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红光治疗灯的制作方法

专利2025-11-14  1


本技术涉及灯体的,具体为一种红光治疗灯。


背景技术:

1、目前,光学治疗仪中的红蓝光治疗仪或黄蓝光治疗仪在医疗、疼痛科、美容科、理疗科、针灸科、推拿科等领域有大量的应用。红光能让人体细胞的活性提高,促进细胞的新陈代谢,使皮肤大量分泌胶原蛋白与纤维组织来自身填充,加速血液循环,增加肌肤弹性,改善皮肤萎黄、喑哑的状况,从而达到抗衰老、抗氧化、修复的功效。可以使人体内被红光照射的细胞被纤维原细胞充分吸收,促进细胞生长过程。还可以增强新胶原质弹性蛋白和胶原蛋白的生长。蓝光可以激活痤疮内的内源内卟啉ix的产生生成毒性单态氧基,可以杀死痤疮内的丙酸杆菌,改善红色难看的肌肤。黄光可以改善细胞氧的交替功能,激励微循环,分解色素、促进淋巴排毒,改善皮肤粗糙、红斑、循环不佳。可以促进细胞生长过程等,因此深受广泛使用,尤其是红光灯治疗灯,因为红光灯治疗灯具有以下的作用:

2、1.促进血液循环:红光灯可以刺激血管内皮细胞释放一氧化氮,扩张血管,增加血流量,从而促进血液循环。

3、2.缓解疼痛:红光灯可以减轻疼痛,因为它可以刺激神经元释放内啡肽和阿片样物质,从而减轻疼痛。

4、3.改善皮肤质量:红光灯可以刺激皮肤细胞的代谢,促进胶原蛋白的合成,从而改善皮肤质量。

5、4.促进伤口愈合:红光灯可以促进细胞的生长和分裂,增加细胞的能量,从而促进伤口的愈合。

6、但是目前的存在以下缺点:1、目前的红光灯无法起到散热作用,导致红光工作时,周围温度过高而容易损坏;2、目前的红光灯无法进行叠加使用,如果需要多个红光灯需要重新连接插头,导致使用场所需要外置多个插座,导致使用不方便,而且布线比较混乱;因此需要改进。


技术实现思路

1、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光治疗灯,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的红光治疗灯存在无法进行串联在一起,导致后期布线混乱,同时温度过高容易损坏的问题。

2、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红光治疗灯,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之间构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固定有两块相互并联的pcb灯板,在pcb灯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红光灯,在所述底座下壳内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散热风扇、与散热风扇电连接并给散热风扇供电的风扇电源、多个给pcb灯板供电的开关电源、直流输入接口、直流输出接口、风扇开关以及灯开关,在所述底座上壳侧边固定有一个控制器以及显示操作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的风扇电源、开关电源、直流输入接口、直流输出接口、风扇开关、灯开关电连接以及显示操作屏。

3、作为优选,为了实现远程控制,在所述的底座下壳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控制器电连接的网络接口。

4、作为优选,为了实现风量以及灯亮度的可调节操作,在所述显示操作屏上设置有控制红光灯亮度大小的亮度调节旋钮以及控制风扇大小的风扇调节旋钮。

5、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放置,在所述底座下壳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底硅胶防滑脚,在所述底座上壳的左侧设置有四个侧硅胶防护脚,在所述底座上壳的右侧固定有两个吊脚。

6、作为优选,为了方便拆卸,所述的底硅胶防滑脚的上方设置有一根螺丝杆一,所述螺丝杆一穿过底座下壳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一,所述的侧硅胶防护脚的上方设置有一根螺丝杆二,所述螺丝杆二穿过底座上壳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二。

7、作为优选,提高散热效果,在每一块pcb灯板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一块以上的散热片。

8、作为优选,为了保证内部空气流通,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在所述底座下壳的底部设置有与散热风扇对齐的风扇透气孔,在所述底座上壳的前后均设置有散热孔。

9、作为优选,在所述底座上壳上方设置有与红光灯配合的灯定位通孔。

10、作为优选,提高散热效果,所述的散热片包括与pcb灯板底部固定连接的散热基板,在所述散热基板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散热鳞片,在两个第一散热鳞片之间间隔设置有与散热基板连接的h型散热鳞片,所述h型散热鳞片的上端与散热基板连通并垂直散热基板,且相邻两个h型散热鳞片之间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二散热鳞片,所述的第二散热鳞片与散热基板垂直,且所述的第二散热鳞片、h型散热鳞片、第一散热鳞片的侧边布满有一条以上的散热筋。

11、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是:

12、1、通过在底座下壳上设置多个散热风扇进一步提高散热效果;

13、2、本结构设置一个直流输出接口方便后期与另外一个红光治疗灯进行串联在一起实现多个红光治疗灯同一个接线插座供电,最终避免由于插头过多而导致接线混乱的问题,后期也无需另外设置插座,方便使用。



技术特征:

1.一种红光治疗灯,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座上壳(1)和底座下壳(2),所述底座上壳(1)和底座下壳(2)之间构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固定有两块相互并联的pcb灯板(3),在pcb灯板(3)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红光灯(4),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下壳(2)内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散热风扇(5)、与散热风扇(5)电连接并给散热风扇(5)供电的风扇电源(6)、多个给pcb灯板(3)供电的开关电源(7)、直流输入接口(8)、直流输出接口(9)、风扇开关(10)以及灯开关(11),在所述底座上壳(1)侧边固定有一个控制器(12)以及显示操作屏(13),所述控制器(12)与所述的风扇电源(6)、开关电源(7)、直流输入接口(8)、直流输出接口(9)、风扇开关(10)、灯开关(11)电连接以及显示操作屏(1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底座下壳(2)的底部还设置有与控制器(12)电连接的网络接口(14)。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显示操作屏(13)上设置有控制红光灯(4)亮度大小的亮度调节旋钮(15)以及控制风扇大小的风扇调节旋钮(16)。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下壳(2)的底部设置有四个底硅胶防滑脚(17),在所述底座上壳(1)的左侧设置有四个侧硅胶防护脚(18),在所述底座上壳(1)的右侧固定有两个吊脚(19)。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底硅胶防滑脚(17)的上方设置有一根螺丝杆一(20),所述螺丝杆一(20)穿过底座下壳(2)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一(21),所述的侧硅胶防护脚(18)的上方设置有一根螺丝杆二(22),所述螺丝杆二(22)穿过底座上壳(1)后螺纹连接有锁紧螺母二(23)。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在每一块pcb灯板(3)的底部间隔设置有一块以上的散热片(24)。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下壳(2)的底部设置有与散热风扇(5)对齐的风扇透气孔(25),在所述底座上壳(1)的前后均设置有散热孔(26)。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底座上壳(1)上方设置有与红光灯(4)配合的灯定位通孔(27)。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红光治疗灯,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散热片(24)包括与pcb灯板(3)底部固定连接的散热基板(241),在所述散热基板(241)的两侧设置有向下延伸的第一散热鳞片(242),在两个第一散热鳞片(242)之间间隔设置有与散热基板(241)连接的h型散热鳞片(243),所述h型散热鳞片(243)的上端与散热基板(241)连通并垂直散热基板(241),且相邻两个h型散热鳞片(243)之间设置有间隔设置的多根第二散热鳞片(244),所述的第二散热鳞片(244)与散热基板(241)垂直,且所述的第二散热鳞片(244)、h型散热鳞片(243)、第一散热鳞片(242)的侧边布满有一条以上的散热筋(245)。


技术总结
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红光治疗灯,包括相互配合的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所述底座上壳和底座下壳之间构成容纳腔,在容纳腔内固定有两块相互并联的PCB灯板,在PCB灯板上设置有一个以上的红光灯,在所述底座下壳内间隔设置有一个以上的散热风扇、与散热风扇电连接并给散热风扇供电的风扇电源、多个给PCB灯板供电的开关电源、直流输入接口、直流输出接口、风扇开关以及灯开关,在所述底座上壳侧边固定有一个控制器以及显示操作屏,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的风扇电源、开关电源、直流输入接口、直流输出接口、风扇开关、灯开关电连接以及显示操作屏。本结构提高散热效果。

技术研发人员:陈和平,刘晴
受保护的技术使用者:深圳市爱迪尔云科技有限公司
技术研发日:20230904
技术公布日:2024/6/26
转载请注明原文地址:https://doc.8miu.com/read-1824928.html

最新回复(0)