具有相同红外特征的金属板具有实际应用需求。目前较难找到一种金属结构在减少体积及重量的情况下,使其能够在变化温度场下保持原有表面温度特征。

2、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增加对本实用新型的总体背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已为本领域一般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包括包络金属壳体,所述包络金属壳体采用碳素结构钢、铝合金或铜合金材质,数控加工中心铣削成型,材质包括但不限于q235碳素结构钢,6063铝合金、6061铝合金、2a12铝合金、5a06铝合金、t2紫铜材质,所述包络金属壳体上设置灌装口,所述包络金属壳体内腔灌装相变材料混合体。

3、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中,所述包络金属壳体及其内腔的加工方式不限于钣金折弯焊接,数控加工中心加工焊接等,其焊接方式不限于手弧焊、埋弧焊、搅拌摩擦焊、钎焊。

4、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中,所述灌装口使用数控加工中心铣削成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孔及通孔。

5、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中,所述灌装口用于相变材料混合体的封装,所述灌装口的封闭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紧定螺钉胶封、封盖焊接密封。

6、优选的,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中,所述包络金属壳体外形厚度范围3mm-10mm。

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相对于原有金属板:减少体积及重体积至少减少一半,增加安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其重量至少可达原结构四分之一,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重量大导致结构断裂的风险;根据仿真验证,其表面温度变化与原结构差距可达±5℃,仍具有相似的表面红外特征。



技术特征:

1.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包括包络金属壳体(101),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络金属壳体(101)采用碳素结构钢、铝合金或铜合金材质,数控加工中心铣削成型,材质包括但不限于q235碳素结构钢,6063铝合金、6061铝合金、2a12铝合金、5a06铝合金、t2紫铜材质,所述包络金属壳体(101)上设置灌装口(102),所述包络金属壳体(101)内腔灌装相变材料混合体(10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口(102)使用数控加工中心铣削成型,类型包括但不限于螺纹孔及通孔。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灌装口(102)用于相变材料混合体的封装,所述灌装口的封闭形式包括但不限于紧定螺钉胶封、封盖焊接密封。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包络金属壳体(101)外形厚度范围3mm-10mm。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多季节用途类红外特征金属板,包括包络金属壳体,包络金属壳体采用碳素结构钢、铝合金或铜合金材质,数控加工中心铣削成型,材质包括但不限于Q235碳素结构钢,6063铝合金、6061铝合金、2A12铝合金、5A06铝合金、T2紫铜材质,包络金属壳体上设置灌装口,灌装口用于相变材料混合体的封装,包络金属壳体内腔灌装相变材料混合体,本技术相对于原有金属板:减少体积及重体积至少减少一半,增加安装空间,提高空间利用率,降低原材料成本;其重量至少可达原结构四分之一,降低运输成本,减少重量大导致结构断裂的风险;根据仿真验证,其表面温度变化与原结构差距可达±5℃,仍具有相似的表面红外特征。

技术研发人员:孙涵瑞,张健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北京中凯新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801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927.html

最新回复(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